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使当代人身心安顿,是艺术与教育最根本的责任

阿改 象外 2023-11-22
👆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况钦栎《荒星VIII》200×240cm 木板蛋彩画 2022

本文图片均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矩阵







1926年11月21日,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学校教职员第一次联合研究会上,草拟了“乡村教师十八条信条”,后刊发于该年12月的《新教育评论》杂志上。在这篇《我们的信条》中,陶行知先生提出: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

96年之后,前辈教育家的信条在杭州被呼应践行——

2022年6月1日,“生活力·2022第四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于线上线下同步开启。

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的毕业季为主体,13所高校、十大场馆,总展出面积约5万平方米,累计展出3000余组作品,线下3000余名与线上5000余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学者,共同打造了一场全城绽放、青春洋溢的艺术盛宴




何谓“生活力”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开幕致辞中表示:

“‘生活力’指的是一个人能动性地活着所应具备的生活经验、现实理解和实践技艺,包涵着对人间烟火和百姓悲欢的朴素关怀,也蕴籍着对他人与远方、万物与生命的深切共情。”

本届青艺周以此为主题,是“希望以数千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在漫长焦灼的疫情岁月中,激发起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生命的体认,焕发出我们本真的生活热情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动力”。

自2010年开始,中国美术学院即以“毕业展示周”的全新形式,面向公众集中展示教学创作成果,开艺术学院之先河

2019年,又在学校毕业季的基础上,联合浙江音乐学院,联动文学与科学、文创与科创等各领域,发起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

作为青艺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共展出 2500 余名毕业生约 3000 余组作品,其中本科生1757人、硕士生631人、博士生87人,17个教学单位共涉及 50 余个专业参展。

让毕业季走出校园,让艺术与人民共情、大学与城市共融、教学成果与社会共享,打造“没有围墙的学院”,是中国美院的愿景,也是社会急之乐之的期盼。

主旨“把艺术拉出圈外”的象外,原本受邀去杭州现场观展,但囿于北京疫情,遗憾未能成行。

然而,从中国美院的同仁发来的文字、图片、视频以及直播等资料,便可想见在那十数日的时间里,杭州城里是何等热闹,何等艺术!


2022中国美院毕业展部分展览现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我猜想,置身数千件作品中,难免有“乱花迷人”的纷繁;观察来自50个专业的学子
(他们几乎都是00后新世代)千姿百态的创作,也会对他们即将踏入社会、涌动更大的生活力而有无穷的想象。

在《生活力的开放与灿漫》一文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文联主席许江写道:

我们知道大学有众多的学科,但大部分学科的学者,当他们不在的时候,不会成为其研究的本身。律师死后不会成为法律;医生死后不会成为医药;地质学家死后不会成为地矿;数学家死后不会成为数据。只有文学家、艺术家,他们不在的时候,就幻化为一本书、一张画、一段音乐。屈原幻化为楚辞;李杜幻化为唐诗;苏轼幻化为赤壁赋;郭熙幻化为《早春图》;黄公望幻化为富春山居,林风眠幻化为蒹葭孤鹭;潘天寿幻化为雁荡山花。

我们是唯一把我们自己作为终极目标来实现的人。由此我想到了这个生活力。生活力是否正是把自己作为目标来实现的某种能力呢?


在这篇“写给2022年国美毕业季”的寄语中,许江先生提及,旷日持久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迷乱,疫情封控的消息让谁也不敢兀自庆幸。

“在这样的生活中要想过得从容,要想获得安宁,内心需要宽大,耐得起寂寞,耐得起简陋。”

“这正是我们谈‘生活力’所临对的真切的生活境域。”他写道,“生活力,原是某种在大生活中深潜与识见的能力,某种把自己作为目标来实现的力量,现在变成了一场在持久的囚禁中坚守生活的素质,变成了囿困中树立信心、乐观未来的生机活力。”

是的,在这一特殊时代、特殊时期,生活力如何自我培植,如何使得自己的生命和未来“向上长”,这不仅是一个艺术周自我界定的主题,更是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人生命题。

尤其是,如高世名院长在致辞中所说——

元宇宙的畅想、智能技术的迭代、合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科技仿佛无所不能,历史正加速朝向新人类或后人类的明天演进;全球范围内疫情绵延、战云密布、社会分化加剧,世界的未来扑朔迷离,生命之存续危机四伏……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技、新材料与新物质的创新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世界的进程中,在各种信息、观念和立场的纷杂扰乱中,我们该如何理解周遭的现实,如何应对当下的生活?

