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职工作刷网站,竟然是个营养学博士?

Oria Xie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2-09-06


大家周末好呀!


说到人类营养学,你会想起什么?是饮食健康,还是减肥秘方?其实,营养学研究的可不止“吃”这一件事,基因、细胞、动物以及人群同样是营养学的研究范畴。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人类营养学博士,她的研究对象更特殊,既不是各种美食,也不是实验动物,而是微博、A微信和脸书。她究竟在做怎样的研究?如何通过社交媒体让营养学更接地气?下面,就让我们就来围观下她与众不同的日常吧!


(**专栏中所涉及的内容为嘉宾自身的经历,仅供参考,不同院校/专业/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哟**)



营养系博士都包含什么?




说到营养,大家第一个反应都是如何靠饮食减肥。

说到营养系研究,大家第一个反应也很有可能是研究如何减肥。

然而,我们的研究远远不止减肥那么简单。


和很多医学系一样,我们营养系的研究涉及基因、细胞、动物、人群等分支。


有些研究方向和营养素有直接的关系,例如:

这个基因在某个营养素的代谢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吃了这类食物是否会影响某种荷尔蒙分泌?

这样的蛋白质搭配是否可以让患有某类疾病的人群更好的恢复?


有些研究方向是和一些食品法规有关,例如:

我们是否应该禁止碳酸饮料出现在小学校园的自动售卖机里?

食品包装上是否一定要标出添加糖含量?

对于代餐食品是不是需要一个最基础的营养成分标准?




还有些研究方向是和饮食文化有关,例如:

在最近十几年,某某国家的饮食变化;

女性杂志中食品广告营销方法的转变;

某某地区在饮食上的消费和地理位置的影响。


总之,减肥的确归营养系管,但是营养系可以研究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只要你对美食和科研有一定的热爱,脑洞够大,营养系都欢迎你。


一位靠刷网站

当全职工作的博士生




好了,给我们营养系打完广告了,我们进入主题来说说我的科研项目吧。


我的科研项目


如果给我的课题打上三个关键词的话,那就是

线上平台、I型糖尿病、低血糖。

这个课题结合了临床医学、营养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最重要的公共健康学。



现在互联网和医疗科技变得如此发达,大家看手机刷网络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患者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却非常的短暂。对于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血糖控制不好就会降低,这样长期对神经系统和生活质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有很多医疗仪器可以让大家更好的控制血糖,可是由于操作复杂,一般患者都不知道咋用。有些线下的课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控制血糖,但毕竟费事费力,还不是那么的方便。


所以可爱的我(们)就出现啦!了解现在线上医疗科普平台的现状、通过科学依据设计一个针对I型糖尿病患者的科普平台。这样大家随时随地就可以了解到靠谱的健康知识来改善血糖了!


我的日常


线上科普平台肯定不能凭空造出来,为了增加用户(患者)的使用率、体验感,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去了解互联网科普平台的现状和这类人群的所需。


所以刷文献早已变成我的主要工作——看一看在过去有没有其他科学家做过线上平台,ta们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并且分析一下现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以及大家都在使用的app的各种功能。虽然我的课题是网页平台,但是网页和app还有一些相同之处的嘛。



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相信你对微信绝对不陌生。在当微信每次都推出一个新功能的时候,你通常会看到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提示;另外还会有一个“加星”功能,让你最爱的公众号置顶,以方便查看。 这些小小的功能看起来貌似很不起眼,可是我就要去研究它们是否真的实用、是否能帮助用户增加体验感。毕竟一个平台功能太少不行,太多也会乱。


其次我还需要了解I型糖尿病的人群所需。这些可以主要通过文献阅读和患者沟通了解。看一看过去的文献提到了什么,问一问患者ta们的个人真实体会。当然,由于我是做线上平台的,我还需要去刷一刷各种社交平台有关糖尿病的话题。大家最近都在聊什么、有什么热点、都在参加什么活动、努力进入群众内部!


除了了解I型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疾病管理会遇到的潜在障碍以外,我还需要及时更新我的临床知识。关于血糖管理的仪器和用药发展简直是太快,把这些内容弄清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当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把科普学习的网站建立起来啦!这将由科研团队的IT负责人来完成,我只需要每一个功能都符合我的要求就好。


接着就需要去招志愿者来试用网站,通过问卷来了解:

大家对网站的体验感;

大家是否合理地使用这个平台;

科普的内容是不是的确够“科普”;

线上平台能不能真的可以帮助ta们来改变血糖控制;

讨论如何改善这个平台以供未来怎样更好的开放给所有I型糖尿病患者。


总之,知道临床知识是一部分,但是要如何把这些知识简单的推广出去就是另一回事了。而我的课题,就是希望把复杂枯燥的医疗内容简单化,让大家随时随地的都用的上,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率。


为什么想起来

读这样的营养博士?




