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隔咯咯~啾啾~dadada”——鸟类叫声指南

土皮 科学大院
2024-08-25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是鸟鸣的世界。从古至今,从荒野到城市,从文学作品到影视剧,伴随着四季更迭与昼夜交替,鸟鸣从未缺席。


但我们对身边的鸟类叫声,又有多少了解呢?


民间鸟(鸡)叫学入门


先偏个题,大家知道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是什么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那就是——家鸡,全球大约有230亿只。


可能会有人问,鸡是鸟类吗?当然,请看家鸡的详细分类地位: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鸡形目——雉科——雉族——原鸡属——红原鸡。


嗯,家鸡是由红原鸡驯化而来的,可以视作红原鸡的亚种。如今在海南、两广、云南及东南亚的丛林中依然有野生的红原鸡在游荡,所以鸡的确是鸟。


红原鸡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关心鸡的分类地位和养殖技术或烹饪方法。从小我们就知道公鸡会报晓,所以,它们真的会在天亮时分准时喊主人起床吗?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或者说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因为半夜天不亮公鸡就会大叫,白天公鸡也会大叫,随时随地都在昂首挺胸地喔喔大叫。不光公鸡会叫,母鸡也会叫,当然不是打鸣;不过母鸡打鸣也不奇怪,毕竟,牝鸡司晨咱也不是没听过。此外,小鸡也会叫。


公鸡、母鸡和小鸡都会叫,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鸡会在不同场景发出很多种具有不同含义的叫声



公鸡打鸣的专业叫法是鸣唱,目的是宣誓领地及求偶。除了打鸣,公鸡还会在找到食物后一边低头啄起食物又放下,一边发出急促的咯咯声呼唤母鸡来吃饭,自己却舍不得吃——没错,公鸡很绅士。有时公鸡会垂下一侧翅膀围着母鸡转圈圈求偶炫耀,此时发出的声音又不同。当然公鸡也会对另一只公鸡这么做,这时候就有明显的巩固地位或恐吓的意味——小老弟可别老想着篡位啊,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


当天空有鸟飞过时,公鸡会侧头看天,发出或长或短的报警声,所有的鸡就都立刻警觉,但一般会保持不动、静观其变。但如果真正的威胁来临,鸡的报警声就会变得连续而高频,所有的鸡都躁动不安、来回踱步。局势进一步紧张的话,鸡会在乱飞或狂奔的时候发出更加凄厉、音调更高的叫声,鸡飞狗跳大抵如此。当然鸡被主人抓住的时候,会发出更加绝望的长叫,它大概也知道吾命休矣。


有的母鸡下蛋后,会大声叫个不停,不知道想干什么。当一只母鸡被地位更高的母鸡啄的时候,它会发出一声惨叫然后跑掉。有时候母鸡闲的没事干也会发出几声拖长的“嗝~咯咯”,似乎在感叹一天的时光怎么过得这么慢。母鸡孵小鸡的时候,主人去拿肚子底下的蛋,母鸡就会炸毛、怒目圆睁、发出低低的警告声、随时准备好啄人。当母鸡孵出小鸡以后,它就时刻咕咕叫个不停,这是在联络小鸡,别走丢。


小鸡被粗心的母鸡或同伴踩住脚,会发出尖厉的惨叫,于是就能立刻重获自由。当小鸡和同伴失散,也会发出特别高声、特别凄惨的叫声,很有可能就会被母鸡听到,于是就能重新回归队伍。一只小鸡轻轻地去啄另一只小鸡脸上粘的食物,被啄的小鸡还会发出嫌弃、谴责的声音。


鸡的叫声和行为其实还不止这些,十分有意思,真希望将来有一天能过上悠闲养鸡的生活。当然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鸡,作为一种鸟,它的叫声居然这么复杂!还各有用途!


