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知症人士艺术无障碍系列行动之二|《你的童年我的记忆》摄影展

慢时光守护者 幸福海马
2024-09-02



很多时候,疗愈是无声无息的

照片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的艺术

默默地观看一张老照片

不被打扰的那一刻

透过老照片回忆童年

放大自我感知

重建童年新想象

形成对生活新的美好期待

认知症家庭融入公共文化生活首次尝试

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加剧了认知症家庭“非自愿社交孤立”,带来认知症老人“身体和行动”能力丧失加剧。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体问题,它与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息息相关,是个公共健康问题。“社交连接”作为公共健康优先事项,也是治愈和重建工具-引自《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2022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到来之际,上海慈善基金会联合项目执行机构上海普陀区幸福海马为老服务中心,在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指导下,以及上海睿远公益基金会帮助下,以《你的童年我的记忆》摄影展为试点,进行国内首个公共文化空间认知症人士家庭外出友好支持点Go-Out的探索,寻找帮助这些家庭重新融入公共文化生活的可能性。 


往期链接:
ARTS ACCESS| 新加坡首家阿尔兹海默症友好艺术中心和阿尔兹海默症支持点


本次无障碍艺术导览目标

1-与碧云美术馆方友好化空间共创思考

2-引导认知症家庭对摄影作品“阅读”“交流”,优雅参与公共文化生活




认知症人士的无障碍艺术导览

应该是怎么样的?

我们向诸多学者、专家请教了其它国家或已经在做的很多做法。我们达成了很多共识。

共识一


最好对每个作品准备简单的介绍,就像博物馆里的作品简介一样。如果能够做电子版,或者视频等用于现场播放也不错。

通过艺术导览,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认知症患者也是社会人,他们需要跟我们一样被尊重。他们的故事被我们忽略了,家属更是不容易需要被看见。我们和你的团队的作用就是把社区里被忽略的人的声音和故事传达出去。之前认识一个女儿照料者,照顾她的父亲,她自己画了很多画,记录他父亲的日常,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我们应该把这样的人挖掘出来。



左右滑动查看

共识二


1、移动折叠椅子还是比较重要的,老人听讲解或观赏时最好能坐着

2、馆方导览人员需要提前布置好动线,精选一些作品,也需要评估作品是否适合认知症老人观看,是否会引发不好的情绪;翻译整体时间不宜太长,认知症老人的精力和专注力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老人容易分神,陷入到自己情绪里,有的老人比较愿意融入、互动。

3、对于招募到的认知症老人的基本背景(比如过去的职业、认知症程度、日常兴趣爱好、喜欢被称呼的方式)能够有了解是更好的。

4、需要准备每个人的名牌,可以分不同颜色,比如导览员、家属、志愿者、老人,可以写上比较好称呼的名字。




针对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管专业叶子,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杨雪晶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系研究生程艳,ArtsAccess联合创始人李丹老师的指导,我们进行了如下总结:

  01 导览的场馆选择  



l  场馆是否愿意接待认知症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

l  接待工作人员及导览人员是否愿意了解认知症人士外出参访的特殊性

l  场馆是否有人手或意愿或预算做出相应的准备l  场馆本身已有的无障碍设施的基础情况



基于以上考量,本次我们选择了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作为首次试点基地。碧云美术馆在视力和听力无障碍的导览方面做了很多不一样的尝试。


往期链接:BEING 联动|我们聊了什么?——“博物馆/美术馆如何开展针对视障者的导览和公教活动”在线研讨会 (附完整音频)活动记录 | 视障者也能“看“的展览,是怎么做到的?

  02 导览的议题选择  




《你的童年我的记忆》

  摄影展简介

基于”叙事治疗”及”回忆疗法”,我们选择了《你的童年我的记忆》摄影展作为此次认知症家庭无障碍艺术导览的主题进行试点。

《你的童年我的记忆》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策展,呈现了蔡乙荣、马良、苏建华等艺术家、摄影家的10组、99件照片作品。作品从社会学观点出发,使用数码技术使得公众可以透过儿童影像回忆童年,重建童年想象。一张张老照片记载了长者熟悉的生活光景,有助于更好地推动长者谈论照片背后的故事,打开其尘封的年代记忆,增进归属感和社会化。

照片治疗(Photo Therapy)在西方已经广泛应用。Stewart(1980)认为任何一张照片的大小、空间配置、颜色和叙述表达都有特定内涵,都传递着个体信息。照片引发观察者自由联想和意象,带给人自我觉知和自己的内在的智慧和力量,都以积极、正向的角度看待自己,在震撼与惊喜中开始新的人生之旅。在心理学上,叙事治疗是服务对象讲述自己的故事将自己建构起来,给自己的经历赋予意义,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态度和新的重建力量。回忆疗法旨在促进讲述记忆和分享故事,让服务对象说出令人愉快的回忆,并处理不愉快事件,帮助与群体建立联系,练习自我表达。我们设置了一些引导性提问,带领长者穿越过去,打开藏有各种美好事物的记忆大门。