我的科研方向在营养系其实还算是比较新颖的。因为不仅包括了临床知识、健康宣传(公共营养)、还加上了数字健康 (digital health)的这一部分。


选择这个领域和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我学士毕业当了加拿大注册营养师后,迫不及待地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所以开了一个微博,一边读硕士一边写科普。我发现其实很多人对营养知识非常感兴趣,也很希望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是完全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网上的科学信息的确很多,但是真正实用并且靠谱的少之极少。所以我的微博就叫做“特接地气的营养师Oria”,希望能把真正接地气的营养学带给大家。 



我硕士做的就是临床研究,方向是早产儿成年后的骨骼健康。在读硕士的过程中,我再次意识到健康状况不仅仅是饮食和运动那么简单,还涉及到了生活环境、周围的医疗资源、心理健康等因素


因此,我就希望自己的博士课题可以结合互联网和健康传播这两个主题,来更好的帮助慢性疾病患者。我当时带着我的想法去找了我现在的博士导师,和她说了我的选题以及期待的未来发展方向,由此一拍即合地展开了我的博士生生涯。


申请建议和遇到的困难




关于博士申请,除了确认申请资格以外,我认为一定要确定你能和你的导师合得来。这所说的合得来包括课题方向和工作方式。博士一般至少三年,如果你和导师合不来,那真的会很难过。


在申请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地研究导师在过去的研究方向和ta现有的课题。不要觉得发邮件麻烦,在申请之前就和导师进一步的沟通能增加你对导师的了解也可以顺便给自己加个印象分。就算最后不成,也锻炼了沟通能力。


在合适的情况下,也要和导师沟通好经费、毕业时间、所需工作量、假期等“小事情”。知道你导师对你的预期,也让导师知道你对ta的预期。把丑话说在前面,以后的日子才能好过。



我觉得博士本身就是很锻炼意念的一个过程。我个人希望以后可以当科研项目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以及大学老师,所以读博对我来说是必经之路。


这个过程让我在科研的路上更独立和接触更多的人。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有时不在电脑前工作,但也无时无刻的想着如何去计划这个课题,优化这个平台,博士的工作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我觉得如果你还不确定你的未来方向或者喜欢的领域,千万必要为了读博而读博,不然生活会很枯燥,很被动。


除了科研我还干啥?




一开始选择营养系的时候就抱着一颗我要当专业吃货的心去的。因此,有时间我就会不停旅游来研究全世界的饮食文化,顺便体验生活。



我觉得无论是我做的自媒体科普内容,还是博士课题的线上平台,这些都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只有了解到大家都在做什么、需要什么、喜欢看什么,才能把这些平台做的更实用。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大家所需以及潜在问题,才能去研究项目中用科学依据来找到答案。取之于生活,再用之于生活,所以自己更要去懂得如何好好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科研生活了,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多地了解营养学,感受到这门学科丰富多彩与时俱进的风采!


作者名片



编辑:Yuki


前期精彩回顾:


1、我不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我是生态学博士!

2、建筑学博士是做什么的?搬砖工?包工头?

3、读了语言学博士,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4、你这个化工博士……很危险啊!

5、心理学博士是做什么的?冤死我算了,我真的不是算命的……

6、我不是盗墓的!也不是鉴宝的!我是这样的考古学博士



点击“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菜单栏“我的专业是个啥”,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读(过)博的你,是不是也对自己的专业有话要说?

给后台留言,或者添加科科微信(guokrscientific)发送“博士有话说”,加入我们的专栏!


周末专栏:我的专业是个啥?


博士生段子手们以“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向你讲述读博意味着什么,不同专业的博士生们每天的日常是什么,读博前和读博后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没有对象的时候该如何度过漫长的单身生活,进口洗发水和国产洗发水在缓解脱发方面的不同表现……


建筑学、生态学、语言学、心理学、考古学、生物学、数学……他们曾经或正在那些你想了解细节的专业刻苦研究。


关于博士,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你最希望了解的专业是什么?留言给我们,你的问题大概可能也许基本上都将得到解答!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喜欢记得点“在看”


【拓展阅读】心理学博士是做什么的?冤死我算了,我真的不是算命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