看到这里,恭喜您,鸡叫分类学已成功入门。


鸟叫分类学大师课


鸟类的叫声虽然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鸣唱(song)和鸣叫(call)


鸣唱主要是雄鸟在繁殖季节用来保卫领地、吸引配偶的叫声,而在非繁殖季,就很少听到。例如从冬季到春天,各种猫头鹰开始陆续彻夜鸣唱,就是在警告同性远离自己的领地,并吸引潜在的异性前来配对繁殖。而到了繁殖后期,猫头鹰就沉默了。


一般而言,雀形目鸟类更擅长鸣唱,声音也更加婉转动听,我们称其为鸣禽。鸟类的鸣声是由鸣管和鸣肌互相配合而发出的,其中鸣肌可以控制鸣管的收缩与舒张。鸣禽的鸣肌比非鸣禽发达得多,鸣声也更加多变复杂。


雀形目鸟类金丝雀,鸣声婉转动听

(图片来源:Veer图库)


雀形目鸟类的鸣唱可以认为是一个长的语句,由若干个音节组成,不同种类的鸣唱有着相对固定的、清晰的模式。而且,很多种类的雀形目鸟类需要在年幼的时候向同类学习才能掌握鸣唱语句。也因此,雀形目鸟类个体之间的鸣唱差别很大,甚至会有地域差异


而鸟类的鸣叫就比较简单多样,一般短而急促,不分季节,不分性别,也不需要后天学习,天生就会。鸣叫的作用多种多样,如报警、联络、乞食、警告等等不一而足。


报警声(alarm call)


当有危险出现,鸟类会发出报警声以提醒同类。但其实生活在周围的其它动物也能明白报警声的含义,也就是跨物种交流。例如天空飞过猛禽,灰喜鹊就会发出一连串的报警声,周围的鸫、山雀等也会立刻警觉。而非洲的叉尾卷尾(fork-tailed drongo)还会在食物缺乏的冬季报假警,以此来骗取猫鼬到手的食物。


围攻鸣叫(mobbing call)


这其实也算作是报警声。鸟类面对天敌的时候,不一定要四处逃窜,还可以团结起来赶走天敌。例如一只猫头鹰在白天睡觉时被小鸟发现了,这些小鸟就会聚集在猫头鹰周围不停叽叽喳喳絮絮叨叨发出聒噪的声音,甚至会试图展开攻击。研究表明,这种连续的骚扰行为可能有助于小鸟赶走捕食者,甚至还能吸引更强大的捕食者来抓走潜在威胁——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也能说明跨物种交流的有效性。笔者不止一次在大群鸦科鸟类的指引下顺利找到猛禽或者猫、黄鼠狼,还曾通过白头鹎、沼泽山雀等的mobbing call,成功找到一只隐蔽极佳的红角鸮。


联络叫声


集群活动的鸟类会频繁发出联络叫声来保持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在平时,鸟类的联络叫声轻柔短促,但如果落单,它们会发出大声的呼叫,远处的同伴听到以后就会作出回应,落单的个体也就能顺利回归群体了。冬季的时候,太平鸟和小太平鸟会来到我国过冬,它们集群活动,如果你熟悉它们的叫声,就常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一群落在大树上的漂亮鸟鸟,它们闲着没事就会不停发出联络叫声——“啾啾~我在这呢~我在这呢~”。


飞行叫声(flight call)


很多鸟类飞行的时候会发出独特的叫声,例如环颈雉(野鸡)在惊飞的时候总会嘶声大叫,黑啄木鸟飞行的时候也会发出虫鸣一般的叫声,很多雀形目小鸟在飞行时会频繁鸣叫,如果熟悉它们的声音也有利于及时发现。笔者在新疆的沙漠中观鸟时,就通过远处传来的沙鸡飞行叫声,顺利找到了黑腹沙鸡。而且很多我们熟悉的小鸟会在夜间迁徙,通过录音分析的方法,我们就能大致监测夜间迁徙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乞食叫声(begging call)


繁殖期雏鸟会发出乞食声,同时张大嘴或扇动翅膀,希望争取到食物。有研究认为雏鸟不停发出乞食声可能会暴露巢址,因此父母只好提供更多食物让它们闭嘴,真是父慈子孝。不光雏鸟会发出乞食声,一些种类的雌鸟也会发出乞食声,逼迫雄鸟带回更多食物,如各种猛禽。


