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人文社科|王慧敏:发展城市花文化和市民花园, 让上海更美、更精细、更有温度

王慧敏 社区花园
2024-09-04

小编语:

春风吹到之处遍地灿烂,桃李梅杏樱也争相开放,虽暂被隔离在家,可能无法触摸真实的花朵,但是春天依旧绽放,上海仍然绚烂,待到出门之时,山花烂漫丛中笑语连篇。


花卉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人们拥有观花、赏花、咏花、画花、插花、食花、乐花的天然习性, 花文化和市民花园发挥“社会安全阀,邻里润滑剂,人生减压器、身心愉悦键”的功能,可以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城市宜居程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参政议政领域的重点和特色之一 是社会与法制。2017 年,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提出以“花文化”为抓手,走进街道社区,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形成既接地气又有实效的参政议政成果。为此,民革市委专门成立了花文化课题研究小组和市民花园实践推动小组,计划用 5 年时间持续跟踪调研,并推动实践,希望通过老百姓需求强烈、普遍喜爱的花文化和市民花园,形成美丽的载体、美丽的空间、美丽的抓手去推动上海城市社会自治能力、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
自 2017 年以来,民革上海市委完成了《发展花文化,助推上海全球城市建设》《拓展上海市花白 玉兰的城市文化价值》《发展市民花园,探索城市文化供给与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共赢新路》等课题报告,并在静安区江宁街道、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等社区推广花文化和市民花园实践活动。2017年底,民革上海市委举办了全市性的城市花文化研讨,高小玫主委在主旨演进中力倡上海花文化发展,2018 年 在上海市政协全会上民革上海市委提交了《以花为媒,让市民生活更美好》的大会发言和提案。2019 年上海市政协全会期间我代表民革上海市委员会作了题为《发展市民花园,让上海更美、更精细、更有温度》的口头大会发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响应。本文就以上研究报告的主要观点和建议作简要介绍。

1

以花为媒,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新时代的上海,花正日益成为人们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载体,花是自然界最美丽的馈赠, 她用自己的绚丽装扮着世界,也装扮着人们的生活。居家休闲生活,人们栽花养花 ;鲜花盛开时节, 人们观花赏花 ;传统节日节庆,人们买花插花 ;亲友走访相聚,人们赠花送花 ;崇尚健康美丽,人们 食花用花。花不仅浸透到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地走进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育花、护花、咏花、画花、拍花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提高文明素养的文化自觉。可以说,“像花儿一样 幸福”的美好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每个市民的热切期盼和追求,花文化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有 机组成。

虽然花文化的大众化功能日益凸显、市民化需求日趋旺盛,然而,目前上海城市的花文化活动及其供给却远远滞后于市民需求。比如上海园林绿化部门举办的花文化活动供不应求,公益性园艺大讲 堂课程被秒杀,绿化大篷车紧俏排队,樱花节、桃花节人满为患;由于对花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功能认 识不足,花文化与城市公共文化的建设布局脱节,花的文化价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拓展 ;花的主体功能仍然局限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和美化,花文化还没有真正走进社区、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滋养市民精神世界,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匹配的花文化战略设计、载体建设、体制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大力推进和发展城市花文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空间,让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和触摸上海的城市温度,还能够有效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升上海全球城市的人文内涵。为此作出如下建议。

1.1

建立联动机制 协同推动上海城市花文化发展

花不仅是城市的绿化,更是城市的文化 ;花不仅是公园的专属,更应归属社区 ;花不仅是物质的文明,更是精神的文明。建议建立由园林绿化和文化部门联动的上海城市花文化推进机制,结合上海全球人文之城的目标任务,系统谋划和协同推进上海城市花文化发展战略,发挥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载体的功能,以花为媒,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通过跨界整合,协同推进,让上海市民阅读的城市建筑有花的倩影,漫步的城市街区有花的色彩,休憩的城市公园有花的体验,居家的城市社区有花的相伴。