艺术要成其大者,要承载人道。艺术家要对现实有感应和沉思,以艺术击响生活的回声,给人们带去希望。

换而言之,要“用艺术的感受力与创造力,以人性的热诚与善意,去捍卫生活的积极与坚韧,去颂扬生命的开放与通达,去开展出人类‘向上向前的生活”。

使当代人身心安顿,是艺术与教育最根本的责任,”高世名表示,“要承担起这一责任,就需要‘有情有义的知识、身心俱足的思想、知行合一的创造’。”

我不能更赞同这句话了,因此请原谅我以加粗字体重复之:


有情有义的知识

身心俱足的思想

知行合一的创造






十大展览场所中,除浙江美术馆展览至6月19日,本届青艺周的线下展览均已落幕,大家可移步至线上展览,入口如下:


https://www.caacosmos.com/

2022年6月1日-6月30日



中国美院各学院的分主题和相关阐述,读者们可参详下文链接,相信看完后会有更深的体会——主题阐释都写得挺好的。

青艺周|什么是生活力?国美人的主题阐释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一日之迹

绘画艺术学院

绘·生活

跨媒体艺术学院

镜像回归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共情环境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加入新的去

专业基础教学部/附中研究生

生活即田野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生活力5.0:恰似一首歌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艺术生活力

手工艺术学院

品·手·艺

设计艺术学院

生活里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

元启

建筑艺术学院

反思的阶段正在来临

艺术人文学院

思远道·学术与生活

创新设计学院

日新·共富

国际联合学院

东学西游

国际教育学院



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篇短文无法为大家呈现中国美院完整的毕业展作品,但我的确尝试打破学院和专业界限,只凭直观感觉,摘录了以下作品——意不在评判优劣,而更像是野外漫步,兴之所至,随手采撷而已

实际上,艺术的广大精微之处,就在于它的多元丰富,无法用类型、主题、形式或技巧去简单区分界定。希望以下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作品,能为象外的读者们提供一点生活的兴味,并激发更多新的创造。








生命的冲动与能量




江心怡 《源 系列作品》 150×150cm 2022



周园 《景观林》 90×120cm 2022



王娅《半夏》150×200cm 2022



黄宜亭《2.5维的生命体》220×240cm 纸本 2022



杜映锦《万物》100×150cm 2022



刘蔚《房间》 130×130cm 2022



曾晓杰《室内标本》160×180cm 综合材料 2022





  熊瀚琳 《寻春》 35x35cmx6 



陈夏 《多维自我矩阵》 100x121cm 2022




林皖 《夏日友情》 37.5x45cmx15 2022



张勇《听山》180×180 纸本水墨 2022



赵拓《万壑有声含晚籁》314×120cm 纸本水墨 2022



陆嘉皓  楷书《泰山吟》 352x48cmx4 2022



孙晔  篆书《再次重逢的世界》 113x267cm 2022



刘栖《柱》 70×60×400cm 




胡海洋《元初百相》VR 2022




章紫嫣《分生》单频影像 2022



苏思予《生花》单频影像 2022










在世的行动与创造




吴海峰 《娱乐之城》 350×237cm 木板坦培拉 2022



朱雁吉 《green green green》 110×200cm 2022



刘童《无题》28×42cm 纸本 2022



刘曲乔 《早春》 150x183cm  布面油画 2022



张玉琢《舞曲》150×305cm 综合材料 2022



叶兆丰《主角》200×155cm 2022 


郑文德 《生活启示录》 145x190cm 布面油画 2022



黄木鉴《自说自话之四》150×180cm 2021



黄笑 《等待 I》 130×130cm 油画 2022



叶心洁 《眠》 180×100cm 玻璃镶嵌 2022


宋瑞雪 《冬木》80×160cm×2、30×160cm 丙烯、坦培拉 2022



陈慕 《维叶萋萋》 202x162cm 国画 2022


张拯《跃动菁华》尺寸可变 2022




汪洋《四行仓库》488×192cm 2022



毛泽皓 《双盲》 205x150cm 2022




谢聪颖 行书《何日君再来》180×49cm 2022



张羽含《篆刻e社》42×30cm 2022



郭丹文《She looks nice》 35000×20cm 综合材料



王舒艺 《她们》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于昌汇 《黑是白的黑 白是黑的白——他的她》 
110×80×20cm 大漆、麻、竹、皮绳 2022