03 导览行程的安排

充分考虑到认知症老人在行走体力、视力、听力障碍上的特殊性,此次导览流程安排、导览空间布局以及导览话术的讲解都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是为了让此次导览活动能够尽量是以“认知症人士为中心的一次导览,而非“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一次导览,并使其成为他们生命中一次有意义的艺术体验。

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贴心地为认知症老人安排经验丰富的谢雯老师展开导览工作。在谢雯老师详细讲解之下,老人们感受到了照片艺术带来的魅力。

我们根据认知症家庭数量,配置了导览助理数量。也根据老人体力、视力、听力情况来决定开展一对一回忆,还是团体回忆。一户家庭配置一名导览助理。当老人随意在美术馆自由走动时,导览助理会跟随老人的步伐,单独为他们导览。而当导览助理为他们进行讲解时,不仅仅是介绍绘画作品的构成要素,也会设计一些问题和老人进行互动沟通,在老人回答问题时,他们需要活跃大脑进行思考,同时,导览助理也会引导老人就眼前的这幅作品询问是否曾经有相似的场景或经历,并耐心聆听他们述说。整个环节设计不仅能够有助于老人进行脑部训练,而且有助于他们回忆过往,达到回忆往事的效果。

幸福海马工作人员在开始前调研了认知症家庭的信息背景,日常生活,避免不期待触碰的话题讨论,选择比如“儿时喜爱玩的游戏”,“第一份工作中”这类能够 轻轻松松谈及的话题讨论,开展回忆。





04 我们准备了一些

关键问题用来引导

提前准备问题的切入点

为协助家庭更容易回忆旧事,为他们提前准备了一个切入点。例如对回忆的阶段有实际提醒,他们便会较为非常容易回应,也会聊到比较多内容。像“童年”,“小・中・高・学生时代”,“完婚”,“产子”,或者“喜好”,“工作中”,“朋友”,“家乡”等,依据老人的情绪反馈再深入提醒回忆往事的关键字。 

提出的问题要非常具体

“儿时喜欢什么”这类问题太宽泛,认知症家庭不容易回应。细化到例如“您在上中小学时,最爱哪门课程内容?”,那样老年人就较为非常容易了解,另外也会更非常容易叙述。

随时关注老人的情绪反馈

要重视老人回忆的感受,不用否认老人回忆过程中的叙述,也不必打断他。做一个倾听者。

不要勉强老年人回忆

并不一定旧事全是难忘的回忆,假如老年人不愿谈及,不要催促老人,留意情绪立即转变话题讨论。铭记信息保密责任,不可把老人的回忆随便表露给别人。

不要提醒老人回忆的不正确

如果老人叙述內容有和客观事实相违地方,不用提示不正确。重点是老人主动参与了回忆旧事的过程,而不是记忆力的准确。

 

05 导览助理培训及导览词的撰写  

范1:

叔叔阿姨您看到这张照片吗?是什么颜色?

(对!这颜色是黑白,拍摄于十五年前)

(等待老人回答,若老人回答出,给予老人鼓励,若老人回答不出,提示老人”若最终老人没有答出是哪个地方,可直接告诉答案)

如果老人没有回答互动,直接导览话术如下:

叔叔阿姨,这是外滩。你看!这是艺术家的儿子。

他坐在上海外滩的一个百年西式老建筑屋顶上,只露出他两条瘦小的腿,看不到脸和身体。老建筑物占满了画面的左半边,建筑物表面镶有圆环装饰物,好似花环。画面右半边是看上去像写字楼,呈长方形的高层建筑,底下人行道旁有许多行道树和路灯相互交错。(此段导览词由ARTSACCESS支持)

这个地方你熟悉吗?去过吗?

导览语速慢一点,注意老人情绪,随时停下导览,把话语交到老人手上,畅所欲言。聊完以后,去往下一张之前,先问一下“我们去看别的好不好?去看下一张好不好?”不要贸然自己直接往前走,引起老人对节奏跟不上的焦虑)


左右滑动查看

艺术家苏建华:

示范2:

