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科技与艺术拥有“情感”,能触发怎样的哲思?

artnet新闻 artnet资讯 2023-11-16



不 是什么前沿科技的附庸,也不是完全声光电式的沉浸体验,正在今日美术馆展出的“致不灭的你——第四届今日未来馆”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关于艺术与科技的展览。尽管观众可以戴着VR进行视觉的奇幻漫游,但展览仍像一个多元宇宙,包罗万象。电子厂的女工可以和任正非比肩而立,马王堆出土的金缕玉衣可以和星空一般的电路图连接起来,你可以看到微缩的神庙,展墙上影影绰绰的银色壁画,艺术家野口勇在1947年创造的人脸以及坠落到贵州山间的火箭残骸,然后在展墙上收获一句本雅明醍醐式的话语。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一切都与科技和未来有关系,但一切又不是那样陈词滥调。“致不灭的你”中,似乎关于科技、智能和艺术的定义,可以变得有情感,有哲思,讨论的时间尺度不仅可以存在于未来,更可以是过去和现在,甚至是和当下产生关联。《没有亚洲人的亚洲未来》让人想起好莱坞如今折戟中国市场的样子,那些亚裔电影再绚丽,亚洲人也会觉得跟自己无关;瓦利得·拉德的《同志,同志,见到你真高兴》则制造了一场历史的瀑布,卡扎菲、撒切尔和戈尔巴乔夫也只是水流下渺小的存在。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常驻纽约的王辛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她曾在大都会博物馆和惠特尼美术馆工作,有着艺术史研究的背景。早在2016年,她就曾发表文章《亚洲未来主义及非他者》,展开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延宕到今天,展览已经超越了对于艺术与科技、现在和未来这两组看似对立的主题的表层思考,尝试进一步以国际化的视野和艺术史的研究角度去揭示跨越地域与时间的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并置关系。

展览的标题和主题来自2021年的动漫《致不灭的你》,该故事讲述了一个无定形的外星实体,通过居住在不同物种的生命周期中,形成各种形式的无机物、植物、动物,直至化身人类的故事,这又与参展作品迥异的形态和议题产生了呼应。策展人通过将20世纪中期重要的艺术史案例穿插在当下的艺术创作语境中,邀请观众依据我们当前所具备的科技手段和所面临的世界变局进行更加深入的人文思考。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近期,我们采访了今日美术美术馆的馆长、“致不灭的你——第四届今日未来馆”总策划张然和策展人王辛,聊一聊一个以科技和艺术为主题的展览面目为什么会如此特别?以及为什么说并不是只有时间末端的我们在体验未来。


Artnet新闻
×
王辛


策展人王辛,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展览“致不灭的你——第四届今日未来馆”最早是如何促成的?

A:展览核心的想法早在六、七年前就有了。当时我在e-flux上面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亚洲未来主义及非他者》的文章,这可能是我影响最广的文章。如今展览中的艺术家都是我当时已经写到的,他们的创作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让我思考。疫情期间,我做了很多的线上讲座,其中有一个主题就是艺术与科技,这些话题持续在我的实践中,所以当今日美术馆的馆长张然找到我的时候,展览的促成是水到渠成的。

Q:艺术与科技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很新的话题,新媒体式的展览也曾出不穷,甚至开始泛滥。科技对生活的过度入侵也尝尝让人疲惫,你有类似的体会吗?是怎么思考这些问题的?

A:我有类似的感受。记得在纽约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美术馆都关了,我突然被要求做线上的讲座,这种体验特别奇怪,你对着自己的屏幕在讲,然后能看到有700个人来听讲座,但是你看不到任何人。近几年,艺术科技类或者说新媒体类的展很多,我同意有同质化的趋向。但这并不是艺术家的问题,而是当策展人把这些人一次次摆到一起的时候,就有疲惫感。所以我非常注重观众在展览里面的物理层面的感受,否则人们没有办法跟作品产生关系。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为什么会想到在这样的展览里展出野口勇的作品?展览中还有许多来自过去的作品,不是此类展览中一贯追求的“新”。

A:我在惠特尼美术馆做在线讲座的时候,不管是从艺术与科技这个角度,还是从亚裔美国艺术家的角度,都会提到野口勇。我们觉得科技展、新媒体展都是这几年的事情,但其实艺术家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当代影响最深远的科技肯定是核技术,这代人仍然在很深切的思考核技术对人类长远的影响,而早在1947年野口勇已经为人类树立了后原子时代的纪念碑。那个时候我还在玩《动物森友会》,我觉得意识到游戏里面的形象,可能指向的是埴轮(haniki,日本古坟顶部和坟丘四周排列的素陶器的总称)的黑猫,它有一个古美术的原型。这些现实和艺术史之间的互文促使我去思考这种联系。

展览中还有一件1975年松本俊夫的前卫影像《色即是空》,在影像艺术刚刚起步的时候,艺术家将心经里面的经文就是一次一次打出来。他在视觉上的实验非常有趣,能看出来很强的时代特性,还有对宇宙的关照,最关键的是作品特别好看,很吸引人,没有过时的感觉。这其实能说明所有新东西的体验,都是相对的,是经验主义的问题。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就像奥特曼的姿势,其实也可以在古美术史选找到参考,高古的东西是不是也可以很科技?

A:没错,高古的可以放在原子时代的纪念碑里面,它们本身就是有联系的。展览现场,野口勇作品也是一个巨大的纪念碑的形态。因为我自己是美术史的背景,我会试着可以把它重新激活的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对我本人也很过瘾。而且我觉得不能看低观众,不可能完全了解艺术家所有的背景和作品,但至少在看作品的时候,不能让观众觉得根本就没有可以进入的点。而从艺术史中选取作品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已经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提前筛选,所以能留下的作品质量绝对是过硬的。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回到展览最初的想法2016年,当时社交媒体可能都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科技设备、科技观念和科技公司对世界的影响其实和当下不太一样。到2023年,大家都会讨论AI和苹果头显设备,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动会让你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发生转变吗?

