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店”量告急!急!急!急!| 2022 May Camp回顾03

五月May
2024-09-07





说到「老店」你会想到什么?

 

是走在喧闹的街道上,一幢与临近建筑物格格不入的老屋,风格简朴,细节里却暗藏着讲究的繁复?


是从外头看起来灯光昏暗,所有的岁月变化都被挡在门外,里头似乎中萦绕着娴静的安然,家族的智慧就这样被一代又一代人悉心守护?


是日复一日的排队人流,非这家不可的「传统好滋味」?又或是从远方归来,必去打卡报道的爱店?


临海有多少种老店,当我们说老店时,又带着什么样的涵义,冠以字头的「老」,又蕴含着什么意义?


2022May Camp的田野调查行动以「临海老店」为切入点,以青年视角观察城市的老店群体,从而了解小城在地的活跃性和生活本身的丰富性。



/上下滑动👀瞅瞅/




🚶‍♀️🚶🚶‍♀️🚶🚶‍♀️🚶



“如果有一个你每年都前往的土地,那么这块土地就会成为一个隐形的标尺,丈量着你生命的长度。”


对于很多临海人来说,每一年过年要去小商品城买新衣服;开学前去下桥批发市场背上新书包;考完期末考去崇和门看一大摞漫画书···我们曾无数次踏进的老店也见证了无数个我们。


当我们重新回望,走进这些老店,却发现大多已经濒临倒闭,或生意惨淡,或因为时代浪潮,或因为生活变迁。但时空上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存在被抹去,于是,我们决定以一个观察者和探索者的身份记录下每家店所经历的起起伏伏,并用“电量”这一形式来将经历所带来的影响可视化,这就是“店量告急”的由来。


在时代洪流中被裹挟着的日用品店铺们,店主仍然在或飘摇或坚定的生存,其中有身体力行“中国梦”的阿芳内衣店的黄阿姨;有因为女儿在这里念书遂在校门口开了一家文具店的芳芳阿姨;有从小就喜欢拆物件的开锁哥;有细数自己人生“三大转折点”的书店阿姨;有带珍珠项链的裱画框店的徐女士···


——「当家做主」组



01



  >崇和商城225号

▪ 产品介绍:学海书店是一家贩卖报纸,杂志,书的书店,也提供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 使用者:因偶然阅读到《我的一个世纪》而去放弃在单位工作去开辟自己理想岛的女士。

▪ 出厂地点:崇和门2楼

▪ 出厂年份:1989

▪ 出厂电量:40%

▪ 剩余电量:49%


▪ 电量变化

40%:九十年代,盗版书猖獗,路上遍地都是三五块钱的名著。书店连一天三十块钱都卖不出去。

80%:为了降低成本,她每天只吃白粥和豆腐乳,终于等到盗版书店关门的那一天。

50%:为了拓宽产品种类,引进教辅书,但她经验不足,不知道教辅更新速度快,也不知道可以和厂家退货,好在还有好友撑腰:“我帮你承担一半损失”。

65%:学海书店积累了一些口碑,虽然当当淘宝,京东亚马逊强势占据书籍市场,书店还能勉力维持,稍有起色。

59%:利奇马洪水,一夜之间损失了五六十万的货。

57%:她突然被电瓶车撞了,断了六根肋骨,只能躺在床上。

49%:她的丈夫突发心肌梗塞,无法自理生活,她只好分身去照顾。



02



  >小商品城307-308号

▪ 产品介绍:阿芳内衣店是一家经营平价舒适内衣的小店,不仅是卖内衣,更是舒适生活的保障。

▪ 使用者:黄阿姨

▪ 出厂地点:临海西边小商品城拐角处

▪ 出厂年份:21世纪初

▪ 出厂电量:100%

▪ 剩余电量:65%


▪ 电量变化:

100%:20世纪初,还在上海闯荡的黄阿姨盘下小商品城的一间店铺,继续着她的内衣生意。刚生下女儿的她决心回到家乡好好闯荡,为女儿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靠勤奋嘛,”她说,“早出晚归,跟干活一样,开店容易守店难啊,就是守出来的!”

