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左靖:《地方设计与长效设计——D&DEPARTMENT的两个面向》丨小城X计划4.0 讲者回顾Vol.1

小城X计划 五月May
2024-09-07





青年节前夕,「小城X计划」4.0青年分享大会邀请了9组讲者来到临海,分享远方的声响,共同见证更多生长的力量。分享稿将持续放送,目前是第一期。





 🎤 讲者介绍 🎤 




- 左靖 -

 策展人、乡村建设者、《碧山》杂志书主编 


左靖曾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与投资》《碧山》《百工》《黟县百工》等多种期刊和书籍。他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南京博物院、深圳华·美术馆、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江西画院美术馆、上海明珠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马德里Tomás y Valiente艺术中心、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美术馆、智利当代美术馆和圣保罗当代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策划过几十场当代艺术展览和电影展映。2011年后,左靖以安徽、贵州、云南、浙江和河南农村为基地,工作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镇)建设。他主持的乡建项目曾参展成都双年展、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8、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和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等等。



何为地方设计?



01 

溯源:引导地方力量




“地方设计”这个词是近几年才开始普及的。大陆暂时还没有相应的出版物,但2021年台湾有一册出版物叫《地方设计》,由长期关注日本地方创生的研究者所著,书中精选了14个案例,展示日本的设计师如何通过设计为地方助力,描绘出了地方设计的模糊轮廓。



书中谈到,地方设计可以溯源到一名叫梅原真的设计大师。梅原真出生于1950年,从80年代开始,他在自己的家乡高知县利用地方设计引导出地方的力量,他往往把自己的地方设计称之为“绝处逢生的设计”


大家知道日本在战后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其实就是日本的制造业。这一时期,日本将经济价值作为举国唯一的追求,唯一的追求也带来很多问题,这也是梅原真在80年代回到自己家乡高知县的原因。


我最近在看梅原真的一本书《设计好味道》,在里面发现这么一句话,“有滋有味的工作都出现在小地方”,这跟我们这些年来的工作状态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把这句话特别献给大家。



梅原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高知县,开始参与文化保护工作。比如说这座夏季跳桥,是当地村民集资建的,但政府要把它拆掉建一个更漂亮更高大的桥,怎么办?他干脆到桥对岸建了一个房子住下来,一住就是4年,他通过这种方式把这座潜水桥保护下来,并且这座桥慢慢成为当地的旅游观光点。


梅原真也讲过一句话,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变得一模一样,失去原本的面貌,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但是恰恰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建,很容易造成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而梅原真在80年代就提出,我们要保护自己家乡的个性和魅力,保护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


比如说高知县有一种传统捕鱼法是手钓。大家知道手钓效率怎么样?非常低。这种产业慢慢就不行了,因为效率太低,也没人买。梅原真就此提出一个理念,或者说是一句口号,“渔夫钓的鲣鱼,渔夫亲自炙烤”,然后帮他们设计了一个包装。手钓和稻草炙烤是两种效率特别低的方式,但梅原真有一个观点就是负负得正。而且他的设计速度也特别慢,花了三年时间才设计出来,效率特别低。



反过来想,我昨天听格叔说禁渔了,要到10月份才解禁,为什么要这样?我们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太过了。我在想,产量(索取)少一点,我们的餐桌浪费是不是要少一点?现在这种物质条件看起来是极大的丰富,但是这都是以过度掠夺自然为代价的。所以要反思这个问题,手钓跟围网捕鱼相比,自然是围网捕鱼效率高。对效率,对利润的无止尽追求是主旋律,因为近几十年来发展主义一直占据主流话语。


我们想要慢一点,想要正常节奏的生活。小地方具有这个特质,它可以慢一点,品位生活,不像飞速发展的大城市。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小地方的原因



02

乡土优势:地方的绝对价值



我们通常都把经济价值作为评价标准,但往往忽略了一个地方的绝对价值,绝对价值就是这个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所以要改变思维,不惟经济价值。我们整天被催促要完成一个项目,有的甚至到了不顾物理规律的程度。水泥凝固需要时间,是吧?不行,某年某月某日必须要完成,领导要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领导要看来做准备,我觉得太可悲了。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沉下心来发掘乡土的美自然的土地、当地的居民与文化,看起来稀松平常,但这恰恰就是乡土的优势。


