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橙耿爸爸的行业干货:“音乐剧的世界、上海与中国”

看了那么多音乐剧,但你了解音乐剧吗?


今天,小橙子就为广大剧迷朋友们邀请来了耿爸爸——聚橙集团董事长耿军,和大家分享他对音乐剧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在和我们的好伙伴——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同仁们的内部交流会议中,耿爸爸围绕“音乐剧的世界、上海与中国”这一主题,分享了他对于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音乐剧发展情况和不同模式的看法。


小本子准备好,开始划重点啦:


(PS,感谢文广小伙伴的现场分享录音哦)


   世界音乐剧市场模式各有不同 

  世界:美国百老汇  

图片来自themahaffey.com


百老汇与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相隔不远,核心操盘人以犹太人居多,他们拥有极为接近的思维方式和运营逻辑,所以百老汇的制作模式与金融模式相似,即以GP/LP为主的合伙人型模式。


GP指的是创意团队和管理团队所占份额,LP是投资者所占份额。一般的金融公司,GP管理团队占20%股份,LP占80%股份。而百老汇LP投资方和GP创意团队股份比例各占50%。


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创意及管理团队在整个百老汇音乐剧制作环节中拥有相当分量的话语权,可见百老汇对于内容制作本身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这样的比例分配也兼顾并保证了音乐剧制作的创新性和商业性。


如果什么时候中国的音乐剧制作团队能以这种方式和资本层面开始合作,那时候中国的制作团队将开始真正出现亿万富翁。



第二大特色是版权公司和职业版权律师非常成熟,百老汇的制作人基本上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由律师来谈判,以确保专业性和利益诉求。


第三是营销和运营的重要性。在百老汇,很多情况下,制作团队和运营团队是完全独立的两家公司,通过专业性的合作,强强联手,以保证项目持久和稳定的票房增长。


举例来说,《女招待waitress》这部剧,它的制作和运营由两家公司分别负责,基于运营公司的营销能力,《女招待waitress》可以做到不断有亮点来获取市场关注度,并且有实力定期邀请到明星加盟。



丰富的营销方式使得《女招待waitress》票房收入始终保持不错的状态,这部剧也是我们投资比较成功的项目之一。我相信这是基于百老汇专业的模块细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百老汇的另一个现状和特点是,百老汇在近几年空前缺少剧院。


2018年托尼奖之后,首次出现十一部剧同时在百老汇长演的盛况。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由于剧场数量不足,导致大家投资新剧都很谨慎,创新项目反而难以进入。这就造成了百老汇一方面非常繁荣,但另外一方面,有创意的新作品开始减少。

 

  世界:英国伦敦西区  


伦敦和纽约拥有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伦敦西区的文化丰富性和艺术性确实比百老汇强很多。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一点是,美国大众的接受尺度要远小于英国,比如表现在部分揭露社会现实,带有暴力或种族元素的作品上。


西区的另外一个特点,英国政府对演出的征税高,在西区的演出票价又不能定得太高,即便票房收入可观,但整体利润并不高,所以百老汇的剧目不太愿意去英国巡演。


与之相反的情况是,英国政府会给予西区的制作方充分的创作补贴,英国的制作如果到了百老汇,成本压力反而没有百老汇的制作方那么高。 


  世界:韩国  


根据Interpark的数据显示,韩国整体现场演出票房中55%是音乐剧。


首尔有十个大剧院,基本上每三个月换一个剧,基本都是版权剧。EMK等音乐剧制作巨头年销售额在1.5-2个亿。


韩国市场几乎靠演员明星主导,这个与英国美国差异非常大。某种程度上韩国市场更值得中国借鉴。


另外,韩国的制作精良,但韩国的制作模式和风格并不适合在中国做巡演,比较适合做驻场演出。当然韩国创意团队和制作团队人才储备都非常好,用好韩国的音乐剧创意力量对中国行业的发展很重要。

 

 世界:日本 


日本音乐剧市场,四季剧团几乎一枝独秀,宝冢剧团也值得研究,特别是其明星制的方式。四季的核心在于它拥有十一二个专注于做演出的专业剧场。

 

 世界:欧洲 


欧洲也有很多不同的线条,法语、德奥、东欧等,欧洲对中国的市场非常有借鉴意义,但由欧洲出品制作,并真正能作为全球IP的东西还是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语言问题,并没有得到英美文化的广泛认同。

 

 世界:澳洲 


澳洲的制作风格和韩国类似,明星加盟,制作精良,适合驻演。澳洲的整体市场环境也不错,澳洲人口和上海差不多,接近三千万人口,巡演主要集中在3-4个城市,短的半年,长则一两年。

 

 中国:上海 


上海现在的音乐剧体量占到了国内的三分之一,基本上是北京加上广州的总和。而且我相信,上海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继续保持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甚至呈现出更强的态势。


在上海,目前呈现出最显著的特点是:明星效应加上女性观众效应。在上海艺术文青类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它和美国比较粗犷大流行的效应不太一样,包括法语剧、德语剧、文青剧在上海都有比较好的市场反应,其他城市目前更接受迪士尼以及《猫》《剧院魅影》等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大IP作品。上海走了一个和全国各地不太一样的路。



某种程度上,上海的体量和观众的审美情趣越来越接近首尔,上海目前还没有真正成为亚洲的演艺中心,原因在于上海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用于商业演出的专业剧场,尚未具备音乐剧驻场演出的条件。

 

 中国音乐剧现状和未来 


目前中国音乐剧的整体票房收入,原版引进(即所谓英文版、法语版、德语版等)大概占据了80%,中文版音乐剧加原创音乐剧的票房占到了20%。


目前的现状是,原创作品的数量非常多,中国各地都在孵化制作原创音乐剧,但是精品数量少,并且还未得到市场的认可。


我在前几年就曾预测,未来3-5年内,中文版音乐剧和原创音乐剧整体票房大概会达到音乐剧总票房的50%,中国音乐剧整体的发展道路可能会和韩国、日本类似,即原创作品和引进作品(当地语言版)总票房会超过原版引进。



2018年下半年,湖南卫视一档在大众市场掀起强烈反响的声乐综艺节目《声入人心》,让音乐剧演员“走了出来”,他们几乎收获了和“流量小生”同样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些优秀的中国音乐剧演员能够在音乐剧舞台上活跃,那无论是“中文版”还是“原创”,中国音乐剧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态势,这是一个明星效应的反映。


总体来说,基于对市场的把握和判断,我有足够的信心,中国音乐剧的未来一定是属于“中国制造”的。


聚橙音乐剧在未来将以各类方式加大中文音乐剧的运营投入,联合原版引进,双轮驱动,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的观演享受,同时,也努力为中国音乐剧产业注入强劲的推动力。


今日互动

你认为,在国内有效推广音乐剧的方式有哪些?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