叔叔阿姨,这张照片里看到了什么?(等老人回答出图中要素时,给予老人肯定,并给予简单描述:对的,这是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在长椅上休息,旁边还有一个婴儿车,这个婴儿车在现在这个年代似乎很少见)您还记得当时家里孩子坐的婴儿车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呢?都是什么材质的呢?(等老人回答之后给予回应,分享自己小时候坐的婴儿车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中的妈妈似乎很疲惫,可能是带孩子比较辛苦,你那个时候觉得在养育子女的哪个阶段是比较辛苦、让人操心的呢?(等老人回答,耐心倾听给予回应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确实不容易!如果老人没有回答互动,直接导览话术如下:这是一幅拍摄于1985年的黑白照片,占据画面中央的是动物园里随处可见的木制长椅,左边停放着一辆老式婴儿车。摄影师的妻子坐在长椅中央,靠着椅背,十指交叉身前,两只脚搭在一旁的婴儿车上,目光低垂,看上去疲倦的样子。她穿着一条白色连衣短裙,透明丝袜退到膝盖以下,脚上穿着凉鞋。女儿躺在她右侧,看向镜头,背下垫了一件衣服,双手放在身旁,两只脚插在椅子右边的扶手洞里,摆出“立正”的姿势,微微睁开眼睛,略显疲惫。右侧长椅的靠背上支着一把打开的遮阳伞,为底下的女儿遮阳。透过椅背木条的缝隙可以看到她们身后是一小片池塘,水面飘着大小不一的树叶和花瓣。池塘的另一侧被假山包围。(此段导览词由ARTS ACCESS支持)(导览语速可以慢一点,注意老人情绪,随时停下导览,把主动话语交到老人手上)(老人即使看懂了可能也是没有那么快响应或反馈,给他留足1-2分钟发呆或思考)聊完以后,去往下一张之前,先问一下:我们去看别的好不好?去看下一张好不好?不要贸然自己直接往前走,引起老人对节奏跟不上的焦虑。

 06 认知症人士无障碍艺术导览

怎么可以做得更好?

在活动的结尾,

志愿者们纷纷留下感言和建议:

吴佳雨老师:

此次导览并不在于导览本身,而是前期准备工作必须非常专业和充分,甚至是说一对一的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充分了解今天导览的对象,他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结合他目前的人生状态,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以及他记忆里面特别深刻的某一段经历,可以如何结合到今天的艺术导览中。对我们参与到无障碍艺术导览的志愿者和导览讲解员,都有很高的要求。洪晓晴&陆昊阳:此次摄影导览活有效地帮助了认知症家庭,使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体会到艺术所传递的魅力,在与认知症家庭接触的同时,他们乐观的态度以及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也让旁人对于晚年岁月多了一份美好和期待,因为我们终归老去,愿心之所向,在年老之际,仍花开不败,一心向阳。建议:可以讲得更仔细一点,让他们自己讲一下自己小时候的生活。

谢雯:知道每一位老人故事,这样在导览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讲解,寻找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更深层次的转化内容,在引起大家的回忆同时导览过程本身也可以作为有趣的亮点,让老人在日后也可以回想起这一次活动。

强薇:

每个老人走进来都要有志愿者陪伴。为老人特别设计、布置环境,根据老人的习惯规划游览路线。老人的家人也可以陪伴在老人身边,这样他会更放松。在这个导览前、后,跟老人多一些交流,去了解他们,这样我们会服务的更好。


赵华丹:

我觉得跟老人在一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跟他们在一起,我感受到了一种心情的平静。其实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陪伴,只要陪伴在他们身边就可以了,陪他们一起参观,陪他们一起说话,就能够感受到他们给到我的力量。

齐诗雯:

可以提前先了解一下老人的生活习惯以及作息时间,提前安排好时间。

陈天红:

接待老人的志愿者需要提前跟老人熟悉,建立关系,志愿者需要更熟悉展区。

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馆长 林薇:

根据不同老人情况,增加到我们的无障碍艺术导览的手册里去,可以让一次一次的无障碍艺术导览的导览过程增加可控度,给认知障碍老人或者是特殊人群带来更好的感受



      今天的童年老照片让他们瞬间回到了那个时代,唤醒了对青春的回忆,不禁讲述起那些熟悉场景里的故事,讲述起他/她对人物的理解。

      自疫情袭申以来,大家似乎总是处于非必要不外出状态,然而习惯于“面对面”社交的老人来说,疫情使他们减少了社会交往的机会,致使他们处于社会孤立的状态,对于认知症家庭而言,更是如此。而此次艺术导览活动,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次线下社交的机会,使他们走出家门,重新感受外面世界的生气与美好。



本次活动

得到了认知症家庭的大力支持

且被授权和鼓励向公众讲述他们的故事

这是我们继续坚持的动力!


指导专家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系主任杨雪晶教授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系研究生程艳


身身不息创始人葛慧超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管专业叶子


哈佛大学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

博士后张彦

幸福海马公益伙伴

全程支持方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Arts Access

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

上海心苹公益基金会

复杂问题研究所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松江区幸福时光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志愿者支持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工协会

健康医学院护管专业幸福海马小白鸽分队

大小公益创始人 洪晓清

资本向善联合创始人 赵华丹

陈丽莉  强薇 宅宅  赵俊  奇峰

骆莉萍  Amanda  Cao 齐诗雯

吴佳雨  谢雯  李丹  陈天红  红春 周旻 范凡 国花 陈秀 路趲 君芳


媒体支持

凤凰网公益

文化上海

澎湃新闻

浦东时报

新民晚报

雅昌艺术网



排版:叶子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幸福海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