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提醒:这件事特别火,特别需要冷静!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3-11-09



7月29日,火遍全网的“村超”告一段落,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贵州省榕江县20支民间足球队伍为观众贡献了98场精彩的比赛。


在距离榕江县不远的台江县,从去年7月12日开始,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乡村篮球赛(村BA)已经走红一年多。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蒋成、杨欣先后8次前往榕江县、台江县,在赛场内外,他们观察到“村超”“村BA”火了以后,一些赛事组织者、球员、村民对“村超”“村BA”未来的担忧。


今天,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为您邀请到了欧东衢、蒋成、杨欣,让他们为我们讲述对“村BA”“村超”的思考。



我在现场 | 记者提醒:这件事特别火,特别需要冷静!

本文作者:欧东衢、蒋成、杨欣

(一)

7月29日,榕江县车江一村队在精彩的点球大战中险胜1球,牵回了冠军奖品小黄牛一头。我们在现场,感觉这里如同世界杯决赛场一般,全程跌宕起伏,紧张刺激。


7月29日,获得冠军的车江一村队球员在夺冠后庆祝。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

7月30日,台江县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圆满落幕,247支队伍在15天时间里为观众奉献了200多场精彩的比赛,凯棠队、供销社队分别获得村村组、公开组冠军。

去年夏天以来,这两场“村赛”可谓是丰富了大家的生活。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球迷涌进贵州省黔东南州,让这个号称“人类疲惫心灵栖息地”的苗疆腹地被全世界熟知。


不可否认,“村超”“村BA”太火了,“村超”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相关内容全网300亿次浏览量;“村BA”则超过80亿人次观看。决赛当天,人山人海,各路媒体汇聚,各大平台直播,各个角度挖掘,无死角曝光。一些当地人直呼:“家乡从未如此受到关注。”

“村BA”“村超”的圆满收官,意味着这场夏日狂欢暂时画上句号。球员酣畅淋漓,观众意犹未尽,所有人都沉浸在盛宴的余味中。

3月27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举行,黔东南州代表队以68比65的比分战胜遵义市代表队,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可我们不免暗自担忧,“村BA”“村超”还能火多久?


(二)

时间仿佛是“村BA”“村超”的朋友:多年沉淀的群众基础、互联网偏爱的马太效应、当地有意而为的景观打造,成就了“村BA”“村超”的崭露头角。

可时间未必不会是“村BA”“村超”的敌人:互联网时代,任何流量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二者也不例外。


当地一份粗略的统计数据显示:此次奔赴榕江的游客,铁杆球迷仅仅只占10%。而仅靠民俗文化、美食小吃,似乎也难以让剩余90%流量成为“留量”。尽管后续的各类邀请赛会相继展开,但那股子“尝鲜劲”自然也是没有了的,流量失去了最开始的“新手福利”,爆发力打折也是必然。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乡村体育赛事蓬勃发展,端午期间多地龙舟大赛、海南文昌的“村排”,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登上热搜榜。


流量不会消失,但是会转移,“村BA”“村超”是这场热闹的村级体育赛事潮的弄潮儿,可并不会是唯一。“村BA”“村超”的经验可以复制,榕江、台江的资源也并非独有,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或许很快就会出现另一个“村赛”,成为流量新的宠儿。


热度像是一条抛物线,如果无法再打造爆点,那么决赛当晚就是这条抛物线的顶点。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群众热爱的狂欢能为当地引流助力,但也期望“村BA”“村超”能够获得更多持久的回眸。


7月29日拍摄的夜幕下的“村超”总决赛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三)


记者到现场,问了路人们一个问题:如果“村BA”“村超”不火了,怎么办?

很在意“村超”榕江人似乎并没有那么紧张。


车江一村卖水果的杨永兰,在“村超”期间将自己的水果摊朝足球场挪了几公里,“生意就能好一些。”当问及“村超”不火了怎么办,杨永兰的回答很冷静:“那就把摊位挪回去,没‘村超’还不做生意了?”


同是车江一村的杨永利身穿球队队服,是本村的铁杆啦啦队员。杨永利是一名卡车司机,退休后捡起了曾经热爱的足球,恰逢“村超”爆火,“有时间有热爱还有大环境,运气太好了。”杨永利说。

“热度没了怎么办呢?”听到记者的问题,杨永利疑惑地瞪大了眼睛:“热度没了,还不踢球了?”


你看,“村超”火或是不火,榕江人对生活的理智和对足球的热情,就在那里,像是来家里做客的挚友将要离开,有些不舍,但无大碍。


榕江的兄弟县台江更是如此,台江县台盘村打篮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当地以前打篮球可不是为了流量,更不是为了互联网,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八十岁的台江老球员捧着NBA球星巴特勒的签名篮球,回手送了一个“棉花篮球”。或许外人看来球星签名的篮球拥有更多商业视角下的价值,可在台江人心里,象征着台江篮球文化孕育和开端的棉花篮球更为珍贵,作为回礼再合适不过。


3月27日,“村BA”观众在场边敲盆为球员加油助威。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四)

很多地方曾一夜爆火,又在几乎一夜之间走下神坛。

如果处理不好,热闹散尽,一地鸡毛:骤减的人流、冷清的商铺、亏损的投资……

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清醒:如何维持一份热度,又如何避免热度骤降的后遗症?


我们认为,“村BA”“村超”之火,火在“村味”,只要村味不“变味”“村BA”“村超”就能维持热度,避免跌落神坛

锁住“村味”本真,首在顶层设计: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通知》指出,要秉持“农民主体、务实简约、安全有序、农趣农味”的办赛原则。我们理解,政府要注意避免因行政干预太多而影响群众热情甚至引发负面舆论,重点要做好各类服务、安全保障和环境提升,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这是3月27日拍摄的“村BA”比赛现场(无人机照片)。

在赛事运营上,不盲目接受投资,不过度商业化:好的东西要细水长流,许多地方成立文旅公司保护品牌,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初衷是好的,但要注意别刻意追求火爆,别制造“恶俗”流量。

在软硬件方面,“村BA”“村超”还需要得到更多支持:场地数量不足,条件也差;基层教练员、裁判员数量不足,水平有待提高;球赛技战术水平、观赏性欠佳,这些都需要得到相关部门更多指导和支持。

最后的最后,锁住“村味”,还得靠人:报名参赛的必须为自然村“真村民”;“假村民”参赛一旦被发现,会受到处罚;将遵守赛场秩序写入村规民约……这些好的经验做法,仍可延续。

更多推荐

@新闻人 | 来了!“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出版
深学笃行 | 方江山:着力提高学习实效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中国新闻奖秘笈 这篇文章首次披露不少相关细节,怎么做到的?
我在现场 | 挖姜少年考上大连理工!看他哽咽,记者做了一个决定
一线蹲点记丨跑遍茶园内外,只为讲好一片爱心叶的故事

本期编辑: 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张君

实习:陆星辰 李羽萌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星标🌟“中国记协”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点击“在看”,和新闻人分享热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