在中国的地方实践中,地方设计其实还是在一个进化中的概念。这里我们有一个简短的总结:地方设计包括了地方景观相关的产品设计和产品包装设计,也指向对地方物质文化与精神气象的凝聚、留存和发扬



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不单是要开发一个产品,或者做好一个产业,而且要从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开始,为了丰富他们而进行设计。在一定的地理文化区域内,通过聚合不同类型的资源运作,加强地方认同,塑造地方身份,这是我们对地方设计的一个理解。



去年5月,我们在湖北荆门完成了我称之为中国的地方设计的一个案例。


荆门这个地方属于汉江流域,我们对汉江平原的农耕历史进行了考察。并邀请场域建筑,改造了将近4000平方的大型综合体——中国农谷·农创中心,策划了农耕文化的展览,开设了一个餐厅,提供当地的饮食。其实我们想把这个综合体变成当地企业湖北农谷集团的线下窗口,跟地方的农耕文化、日常饮食、食农教育、产品包装设计等结合在一起。




我们也请了设计师马仕睿,针对荆门市的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进行了整体升级,对农产品做了重新的包装和设计。



SMART的创始人王旭前几天参观了农创中心,他给我发信息,开始表扬了一下展览,然后发了这样一句:“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日本级别的展陈,还差日本水平的运营支持”。我把这句话理解成对我们工作的批评。


没错,我们已经在荆门做了地方设计的实践,室内、展陈、包装,可以做得很漂亮,但坦率说我们的实践是不够充分的。我们还在继续调研,梳理荆门的整个农业系统,总之,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



何为长效设计?



01 

长冈贤明:设计社会




什么是长效设计?这位是长效设计的提出者长冈贤明


长冈贤明出生在北海道,年轻的时候一直喜欢平面设计。他发现日本最牛的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横尾忠则这样的设计师都在日本设计中心,所以他立志要到日本设计中心工作,后来他也得偿所愿。当时跟他坐在一起的是谁?是原研哉。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长冈先生觉得自己的设计是比不了原先生的,后来他就退出了原设计工作室,自己开创了被他称之为长效设计的新事业D&DEPARTMENT


在我看来,长效设计针对的是消费主义。长冈贤明觉得,如果设计师或者制造商频繁迭代更新,那么被淘汰的产品会越来越多。我们现在追求最新款,不是最新款的产品就不看了,长冈贤明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是对自然、社会一种极大的浪费


所以他只收集那些具有普适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设计品在店内出售,其中大部分还是回收再生品,哪怕是少量新品也需要斟酌在三。D&D就是这样,通过践行不生产新东西这一销售原则,发掘当地的长效设计来振兴地域产业



长效设计说白了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经久耐用的设计。不像平常我们使用的手机,不断迭代更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逻辑为了获取最大利润的手段,对自然是很不友善的。长冈贤明的好朋友安藤雅信说过,“任何人都能用自己的创造为社会的幸福作出贡献,也就是说谁都可以面向未来雕塑社会,而且必须这么做”。为什么要讲这句话?很简单,这就是我们这些年来信奉的核心概念——“社会设计”。他提到面向未来雕塑社会,也许这个理念其实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个德国艺术家博伊斯。


长冈贤明虽然是一个平面设计师,但后来做平面很少。他不把自己称之为设计师,他更想自称为设计活动家。因为他不是设计一个杯子、一把椅子,而是设计社会。



02 

D&DEPARTMENT PROJECT



2000年,长冈贤明在东京世田谷区开了第一家店,最盛的时期他在日本开过十几个店,跟川久保玲还合作过两个店,但后来有些店铺关张了。



中国也有很多企业去找他,但他有非常严苛的开店条件:一是销售他选择的长效设计产品;二是坚持长期宣传、销售当地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把店铺作为地方文化交流的平台;三是一定要有饮食空间。每个D&D店铺都有一个咖啡厅,提供饮食,甚至盛食物的器皿最好都是当地生产的。


换言之,D&D就是一个浓缩了地域全部个性的空间,一个可以体验当地生活的平台。是不是可以说,长冈先生其实也是一个地方设计的倡导者。


2009年长冈先生创办了《d design travel》系列。我觉得从《d设计之旅》的创办开始,长冈先生就把地方设计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他面对的工作框架是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在疫情前,他们的团队基本上是两三个月就能够出一本杂志,还有一场与之配套的展览,目前大概已经出了30本。