1.2

加强载体建设 提供花文化活动平台和服务

构建多元化的城市花文化载体,从城市空间、城市活动、城市平台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推进花文化载体建设,让花文化融入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真正走进市民日常生活。针对推进花文化载体建设有如下四点建议 :一是以花为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制花文化赏析课程、设计花文化体验活动, 作为公共文化产品配送至各市民小区,通过花卉中华古诗词大赛、音乐绘画摄影大赛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搭建方便市民零门槛参与的群众花文化大平台,寓教于乐,成风化人,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种子。二是结合社区“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开展社区市民花园建设活动,通过园艺设计,以花 美城,助推美丽家园建设,让市民爱上鲜花,从而爱上海、爱环境、爱生活,感受作上海市民的自豪 感、获得感。三是将花文化纳入年度“市民文化节”,以花为主题,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 化活动,不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为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镇、文明小区、文明村等锦上添花。四是激活市花白玉兰的文化价值。以白玉兰为切入口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探索花文化走入市民家庭的 模式,同时扩展其在新时代下的新内涵,使之成为上海深化转型的城市精神象征、世界人文之城的代表符号。

1.3

搭建社会化平台 开展花文化创意活动

是支持花文化社会组织发展,为其开展花文化活动提供政策资源。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发挥社 会组织第三方的独特功能,丰富花文化服务内容,缓解市民花文化供不应求的需求矛盾 ;二是组织志 愿者队伍,以社区志愿服务模式,设计更多精准对接居民花文化需求的常态化项目,为社区建设提供 自治、自助、自乐的花文化服务内容 ;三是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和民俗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花文化创意活动。

2

发展市民花园,让上海更美更精细更有温度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 年世博会的主题词揭示了城市生活的本质诉求。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城市建设领先国内,比肩国际,发展水平有目共睹。但是,美好生活不止是欣赏城市景观的靓丽多姿,享受管理的配套完善,感受交通运转的高效便捷,更在于对城市融入感和归属感的内在获得。
从外在感受到内在获得,需要城市自身焕发出活力和温暖。如何让未来的上海“建筑可以阅读, 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既需要在城市管理上下绣花针般的细功夫,也需要治理理念和效能 的进一步提升。习总书记视察上海时强调,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参与才有成就,奉献才会更加珍惜,共享才能带来最大获得感!上海城市的硬件发展已经到了亟需文明软件来进一步驱动、优化的阶段。这个软件的最强内驱就是市民的参与。结合目前上海掀起的景观空 间改造热潮和“微更新旋风”,借“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我们认为,大力发展 市民花园,可以作为撬动城市治理精细化的有效杠杆,达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最佳路径。我们所提倡的市民花园,就是充分利用城市零碎空间,由市民共同组织和实施花园的设计、营造和维护。通过共建共享,美化社区,缓解城市生活工作的快节奏和重压,拓展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增 强居民互动和事务交流,进而构建更加和谐的邻里关系和友好的人居环境,形成团结协作、友爱互助 的社区精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民革市委开展的市民参与花文化活动问卷调查显示,仅有养花习惯的市民就多达 84.62%,60.42% 的受访者愿意参加身边的花园营造活动,52.58% 愿意参加相关社会组织。实践 表明,源自社会组织或基层政府推动的花文化活动,如“四叶草堂”推动的杨浦创智农园等社区花园、 徐汇“绿主妇”的“一平方米菜园”等,都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响应,成为社区居民自治探索的试验田。居民走出家门,用自己的双手营造社区美丽环境,实践生态理念,感受自然的美好,传达社区 的温度与温情。上海太多的零碎空间有着美化需求。老旧社区老化的绿化、农村区域房前屋后环境的更新和工作 紧张的产业园区等都亟需鲜花美化环境,抚慰心灵。这些区域体量虽大,但分散零碎,政府难以兼顾, 对市场也缺乏吸引力。如果组织市民共同参与,机制灵活,成本更低、更可持续。但类似活动推动艰 难。究其原因,政府规划精细化程度不够 ;社区自治能力不足 ;社会组织介入能力良莠不齐 ;最为重要的是缺乏鼓励和促进公共参与、社区自治的制度环境,一旦涉及权属关系复杂、得利不均的项目, 居民议事协调、妥协共赢的意识短板就开始凸显。为此,我们呼吁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战略高度,支持发展市民花园,探索让城市更美好、 让治理更精细、让氛围更温暖的共赢新路。