杨思韬《压电混沌域》 260×120×70cm 综合材料 2022



冯焱 《买到就是赚到》 90×40×190cm 综合材料 2022




范文迪 《全视者》 装置 300×300×300cm 2022



王颖怡《今门守卫》单频影像 2022



吕艺杰《造像术》影视 2022



邬京 《父权的争夺游戏》单频影像  2022




刘馨阳《轮回:末等公民回忆录》影像 2022  



张游子君《梦境监狱》单频影像 2022



陈璇《别异乡序》影像 8分13秒 2019 



吴紫睿《亲密修辞》影像 2022



陈雨柔《做操——与世界对话的一步》行为影像 2022



高泓烨 《乐土》 装置 430x210x290cm 2022



顾嘉晨 《无可慰藉》 43x47x95cm 微缩模型 2022










安身之能力,立命之愿力



况钦栎《荒星IX》200×240cm 木板蛋彩画 2022



况钦栎《荒星III》 数字绘画 2022



况钦栎 《荒星VII》数字绘画 2022



汪起文 《丰碑——重建的秩序》
180cm×150cm、150cm×85cm×2 综合材料 2022



熊雷渝《太阳日》190cm×140cm 马赛克镶嵌 2022



陈飞鹏 《乌合之众》200x300cm 木版油画 2022



白翔 《敦煌的故事》220cm×150cm 木板泥地矿物色 2022



刘一《大河》250cm×100cm 岩彩 2022



李欣遥 《回声》178x190cm 国画 2022



宋好点 《伊甸之东》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22



李诗晴 《ta说我该这样》 210×350×250cm 综合材料装置 



周承昊《一生询唤》 110×80×400cm 装置 2022



赵可 《阵风中心》 160×160×320cm 综合材料 2022



姜珊《净化》 280×280×260cm 装置 2022




苏思予《从海中坠入幻相的沙漠》单频影像 2022 



罗心聆《衔尾蛇》 VR 2022



蔡艺双《山海经之湮灭:遗落的幻境》VR 2022



孙家宜《想象之四——失乐园后的又一次坠落》灯箱插画、短篇小说



陈书阁《是什么让今天如此不同》150x260cm 编程影像 2‘33’‘ 2022


王香力《屋顶的屋》动力装置 300x200cm 2022


顾楠《充电中》装置 0.3*0.3m 2022


殷淑蕾《失语的沃土》动画装置 0.8*0.5m 2022



欧阳可心 《太阳礼赞》 88x90x230cm 装置 2022


吴泓华 《普罗透斯》200xx125cm 4‘00 三屏影像 2022


作品差不多就放到这里了,同时对未收录作品在此的同学表示歉意,实在是放不下了。


据统计,截至6月15日,2022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在遍布杭城的5万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一共展示了3500余件毕业作品,获得了二百余家主流媒体的报道,海外传播覆盖45个国家、74万人次;全网各平台突破5.68亿阅读量,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线下观展人数超过15万人。


6月16日,高世名院长在致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全体毕业生的讲话中,再次鼓舞国美学子追求“向上向前的生活”。


他引申陶行知先生的话,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与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的理念是声息相通的。


高世名同时表示,中国美术学院倡导“无墙的学院”、“人人的艺术”,这与蔡元培、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回到“生活力”,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高世名认为可以用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说的“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来作答,因为——


因为艺术不只是一种专业、一份职业,首先是一种人的状态,一种自我想象、自我改造、自我实验、自我解放的状态……艺术家在创造作品的同时,也在更新自我,也在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艺术也就成为生活世界的一面异质的镜子,成为新生活的一种精神准备。”


最后,让我们引用高世名院长在6月1日毕业季上的致辞,以此作为结尾吧: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架风中的竖琴,我们立于历史的旷野、此刻的人世,让我们感受时代万物以息相吹,与其共鸣,各自成章。



涂凌莉《板刻 印 书法组件》2022








顺便推荐一下我们自己的展览

👇



策展练习第二回
韩博穿墙而去

A Curator’s Practice Vol. ii
Han Bo: Escape and Exile

出品 :象外 x Just in Time
策展 :阿改

时间 :2022年6月5日 - 7月4日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七巷Just in Time


前情请参详下面两篇文章

韩博穿墙而去。
绘画对我来说,是最怕也是最爱的一件事








以及顺便推荐一本书

👇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我们的朋友做了一本很奇特的书



象外近期文章

一个深情展览,再次邀请大家来看
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怀念看现场时人们在一起的感觉……
聂力:回望那些山峦,我想山谷是动物们低头啜饮时形成的
Irving Penn。
王绮彪:刀法与墨色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
@Artha象外

投稿邮箱
263419055@qq.com


原创不易 请将我们分享给更多人(*^3^)


更多在售好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