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一词 | 形式-意义映射 form-meaning mapping

心得小蔓 语言学心得 2020-02-12

“语言学心得”

第 154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1、定义

语言使用是高度自动化的技能, 熟练运用一种语言要求词语的形式信息 (语音、形态、书写等)和意义信息(包括句法信息)同时激活, 协调作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如何将词语的形式信息和意义信息联系起来, 达到在词汇加工中连带激活的程度,这被称作词汇习得的 “形式-意义映射” (form-meaning mapping)。

2、讨论

核心问题是“映射路线问题”, 即二语词语在达到形式意义一体化的过程中其心理表征要经历什么样的发展变化或经历哪些发展阶段。

争论一:“词汇映射与概念映射之争”

(1)问题:二语语的形式 (L2形式)究竟是映射到母语对应词的形式上 (L1形式)还是一定的概念(意义)上?

(2)模型:

“词汇联想模型”word association model(L2形式只与L1形式建立联系而不与概念建立联系),认知过程为“词汇提取”。

“概念中介模型”concept mediation model(L2形式只与概念建立联系而不与 L1形式建立联系。),认知过程为“概念提取 & L2词汇提取”。


(3)实验证据及结果:跨语言翻译作业 (L1 - L2 cross-language translation)的反应时 (reaction time)和二语图片命名作业 (picture naming in L2)的反应时,结果为,低水平倾向词汇联想模型,高水平倾向概念中介模型。

(4)创新:RHM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L1形式与L2形式相互之间、以及L1形式、L2形式与概念之间都存在联系通道,但是L1 - L2之间“词汇连接”的建立先于L2-概念之间“概念连接”的建立。通过跨语言翻译实验和跨语言语义启动实验,发现L2→L1方向的翻译比 L1→L2方向的翻译快, 而且对语义干扰因素不敏感, 但对词汇干扰因素敏感。在 L1→L2方向的启动实验中,L1启动词能预激活概念;在 L2→L1方向的启动实验中, L2启动词无法预激活概念。


争论二:“意义非创构与意义创构之争”

(1)问题: 在承认二语词语可以实现形式-意义一体化的前提下,关于二语词语的形式到底是和什么意义(L1意义还是 L2意义)实现一体化的争论。

(2)两大观点:

“意义非创构”:主张学习二语词语不需要构建新意义只需要将 L2形式映射到已有的 L1意义上。

“意义创构”:L2意义映射到新创构的 L2意义上。

(3)模型:“意义创构”——并列模型 (coordinate model)将双语记忆库看成两个彼此隔离的词汇储存系统, 两种语言 (L1、L2)的形式表征分别和自己独立的概念表征相联系。


(4)实验证据及结果:“意义非创构 ”假设必须以不同语言的意义系统完全等同为前提,“意义创构”难于解释为什么二语学习者有根据母语对应词的意义使用二语词语的倾向,也无法解释二语初学者过分依赖母语形式的现象。

(5)创新:“意义重组”假设L2形式最初映射到 L1意义 (概念)上, 随着学习者二语经历及水平的增加, 原有的意义 (概念)结构逐渐发生重组,形成二语词语自己的意义, L2形式最终映射到重组后的意义 (即L2意义)上。包括“概念特征分布模型”(distributed conceptual feature mode l)和“意义模型 ”(sense model)。

3、相关阅读

[1]李荣宝、彭聃龄、李嵬, 2000, 双语者第二语言表征的形成与发展.《外国语》第4期, 2 - 11页

[2]张文忠、吴旭东, 2003, 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心理模式。《现代外语》第6期, 373 - 84页



欢迎加入平台交流QQ群:832078349





●  各位“语言学人”,有一份邀请函请查收

●  今日一词 | 范畴化 Categorization

●  今日一词 | 学习支架  Scaffolding

●  今日一词丨表层结构 & 深层结构 Surface Structure & Deep Structure

●  今日一词 | 显性知识 vs 隐性知识

●  今日一词 | 强化说

  今日一词丨动词拷贝句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