2.1

政府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确定社区、园区、乡村等公共区域发展为市民花园的预期目标,列入“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项目。可先在具有历史保护价值但保护不力的老旧街区试点,挖掘街角、道旁、小区的隙地,为市民花园提供物理空间。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资助队伍培训以及种子、肥料、工具等支出,逐步推开, 待时机成熟时可作为涉及民生的绿化、文化项目,纳入实事项目目录。

2.2

挖掘社区自治潜力

基于市民花园分散式呈现,鼓励居民以互助方式形成“花友会”等自治团体,把景观生产的不同区块分摊给团体;构建多层次的花文化社会组织,重点支持景观规划、园艺设计等具有枢纽作用的专业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培育带动更多的民间花友会和社区规划师 ;以党建为抓手,发挥居委会更大作用,培训提升居委会及社工对社区居住环境的专业认知。发挥市民花园公共活动载体作用,支持其对接居民花文化需求的活动,满足青少年、中年、老人等不同群体需求,让市民花园成为居民交往的家园、亲子教育的学园、文化活动的乐园。

2.3

 充分释放市民花园的溢出效应

协调科技环保企业与社区合作,倡导垃圾就地处置,雨水收集等技术利用,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推动基层生态文明实践。花与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深厚,可充分利用市民花园的社会资源和效应, 在传统节庆举办街道和社区的花主题庆祝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彰显中国元素。2021 年花博会将在崇明区举办,届时可吸纳市民花园元素,遴选园艺设计能力强、营造经验丰富的市民花园团队参与花博会设计工作,营造属于市民自己的板块。
满足市民的花文化需求是新时代城市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市民参与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最强动力。上海正谋划卓越全球人文之城、生态之城,重视上海城市花文化,打造市民花园,建设有温度的美丽家园,正当其时。

3

拓展市花文化价值,为上海文化品牌增色添彩

市花是一个城市和市民的精神象征,既是城市的文化标识和美学徽章,也是市民情感和城市传统文化的载体。1986 年白玉兰被评为上海市花,30 多年来白玉兰不仅得到上海市民的广泛认可,还在城市风貌建设、文化艺术评奖、对外友好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大背景下,随着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日趋旺盛,市花文化功能凸显,进一步拓展市花白玉兰的城市 文化价值是塑造上海文化品牌的题中之义。

著名的城市文化研究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那么市花就是容器中最美丽的文化,是城市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市花是宝贵的公共文化资源、城市精神的载体、城市公共大IP。市花从形态、精神、内涵上散发的软性文化价值与其带动的产业经济价值都是巨大的。从上海文化品牌塑造、丰富人文城市内涵的角度来看,上海应进一步挖掘市花白玉兰的城市文化价值。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30多年前,上海选择了“先花后叶、朵朵向上”的白玉兰为市花,象征拥有敢为人先的魄力与奋发向上的城市精神,今天,上海进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时代,让我们以花为媒,以人为本,用花文化的美丽、花文创的美妙,花生活的美好,建设一个以市民花园为抓手带动更广泛公众参与的有温度有内涵的幸福城市!

PAPER


(为保证阅读质量,部分内容有所删减)



原文出处
王慧敏. 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21.


作者介绍

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SEEDING小卡片


(点击小卡片查看SEEDING入选《2020上海手册》原文)



相关延伸阅读论文·人文社科|刘昭吟:SEEDING——重建信任,种下希望
论文·人文社科|公众参与社区创变的设计:从闲置空屋到社区广场
人文社科|社区花园是社会城市
社区花园=城市革命



▽ 复制下方邮箱发送邮件 ▽加入社区花园与营造共创小组
研究进展 学习讨论 资讯同步 共创合作
带你进入共创社群
独家咨询 前沿知识早知道!
邮箱:communitygarden@163.com

后台回复 “20220331” 获得pdf全文



编辑 / 宋孟霖审阅 / 谢宛芸
▽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更精彩!
共创小组成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区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