A:如果回溯到动笔写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艺术史的维度在里面,文章写的时候语境也是不一样的,当时是作为一个在美国的亚裔艺术工作者去写,但这个话题是超过身份政治的。

当时,我引用了刘慈欣最早的一篇中篇小说《中国2185》。因为我在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受到了特别大的震撼。刘慈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苏联还没有解体,但他对当下的科技推演是非常准确。早在80年代末,他就已经在他这个作品里提到了当下可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老龄化。我觉得这给我很大的启示,有时候艺术家或者说文艺工作者,有非常强烈的这种预见性,如果你的想法够完善,本身就有抗时间性。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那你对这些前沿的科技如何看待呢?展览中会涉及到这部分吗?

A:展览其实很难看到最高精尖的前沿成果,这也不是艺术家的职责。但里面是有隐藏线索的,比如艺术家李佳宝就是Apple Vision Pro的研发人员。如果让这样的艺术家去长篇大论讨论自己研发的设备的社会意义,其实也没有必要,所谓的前沿的科学研究已经在展览里面存在了。很多艺术其实经常被邀请到这种正在研发当中的一些设备也好或者技术当中,所以他们也是一直在接触这些。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展览“致不灭的你”的名字来源是一个动漫系列,在艺术界除非你有人尽皆知的“二次元”人设,很多人其实非常耻于用类似的概念去策展,你为什么会愿意这样表达呢?

A:展览的名称是受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刘昕所启发,这部动漫也是她介绍给我的,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两年比较火的议题在其中有着最诗意的解读。我也不想做一个端着的、看不懂的展览,或者说需要观众先去翻阅一些东西。我很喜欢“致不灭的你”这个名字,有语言上的直接触动,尤其是中文的翻译,有一种很直接的邀请的感觉,甚至有一种请求。

我个人很深切的体会是我更有信心去拥有表达上的创作自由。我觉得自己更年轻的时候不能勇敢的表达出来,那些其实是你自己不安全感的一个投射,你做出来的作品它会带着同样的气质,反而是拒人千里之外的。但是我现在更希望能直接把想要创作的东西表达出来,而不是去担心这个题目别人会不会觉得很中二或者是怎么样。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Artnet新闻
×
张然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今日美术馆是国内比较早关注艺术与科技这个方向的美术馆。今日的未来馆在2015年的时候就开始做了,涉及到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的结合,如今为什么会想延续这个项目?

A:在我上任馆长后,为很多没有展过的新锐艺术家给予平台,不论年龄和地域。艺术和科技交融是今日美术馆重点方向之一,今日未来馆是我非常重视的双年展,从2015年开启后一直在探讨科技对艺术家们的影响和艺术家对于科技的创作。

“致不灭的你”是第四届未来馆的主题,选择王辛作为策展人也是希望以前所未有的面貌来呈现这样一个在国内没有过的大型科技艺术双年展。

今年AI和VR的创新给艺术家的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和挑战,在创作语言上也诞生了很多变化,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结合当下的语境,以一个全球的视野探讨这样的话题,更深入地让大家去思考科技对所有人的影响,不管是从艺术史的角度,还是从科技本身。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王辛是一个有国际视野的策展人,她对中西方都很了解,能够把非常客观的视角带过来。同时,她跟国际和中国的艺术家都有紧密的沟通,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在年轻一代也很有想法,而科技艺术也需要这样先锋性的视角。

Q:这一主题的展览曾经很火热,而且科技是一个迭代非常迅速的领域,您觉得艺术怎么去面对这种变更?

A:自从2015年开启了首届未来馆,再加上2017年那一届几乎是史上流量最大的展览的助推,类似的展览迎来井喷式的爆发,不管是在机构展览里面还是在商业展览的里面。

我们一直希望美术馆是一个支持先锋艺术家、探索和引领未来的平台,这是我们的初心。其实这次是再次回到初心来坚持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科技不仅仅是工具或者媒介,它贯穿在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甚至给我们人类生存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同时,也给未来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怎样去应对和适应未来的科技创新,包括现在已经在发生的种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一些带有风险的变化?这个展览或许能够打开大家的思维。


第四届今日未来馆“致不灭的你”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1号馆,2023.07.23-10.15,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今年算是疫情之后面对观众的一年,也是第一个暑假,您觉得美术馆在公共性上有什么挑战吗?

A:我们也在观察公众回到美术馆的热情,但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观众对文化仍然有更多的兴趣。从某种角度看,公众对美术馆的关注度更高了,因为大家经历了前所未见的困境,带着前所未有的困惑。拿这个展览来说,年轻观众更多了,重复看展观众也在增加。“这是一个值得一看再看的展览”,一位藏家如是说。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借着这个展览,跟公众有更多对话。展览期间,我们也邀请了艺术家们来到现场,做持续性的论坛和公众交流活动。


展览团队和艺术家合影,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Q:那科技和艺术会是未来今日美术馆持续关注的方向吗?

A: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还有艺术和科技的关系,将是我们持续探索的两条主线。但不一定是提纲挈领式的呈现,因为艺术还是跟当下的联系很紧密。艺术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身,它并不是带有一个指向性的存在。

今日支持艺术家可以自由地把他们的问号带到观众面前,然后让观众带着很多思考离开。不一定要树立某种坚持、态度或者是观点,我希望它是一个多元的对话、碰撞和流动,就像我们的展览一直在尝试不断创作的新人艺术家,不仅带给观众感知力,同时也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在当下,这样的启发和思考尤其重要。



文丨李靖越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




大家还在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