查看原文
其他

说“鸡娃”

语标 2023-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文字周报 Author 杨鸿禄

作者简介

杨鸿禄,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生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句“80后鸡娃,90后内卷,00后躺平”。“鸡娃”“内卷”和“躺平”是目前网络上最火的三个词。“鸡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出当代父母望子成龙的焦虑。什么是“鸡娃”?百度百科给的定义是“鸡娃,网络流行词,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


网络中“鸡娃”的用法相对复杂,可以用作动词短语,表示一种行为,这里的“鸡”是名词动用,意思是“打鸡血”,“娃”是动作的受事。“鸡娃”是一种隐喻的说法,指的是“给娃打鸡血”。“鸡娃”用作动词短语时,主要做谓语,也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等,例如:

(1)今天你鸡娃了吗?(谓语)

(2)鸡娃是有用的,但你一定要有预期。(主语)

(3)你们爱买就买,爱生就生,爱鸡娃就使劲鸡。(宾语)

(4)鸡娃时代已经来了。(定语)

 “鸡娃”做谓语时,可用于兼语结构中,例如:

(5)鲁迅先生说,中产阶级保证阶层不滑落,就必须鸡娃考上985。

 “鸡娃”用作动词短语,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例如:

(6)鸡不动娃怎么办?大学教授也无奈!(插入否定结构“不动”)

(7)鸡完娃,再给双方父母养老。(插入补语“完”)


“鸡娃”可以用于被字句,“被鸡娃”表示行为的受事是孩子,该受事通常是以主语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作为“的”字结构的中心语,施事是家长,通常不出现,例如:

(6)可能很多江苏小孩从小就是被鸡娃,我也是。

(7)被鸡娃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如果要表示家长被迫参与到“鸡娃”的行为中,通常使用的形式是“被迫鸡娃”,例如:

(8)奉行素质教育的宋佳也被迫鸡娃。

   “鸡娃”中间可以插入“的”,组成“被鸡的娃”,或者省略“娃”,构成“被鸡的X”,例如:

(9)那么,被鸡的娃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被鸡”这件事的?

(10)所以,被鸡的我,长大后怎么样了?(“被鸡娃的我”省略为“被鸡的我”)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鸡娃”像基因复制一样衍生出了新的格式,“鸡”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娃”,还可以是“我/自己/你”“老公”“员工”“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等,甚至连“眼睛”也可以“鸡”,例如:

(11)娃小时候你鸡娃,长大以后他鸡你。

(12)鸡娃鸡老公鸡自己。

(13)我们接受的教育不允许躺平的,父母鸡娃,老板鸡员工,自己也要鸡自己。

(14)来讨论下体制外小学怎样鸡数学?

(15)鸡娃时代,还有鸡眼睛,鸡体育。

“鸡我/你/自己”指的是给“我/你/自己”打鸡血,督促“我/你/自己”努力做某事。“鸡老公”指的是给老公打鸡血,督促老公努力赚钱。“鸡员工”指的是给员工打鸡血,督促员工努力工作。“鸡数学/语文/英语”指的是“鸡”(孩子)学习这些科目,如给孩子请家教,报各种补习班等。所有的科目都可“鸡”。“鸡眼睛”指的是“鸡”(孩子)眼睛视力,如定时让孩子做眼保健操,防控低龄近视。“鸡体育”指的是“鸡”(孩子)体育锻炼,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体能,保持健康。


“鸡”作为动词,可以独立使用,例如:

(16)耶鲁教授谈“鸡娃”: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17)家里有一个娃大概率会鸡,三个娃就算想鸡,也要有这个财力和精力。

也可以后跟趋向补语、动量补语和结果补语,例如:

(18)你鸡娃鸡出个马云来,我也服你。顶多鸡出个公务员来,还一辈子科级。

(19)口才课鸡了一次给他吓得不轻,浑身发抖了都,我就算了,拉倒吧。

(20)鸡娃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鸡成博士。

“鸡娃”可以用作形容词,指的是“热衷于给孩子打鸡血,督促孩子学习,给孩子报各种班”的品质。具有该品质的主体,通常是家长。用作形容词的“鸡娃”通常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例如:

(21)现在感觉大部分父母都很鸡娃。

(22)我遇到过很鸡娃的父母,有时候大家聊天觉得还真不是一路人。

(23)我真的真的不算很鸡娃的,就希望他长大了不要怪我没有给他好条件。

“鸡娃”用作形容词时,可以省略“娃”,即“鸡”单独用作形容词,例如:

(24)我的家庭也让我感到窒息,但绝不是因为父母很鸡,我没赶上鸡娃热潮。

(25)我并不想买太多,也明明不想做个很鸡的妈妈。

“鸡娃”可以用作名词,指的是在家长鸡血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技能和较多的荣誉,例如:

(26)现在那些鸡娃都卷成啥样了。

(27)养娃全攻略,不断学习,养出鸡娃。

(28)我娃应该没有鸡娃的潜质,一切的出发都要以她自愿开心为主。

在词语的创新过程中,“鸡”也被用来指孩子,这是动作行为转指行为受事的用法,因此衍生出了“荤鸡(应试教育培养的孩子)”“素鸡(素质教育培养的孩子)”“班鸡(靠辅导班提升的孩子)”“家鸡(不报辅导班的孩子)”等新词。“娃”经过谐音创造出了“蛙”,于是有了“青蛙(普通孩子)”“牛蛙(能力突出的孩子)”。“牛蛙”中“牛”也衍生出了“天牛(天生优秀的孩子)”“人工牛(后天教导的孩子)”“英牛(英语优秀的孩子)”“奥牛(奥数优秀的孩子)”等新词。可见,“鸡娃”的衍生能力非常强,仍然在不停地复制和创新。


总的来看,“鸡娃”的用法复杂,既有动词短语的用法,也有形容词和名词的用法。“鸡娃”从“表示一种‘鸡娃’的行为”引申出“‘热衷于给孩子打鸡血,督促孩子学习’的性质或特征”和“一种群体(家长鸡血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的用法,这种语义引申,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从一种行为转指一种性质或该行为的受事。

END

流行语|“平平无奇(的)X小天才”真的平平无奇吗?

佛源词语是如何进入全民语词体系的?

语言专家苏新春谈语文教材

网络平台中的书名号新用


本期责编:张一

语标

微信号:Yubaio_BLCU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