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玉壶存冰心,风雨“摆渡人” | 献给我的导师王晓军老师

玉壶存冰心

风雨“摆渡人”



此文献给我的导师,统计学院王晓军教授。

王晓军老师在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发言

和王老师的缘分始于本科一年级的新生研讨课。那时的我认为王老师是学识渊博的、不苟言笑的,甚至是有些严厉的。课堂上她毫无保留地传授其所知所学,解答同学们或浅显或新奇的问题,鼓励大家对学术追求,对行业好奇……偶尔会因为大家只顾埋头完成作业而失语,但仍然苦口婆心劝诫同学们要把握当下这个了解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宝贵机会。面对同学们的不积极,王老师没有视而不见,她不追求所谓仅仅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平和,而是“水滴石穿”地点破教化,这份对学生成长的无限责任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中难能可贵的。我现在看来才悟出其苦心,更深感幸运在大学生活之初遇到了王老师。

王晓军老师看望统计学院新生

后来我发现王老师其实很爱笑,笑起来温柔和蔼,充满着抚平不安的能量。她在组会上总是笑着肯定大家的汇报成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在学期聚餐的餐桌上如邻家阿姨般和大家嘘寒问暖,闲聊大笑;在北京最美的春夏之交提议带大家逛公园赏花;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暖声询问大家的状况,千叮咛万嘱咐大家有困难可以向她求助……从学习到生活,从做学问到为人,王老师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和师门的大家沟通交流,提供帮助,明明是导师的身份,却给了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归属感。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天早上——我提交了毕业论文提纲但隔了一天没有收到王老师的意见。被彷徨和失措淹没的我端坐在电脑前,以为等待我的会是严厉的审判。就在我悲观地做好最坏的打算时,我收到了王老师的消息,她说“抱歉昨天没有及时回复你。”随即和我打了整整二十分钟的电话。这二十分钟里王老师帮我分析选题的可行性,提供可借鉴的主题和方法,细微如织地教导我如何做,怎么做才有价值。一只脚刚刚迈进学术的汪洋,我是风雨里漂泊晃动的船,而老师为我保驾护航。那段时间正直博士、硕士、本科论文开题的期间,王老师门下学生众多,哪怕是这样忙碌的时期她也给予每一个学生满分用心的答复,哪怕本科论文相比之下只是“过家家”水平的学术研究,她也借此机会培养了我们的学术能力。

王晓军老师在统计学院新生见面会上发言


人们每每赞誉教师工作者,都爱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我想王老师于我,是“随风入夜,润物有声”的。每次讲座、每周一次的组会、每个有幸参与的项目里,王老师总能给我启发,教会我新鲜的知识。不断地毫无保留地传输,一直用她温柔而坚定的语调发声。大概是半年前的某一篇采访推送里,王老师说了一句我记了很久,大致意思是“可以为中国的精算教育和人才培养做点事情,我很高兴。”王老师的“润物”不仅仅是于我的,也是于更多应用统计方向的学子的。她有小我的价值追求,更有大我的精神追求,甘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她,怎么能不令人敬佩。

入王老师门下的短短一年,我收获颇丰,被老师的学术追求折服,收到老师的细心关怀,感激不尽,仅以此文无法言谢。在此衷心地祝王老师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王晓军老师和师门聚餐合影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教工部

文字 / 林书瑜

题图 / 多媒体技术部  陈时雨

排版 / 新媒体运营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