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枫:高等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

当代外语研究 大民说英语 2021-09-15

 

对于高等外语教育病累,有很多岸边呐喊与彷徨,就是不见大船划向海里,滔滔滚滚者无非在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辗转呻吟,终不能出新解于陈编。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巨无霸的外语学科为什么敬坐末席,屡遭诘难?

 

首先,英语的内在价值被悬置,而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被过度强调和开发。英语是21世纪全球化时代最具竞争力的语文工具,更是知识霸权和不平等传播体系的载体。全球化帝国主义正是以英语为媒介占有传播方式和垄断话语规则,定义了关于一切社会事物和生活的价值叙事,解构了其他文化的知识、历史和价值,最终以精神宰制的叙事同化和摧毁了其他文化传统和精神。语言及语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是非常特殊的公共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愈发开采,愈发丰富,愈是能控制、占有心灵和行为,它可以兵不血刃地达到“让你期望去做我所期望的事情,而我不需要迫使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奈 2005:6)。基于此,我们在不遗余力推行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必须树立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所谓国家意识就是外语教育必须坚持国际视野与母语文化互为主体,立足本来,吸收外来,既要超越狭隘的文化义和团心态,还要融创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以培养学生价值判断的能力,使其成为有本有原,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否则,拥抱西方而不知西方为何物,鄙视传统却不了解中国文化底蕴,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文化上失根的兰花或漂泊的浮萍,用自己的“嘴”说别人的“话”,在西方文化的鼓噪中顺拐投降。“语言是千年老树,深深扎根于文化和历史的土壤中,中国人学英语是为了登高望远;是为了知己知彼;是为了使中华文化之树更加根深叶茂,而不是自贬身价,自叹弗如”(杨枫 2015:3)。

 

其次,外语学科的本质被遮蔽。官方给出的外语学科定义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 2013:50),这仅仅反映了外国文学的人文气质,而以实证科学为鹄的语言学捉置何处?长期以来,语言的人文性牵混为语言学的人文性,对语言学的科学性视之蔑如,而区域与国别研究又大踏步渐渍社会科学,可见外语学科内部之差异何啻霄壤!所以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继续闭门揖让,埋头逃避外语学科综合和复杂的知识生产模式。虽然,语言和文学依然位于外语学科这座“冰山”的顶部,但是整座“冰山”淹没在水下的部分已经浸泡在跨文化、跨学科的情境中。我们大都承认外语学科的跨学科特点,但是缺乏从普遍性上来认识其功能和意义。跨学科精神重构了外语学科的内涵结构,消解了学科内部之偏枯,使外语教育长袖善舞,从边缘走向中心;使外语教育被时代命运高高举起;使外语教育以参与世界知识构建为鹄望。

 

第三,高等外语教育应用理念被污名化。我们一直赋予外语学科民胞物与的人文志向,但在观念和行动上却不是汲汲于此,翕然而从,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设置以及“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都是外语学科应用理念的实践。这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全球化时代,“随着大学日益成为地区和国家经济中产业发展的关键点,经济合法化正变得与文化主题同样重要”(埃兹科维茨、雷德斯多夫 1999:245),“大学的功能从早期的传播知识,到19世纪末的发展知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强调应用知识”(汤尧、成群豪 2004:110)。所以,应用是21世纪时代精神的特征之一,应用性成为大学合法性的基础和主旋律,高等外语教育的发展必须接受时代精神和大学理念的约束。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毛学率已经达到48.1%,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原985和部分211高校尚可坚持精英主义的教育理想,但就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而言,应用转向将是不可逆转的事实。所以,外语学科面向应用,既不是降格,也不是异化;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而是一种必然选择的终极理念。过去,“知识本身即是目的”是大学的经典台词,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什么知识更有价值成为大学的普遍追求。如此,外语学科的应用理念还是什么洪水猛兽吗?我们走出象牙塔,也不会荒芜了人类的精神家园。

 

揆诸中国外语学科,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系其荦荦大者,以此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除中文以外的对全世界语言、文学、文化及国别等进行专业化研究的学术部落;旨在针对历史与现实意义上的“他者”进行知识生产与传播;助力中国经济与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战略实践,值得外语学人昂首阔步,颠沛以之,造次以之。借此,呼吁把外语学科置于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的大格局中,从“外语学习”向“用外语学习”转变;从“外语研究”向“外国研究”转变;从“知识取向”向“价值取向”转变;从“人文知识”向 “人文精神”转变;从“以学生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从“有趣教学”向 “有效教学”转变,大刀阔斧,勇于改革,特色创新,分类卓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2013.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亨利·埃兹科维茨、劳埃特·雷德斯多夫.1999.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3]汤尧、成群豪.2004.高等教育经营[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4]杨枫.2015.关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中华文化课程建设的思考[J].语言教育(2): 2-5

[5]约瑟夫·S·奈.2005.硬权利与软权利(门洪华 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翻译学、应用语言学。




本文原载《当代外语研究》2019年第2期,卷首语。本次推送已获作者授权,谨此致谢。如若引用,请以原载期刊为准;转载请注明“大民说英语”以及文章来源。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