其他声音


鸟类不光会用鸣管发声,还能借助身体其他部位弄出动静。例如啄木鸟会敲击树木发出声响,这其实也是标记领地的行为。有的啄木鸟发现敲铁管能发出更大的声音,便乐此不疲,小区居民可不乐意了。而北红尾鸲在警戒的时候,除了发出叫声,还会快速摆动尾巴发出声响。猫头鹰、鹳类遇到威胁的时候也会通过叩击上下喙发出声响吓退敌人。而鸽子、斑鸠等,飞行的时候翅膀快速扇动就能发出声响。有的蜂鸟还会通过急速飞行转弯来发出声音宣誓领地、求偶。


鸟儿还有方言


之前提到,有些种类的雀形目鸟类需要后天学习才能掌握鸣唱。因此,鸟类的鸣唱可能会有个体差异甚至地域差异。所谓的地域差异,就是方言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的杨晓菁副教授一直从事鸟鸣的相关研究,她就在一种叫白头鹎的鸣禽中识别出了类似人类方言的“鸣唱地理变异”的现象。白头鹎就是我们熟知的“白头翁”,在中国很多城市绿地都有繁殖。


白头鹎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白头鹎的鸣唱(song)十分清脆嘹亮、婉转动听,常清晨站在树顶高歌。而它们的鸣叫(call)则短粗、单调。在报警或围攻捕食者的时候,白头鹎还会发出持续、嘈杂、快速弹动的“da~da~da”声。通过对不同地区白头鹎鸣叫录音的分析,杨晓菁发现白头鹎各个群体之间独自发展出了不一样的唱法


更早的时候,浙江科技学院姜仕仁教授也对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区的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进行过研究。通过录制雄性白头鹎的鸣声样本进行分析,他发现白头鹎仅在杭州市区就至少有8种地理鸣声方言,每种鸣声方言都有一个典型鸣句,在听觉上、波形结构、音节组成、音节频谱特征等方面均有差异。


但是,还有研究表明,武汉地区的白头鹎(指名亚种)依然会对桂林地区的白头鹎(两广亚种)的鸣唱作出回应,说明它们虽然相隔千里且有各自的方言,但还是能彼此听懂


鸟类鸣声的差异在物种划分中也是重要的参考,而白头鹎分布广、亚种众多,因此鸟类鸣唱的差异研究也有助于更进一步的分种研究。


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鸟类鸣唱研究,例如有研究表明自疫情时代以来,城市鸟类的鸣唱声相比以前变低了,可能是因为城市交通噪音减少以后,鸟儿不再需要扯着嗓子嘶喊。这也与2003年的研究相呼应——噪音的增加会让鸟类鸣唱更大声


如果感兴趣,不妨多留意一下身边的鸟叫,也许就会发现这个忙碌嘈杂的世界其实也可以有片刻的宁静。


参考文献:

[1]杨晓菁,雷富民,2008.白头鹎的鸣唱结构及其鸣唱微地理变异.动物学报.54(4):630-639.

[2]杨晓菁,雷富民,尹祚华,2007.我国大陆地区白头鹎两个亚种的表型特征分析.动物分类学报.32(3):621-628.

[3]丁平, 姜仕仁. 杭州市区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J]. 动物学研究, 2005, 26(5):7.

[4]Slabbekoorn H and PeetM. Birds sing at a higher pitch in urban noise.Nature, 2003, 424:267

[5]Fang W H, Hsu Y H, Lin W L, et al. The function of avian mobbing: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attract the mightier’hypothesis[J]. Animal Behaviour, 2020, 170: 229-233.

[6]Derryberry et al. (2020). Singing in a silent spring: Birds respond to a half-century soundscape reversion during the COVID-19 shutdown. Science. 370. 10.1126/science.abd5777.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像婴儿哭的鸟声>>

动物界的声音骗子 >>

鸟的嗅觉厉害吗? >>

+*&~?%!'^……>>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学大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