65%:电商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购物,小商品城也逐渐萧条下去。黄阿姨难敌大势所趋,孩子也还在嗷嗷待哺的年纪,人到中年,又哪能再有孤身一人闯荡天下的勇气。遂只好以“混混”大法与之抵抗,但这一“混”,就“混”出了十几年的信誉老店。




  >耀达百货东北门(附中旁)


▪ 产品介绍:这是一家集开锁、修理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各种小家电于一身的宝藏店铺

▪ 使用者:有部队服役经历的林辉叔叔,以下简称林哥。

▪ 出厂地点:附中旁

▪ 出厂年份:1994年

▪ 出厂电量:60%

▪ 剩余电量:100%


林哥一头整齐板寸,短裤底下一双人字拖,靠在椅子上白搭。“我从小就钟意机械类的东西,慢慢摸索,到现在开锁,修自行车,电瓶车,包括各种小家电,我都会一点。”林哥边说边望着不远处整齐停好的一辆辆电车,仿佛看见了28年前自己儿时的梦。


时代的更迭总是迅速,自行车到电瓶,门闩到密码锁,林哥的琢磨,尽数刻在深深的抬头纹里。“干一行爱一行嘛!如果不能跟着时代进步,这碗饭肯定是没得吃的,也需要跟同行之间交流学习,不能闭门造车!”


开店尽管已有28年,但林哥维持着充沛的店量。




  >军体路3号


▪ 产品介绍:这是一个极具文化气息的小店,包括有文房四宝、实木画框、字画装裱。

▪ 使用者:端庄典雅的徐女士。

▪ 出厂年份:20世纪90年代

▪ 出厂地点:军体路3号

▪ 出厂电量:40%

▪ 剩余电量:83%


▪ 电量变化:

40%:“要拍照啊?我上相不好看啊!”徐阿姨是唯一在合照前要求梳理头发的人。相片里,从事30余年装裱工作的徐阿姨身着一袭黑色不规则长裙,脖子上是一串双层叠戴珍珠。徐阿姨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是接手亲属的店铺,初始电量不足五成。


83%:三十余年装裱工作的耳濡目染使她变得优雅,同时字画的文艺气息也与徐阿姨的个人气质融为了一体。就这样,她与老店之间就这样相互扶持,彼此成就。徐阿姨认为在疫情大背景下,经济下行,人们追求诗词歌赋的兴致不可避免地被抑制,这也是电量有所缩减的原因。



03




  >灵江路15-6号

▪ 产品介绍:各种文具、五彩画笔、明星周边应有尽有。

▪ 使用者:一个最初为女儿选择在学校旁开店的胡妈妈,以下简称胡阿姨。

▪ 出厂地点:下桥批发市场

▪ 出厂年份:2002年

▪ 出厂电量:100%

▪ 剩余电量:7%


▪ 电量变化:

100%:中小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恐怕是过去引领风尚的宝地。“生意最好的是08年到10年”,“我会自己打印当红明星的海报贴纸卖,孩子们感兴趣,所以生意特别好。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想看什么手机上都有。”胡阿姨逐渐从新潮事物的垄断者退化为追随者甚至是落伍之人。

0%:“芳芳文具店原先开在老台中门口,因为我女儿在台中上学。后来她毕业了,我就搬到下桥了。现在她在黄岩买好的房子,让我去享福,我一个人在临海也没什么意思,唯一的羁绊可能也就是这家文具店了,但生意不好,我也就挂出了转让的牌子。”



店量告急》折页



《店量告急》Q&A

/上下滑动👀瞅瞅/


Q:对于【10年老店指南-日用篇】,大家一开始拿到选题的时候,每个人是怎么思考的?


▪姚宇扬:我想去了解老店的生存现状,若蒸蒸日上,店家是否有生存指南和经营之道,若濒临破产难以为继,则想去了解其中的缘由,是经济大环境导致的产业更替还是店家自身经营不善。若能挖掘到一些店家和顾客之间的一些温馨往事则更能增添一分人情味儿。


▪许越:首先是思考这个日用品的定义大致在哪些范围里,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角度去探索日用品老店的故事,再是思考现在大家在实体店购买日用品需求的差异与老店现状的联系,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实体日用品店带来的影响。


