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⑦《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第四章 非二元论

圣.给乐葩.辛格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又译:基帕尔.

 

4.6 知识和知识的根源

 

    知识有两种:终极、最后的,以及经验、相对的。最终真实的知识永久存在、从未改变。它早已存在,由自性之光所揭露,立刻同时超越认知的主体和被认知的客体,在他们之外是空无的。

 

    真正的知识纯粹是灵魂的行为,本身是完美的,独立于感官之外。默雷教授说:全知的心灵包含永恒之下的完全存在。当我们进入存在的世界,便可看见全部的视野。根据商卡拉的说法,最高的知识是真理本身立即的见证。然后,认知和被认知两者成为一体的真实。但真正的自性是纯粹的觉知,不能成为知识的客体。

 

    透过经验取得的外在世界知识就像动物的知识一般,从感觉器官而来,因此有各种形式,由于这种知识不是从真正知识而来,反而更加显眼。但在真正的体会前,这一切都不是真的。甚至格言都不是格言,直到在真实生命中经过阐述和实行为止。

 

    经验上的知识若不是从感觉而来,就是由经典陈述。人类的感受从未被认为是真实、完美、正确的。一个人可能把绳子看成蛇、把枯木看成鬼。通常事情都不是外表所显现的那样。我们见到东西呈现出的颜色,事实上是未被那个东西吸收而排斥出来的颜色。玫瑰的红色不是玫瑰的一部分,而是外相的东西。

 

    又,推论和经典的证言不是永无闪失的。推论的根源是先验的,本身容易犯错,即使不是这样,目前的情况也未必完全适合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就算是直觉的洞察和所有下意识经验的总和,情况也是如此。远山山顶的云烟可能被误认为火或是雾。

 

    同样的,虽然公认经典的证言绝不会错误,是正确的知识来源,但并不总是如此。建构神圣知识的吠陀经,随着时间循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世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永不秏竭的宝库,也是完美的知识。但知识一词代表在超感官世界所获灵性体验的纪录,获得体验的当下就被转成人类的语言,并以某种形式和方法记载下来,但它们一旦被某种形式和方法定形,就失去清新、生命和无限的质量。无法限制和定义的东西,开始被定义、限制,经典于是无法给人重大知识,而只提供抽象的东西,使人偏离重大知识,顶多能指向真理,但绝无法给予真理。经典里面涵盖的宇宙观念,仅只是观念而已,因为它们无法领受、推论,也无法正确地传达。唯有一个人超越经验世界,亲身体验真实,知识才开始具有意义。

 

    从上面所述,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得到一个结论:看见或直接立即的感受是凌驾于实验、证明之上的,亦即在自性纯净的光中看,如此可免除任何相对关系的阴影。它是灵魂直接、完整的体验。经典若没有直接的第一手内在体验,便毫无意义。所有奔放的思想、想象、快乐和经验上的知识都是不够的,不能用来证明真实和最终的真理。Anubhava是真正、绝对的知识,并且是绝对存在的知识。它是灵魂自我证明的体验,禁得起代代相传的经典验正。


更多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