他寻找各地具有长效设计特点的产品,比如那些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工业设计高光时期生产的经典产品。这些产品后来都停产了。他说服12个企业重新生产这些已经“废番”的产品,重新包装,然后投放到市场,其中K椅就特别受欢迎。



2012年,长冈先生在日本东京涉谷最繁华的地方,创办了D47综合体。包括编辑部商店,d设计之旅的编辑们去到日本各地采风,编写设计之旅,在地方发现地方好物,然后把这些地方物产集中到店铺里进行售卖,于是这里成为地方好物在东京的一个窗口


长冈先生特别重视食物,因为了解一个地方最短的途径就是当地的饮食。所以综合体里有D47食堂,在这里,你可以吃到日本47个都道府县任何一个地方的定食。而且根据时令的不同,定食也会定期更换。



D47美术馆也特别有意思,每个展台都是90×90的。长冈先生并不因为日本的设计看起来大部分都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这样的大都市就给更大的面子,而是完全平等看待日本47个都道府县,每个地方都是一张相同尺寸的桌子。



D&D京都店在佛光寺,跟中国的佛光寺同名,是很漂亮的一个寺庙。其中的饮食空间特别美,在古老的寺庙里做一个饮食空间非常有意思,对中国文物保护建筑进行空间活化利用都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D&D设计品集合店在日本有近10家,在韩国也有两家,中国的唯一一家加盟店是跟我们碧山合作的。



这是我们的碧山工销社。初建于6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这里是进行物资交换的地方。我开玩笑说这里是碧山村的CBD。市场经济起来以后,供销社这样一个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经济实体开始衰落,绝大多数地方都进行了改制。当地的村民把它买下来,我们从村民手中租过来,创办了碧山工销社。因为我们的百工计划,所以把“供”改成了“工”。


2017年10月底,长冈贤明来到碧山村,看到碧山工销社非常有感触,他发现有一群人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地方做着跟他差不多的事,所以他当即就决定在这里开一个店,“我来帮帮他们”,其实他是这么一个心态。店铺整整准备了一年才开张,开业的时候,长冈贤明写了寄语贺卡,其中第一句话就是“长久存在的事物定有其重要的本质”



2018年10月,D&D黄山店在碧山村开业,这是开业时候的场景。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非常生活化,边上还有村民晒的衣服,我觉得这张照片很温馨,很日常。


在上海、杭州这样时髦的城市,可以看到很多时髦的设计商店,但是像这样60年代风格的供销社店面可能中国只有一家。这就是黄山这个地方的个性和魅力,它与其他店不一样,不是那种时髦商店的复制品,它有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



开始销售的大部分都是日本产品,当然我对只销售日本产品是没有兴趣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发现中国的长效设计产品,这个工作我们一直在做,尽管做得不尽人意。




我们也试图想做黄山版的《d设计之旅》。但是很遗憾,由于我们完全是按照日本的标准来做的,而在黄山市范围内很难发现符合日方要求的内容(符合他们要求的几乎都在碧山)。所以这本书我一直在考虑,不用日本的标准,立足于中国的标准来做。



虽然在产品开发上,我们做得并不特别好,但是传播长效设计理念的展览,我们做了两个,而且是大展:一个在深圳的华·美术馆,一个在上海的明珠美术馆。开店也好,研学也好,展览也好,其实都是为了推广长效设计理念,所以我经常安慰自己,我们还是做了一点事情的——至少做了两个展。


在深圳策划的“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是一个特别大规模的展览,日本也没有做这么大规模。它分10个单元,加上了中国的长效设计实践。包括有失物招领,易洪波的浏阳夏布,NAZE NAZE,还有我们参与的中国可持续设计大奖的一些作品等等。另外,展览期间还专门开设了快闪店铺,看过展览后还能在店铺里购买你想要的畅销设计产品。



去年我们又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做了同样的展览,其中中国的部分进行了调整。总之在中国推广长效设计理念,仅凭我们团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希望得到各种社会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下面就是明珠美术馆的展览场景视频,展览很好看,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多多考虑运营,多多考虑发掘中国的长效设计产品——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阅读:

什么样的设计,能让原研哉感叹“赢不了”?

地方设计三部曲:为农业系统而设计

在碧山,知识分子要与乡村发生关系 

长效设计 | 左靖:重新发掘另一种事关人类幸福的价值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五月Ma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