Q:从【10年老店指南-日用篇】这个主题确定到【店量告急】上,中间你们有过其他的哪些设想和思考。


▪陈雨欣:我们是在采访以后才确定的主题。采访完以后我们深深能感受到了电商对这些老店的冲击,大部分老店都在走向衰退,怀着一种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赴死心态,也有一些店铺还是能与时俱进,目前保持着较好的规模,并没有衰弱的现象。随着采访的进行都是在透露着生意难做,我们最初也有预想大部分老店的生意很难做,但也不想带着我们的一种怜悯去可怜所谓的“老”=“衰”,所以想着换一种方式去提醒着现在的年轻人,老店存在的意义以及他们还在守护着些什么。


▪方丕:采访前总结列出来的这些店的共同点时想到的关键词是“衰落”,但是也在想是不是会有并没有随着疫情、电商、天灾等各种事情打退,反而更加蒸蒸日上、越挫越勇的老店,后来采访过程中发现确实有一直不断在学习、更新的店铺,但总体“生意还是越来越难做”了。


Q:你们如何去思考【老店】和【店量】的关系?


▪姚宇扬:在我们探访老店的生存状况后,发现其生存状况各不相同,一些一直处于上升的过程,一些则是进入的衰退期。店=电,我们就希望将老店的经营状况具象至“电量”,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现其状态。此外通过电量的高峰和低谷也能表现其店铺的兴旺和衰退时期。


▪方丕:“老店”可能是一座城市的“店量”底线。很多店铺来来去去,店铺的存在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是否便捷的因素,也关乎很多打拼的家庭、也关乎社会的经济等。如果一座城市缺少“老店”,并且“店量”已经不足,以后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或许值得思考。


Q:在采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蒋叶子:我觉得我们有点像他们正常平凡世界的“入侵者”有些人可能放得开觉得这只是一次闲聊,有些人会很担心,因为没经历过,防备心会比较强,我觉得也是人之常情。


Q:如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你们会对这个选题做怎么样的补充?


▪姚宇扬:去探访更多老店,我们这次的探访主要围绕老城区一片,受新兴店铺的冲击较小,如果能去往银泰或是新耀达周边商圈找寻老店,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此外,希望能挖掘到更多有关老店和顾客之间的故事。


▪许越:想与那些愿意接受采访的老店店主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想一想如何让这家老店即使在店量告急的状态下也能有一些小小的转机,给老店带来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想法(因为很多老店的店主本身也差不多要到退休的年纪了,所以他们对自己这家店是不是能继续开很久是比较佛系的),可能我们能做的非常少,但能为店量告急的老店们带来些许活力也是很有意义的。




老店故事多,不仅充满喜乐,也在店铺发展过程中,积蓄着道不完的无奈。


当我们走近一些,在这些老店中梳理出「老临海」的吉光片羽,也希望借助这个话题,开始大家的旅程,一起探索临海小城的老灵魂。



你的记忆中有没有

一家特别的日用老店?


留言区听你来讲




|主办|

临海市委组织部

共青团临海市委员会 


|协办|

临海市古城街道办事处

临海市古城街道团工委


|承办|

五月文创


|采访整理&设计&图|

当家作主

👇

共创导师:许姐、郝果子

成员:陈雨欣、姚宇扬、蒋叶子、许越、方丕



【什么是May Camp】


May Camp 是由五月文创2016年夏天发起的「小城青年探索实践计划」。

 

每一期围绕青年创意与城市议题,招募20位+对小城充满好奇和热爱的年轻人,在城市之中进行趣味探索,并以小组共创的方式进行创意实践,最终汇集成一份青年文化手册,让年轻人真正地认识和玩转临海。


💫目前累积深度参与人次100+,共创完成30+个城市议题。


⭕️你还能流畅地说出方言吗,给方言整一套有趣的玩法?

⭕️你是否深入过广场舞现场,发现真正的舞林高手?

⭕️当你的长辈们向你请教过抖音、健康码怎么用,你有想过其他老人也会遇到这样的手机难题吗?

⭕️关注过街边老店的招牌变化吗,有人为他们设计了满意的招牌,还做了一套开放的互动卡牌。

⭕️是否在意城市中其他人的情绪,城市除了建筑,是否存在附近流动的人情温度

......

——May Camp往期成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五月Ma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