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谷歌地图如何做到沉浸式设计

2017-07-05 李煜佳 数艺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沉浸式设计

随着工业设计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VR设备等新智能产品技术日趋成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想象。VR设备即是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讲到虚拟现实,我们就会联想到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是个大概念,我们经常听到的沉浸式体验,只是曾经在互联网中被应用的一种设计法则,它是指用户投入目标活动中达到沉浸的身心感受。

 认识沉浸式设计

沉浸式是指人在专注于一个目标时,达到忘我的状态,并可以从中获得充实、愉悦的满足感。

简单来讲,就是当我们集中精力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把精神投入到所关注的目标上,忘记当前自己所处的环境、忘记时间的流逝,甚至可以忘记微小的疼痛感。

例如,在观看电影时,我们会被影片的情节吸引,置身于影片的角色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忘记此时此刻身处于电影院拿着爆米花的自己。

沉浸式设计的作用

沉浸式设计是设计师预设一个目标,并尽可能地排除所有对用户造成干扰的因素,让用户快速地集中注意力关注该目标,达到设计者期望用户进行的行为。

沉浸式设计的方法涉及很多方面,如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渲染环境氛围或是引用故事情节,让用户按照设定的节奏,以最少的认知或无认知(潜意识)在短时间内进入预设的目标中去。

举个例子,我们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时,在电影开播前会把多余的灯关掉。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的视觉聚焦到屏幕上去,快速进入观看电影的状态。此外还有3D、4D、弧幕、球幕等设备与技术,都是希望从人的感官上出发,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营造更真实的虚拟环境,让用户处于沉浸式的状态。

体验设计中的沉浸式设计

互联网产品并没有像娱乐产品那么丰富多样,把人的五感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互联网产品更加专注于感官的视觉感受,再者就是听觉。因为在互联网产品中,视觉是用户最容易接触到的。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互联网产品中,有哪些是属于沉浸式设计呢?

例如,手机的状态栏,颜色采用背景色,最大限度地降低视觉干扰,让用户聚焦于内容。iOS的Safari手机浏览器,当我们向下滑动屏幕时,底部页签就会自动隐藏,顶部的地址输入控件也会缩小成当前地址的名称。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最大化内容,使用户聚焦到信息内容上,而不是被其他不相关的元素干扰,这就是属于打造沉浸式体验的一种做法。

还有Nike推出的《Tech Book》App,把Nike的商品最大化,通过简单的上下左右操作查看商品信息,屏蔽掉其他不必要的信息。左右滑动360°观看商品,也可以通过滑动观察模特动态的着装效果,让你更沉浸于挑选商品。

综上所述,互联网产品的沉浸式设计,是有目的性地去营造一个氛围,让用户快速地去达到设计师的目标。沉浸式设计体现在体验设计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只是交互设计师或视觉设计师要关注的问题。

最后在设计目标时,要把握使用元素的度,不能喧宾夺主,让这些元素造成对用户的干扰。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反思,用户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要用户来到这里完成我们预期的什么行为,我们需要呈现哪些东西,怎样可以让用户快速地进入沉浸式的状态。权衡好商业与用户价值的利益关系,才能提高用户黏性,提高转化率。


实战:谷歌地图的沉浸式设计

每当我们打开手机地图,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地理环境不熟悉,想要得到帮助。使用手机地图的多数场景是在户外,由于户外的环境光较为强烈,所以谷歌地图iOS客户端4.18.0界面色调以浅色调为主,方便在强烈的阳光下看清晰界面的内容。

谷歌地图的首页界面交互元素很少,只有顶部搜索框和右下角的定位和路线两个按钮。谷歌地图并没有把状态栏覆盖掉,依然保留显示运营商、信号、时间和电量等信息,方便用户查看定位是否正常工作、网络信号等信息,对用户来讲这些是必要的信息。

搜索框中有菜单和语音搜索按钮,把这两个功能入口放在搜索框中统一起来,减少对地图内容的干扰,让用户更聚焦于地图上的信息。当用户点击地图时,所有交互元素都会被隐藏起来,最大化显示地图,仅留下当前位置的标示,再次点击则可唤起所有被隐藏的元素。排除所有干扰项才能让用户沉浸在地图的查找中。

进入搜索页面后地图被隐藏,最大化显示搜索页面。原来的搜索框位置固定不变,始终保持用户认知的一致性。搜索页面包括了历史记录、搜索周边以及常见的服务等功能,按照用户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类排列,若无历史记录则首先显示搜索周边。搜索框的作用不仅承载着输入内容的作用,更是一个固定的导航栏,向下浏览内容时位置始终固定,搜索框左侧的返回按钮,与首页的菜单按钮位置一致,容易理解。右侧是进入语言搜索,也与首页保持一致。所以达到此页面并不会引起用户的不适应,用户会感觉自己仍身处于地图之中。

路线搜索页界面分为3个模块,3个模块的展示顺序根据用户的使用过程作为展示线索进行排布。想想我们在纸质地图上查找某个地方的过程是如何的,第1步我们需要知道起点和目的地,第2步是找出一条最近的路线,最后是沿着这条路线走。

进入该页面后,第1步是确定起点和终点起点默认是用户当前的位置,用户直接输入终点名称就生成一条路线。第2步是选择最近的路线。

谷歌地图区别于纸质地图的是,它可以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默认的交通工具是驾车,地图上会生成路线,并选中用时最短的路线。路线上标有实时路况,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出某路段的拥堵情况。最后一步是跟着路线走,也就是进入导航页面。导航页面的设计要按照用户从上到下的浏览习惯,不能把此顺序打乱,否则会造成用户使用错乱。

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若选择地铁,展示的内容与驾车有所差异。由于是地铁路线,所以核心内容由原来的地图线路转为地铁线路。用户如果选择此出行方式,他们会更在意地铁的路线信息:是否需要换乘、选择哪条地铁路线更方便快捷等。所以地图的信息被弱化,直到用户选中某条地铁路线展开之后,地图再次出现,并把该地铁路线展开。也就是导航的最后一步,让用户跟着此地铁路线走。

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若选择步行,展示的内容与驾车相似。同样的,地图上会生产3条路线,并默认选中最近的一条。区别于驾车路线的是,步行路线采用的是线段的视觉表现形式,也没有实时路况,让用户更容易识别。进入导航时也与驾车类似,只是在线段显示以及实时播放的用语上有所区别。

“搜索周边”相对于以上的功能来讲是次要的,此页面是在搜索页面跳转而来的。级比较隐藏,用户一般使用的场景多数是在出行前,想去往附近周边的场所。相对于上面的用户使用场景来讲可能不会在马路上或嘈杂的闹市中,所以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内容进行筛选。

谷歌地图没有大而全的功能,主次明确,用最简单的交互元素组合成最好的沉浸式体验。最大化用户使用地图的动机,让用户沉浸于找路线中,高效快速地到达目的地。用户在户外由于环境嘈杂情绪受影响,容易分神从而产生误操作,如果盲目增加功能,五花八门的功能更会让用户分心。考虑不同的使用场景做出不同的功能设计,让设计更符合该场景下的需要,为达到用户目标,尽可能地排除干扰项,这才是沉浸式设计的精髓。



延伸阅读

以上图文摘自:《千里之行 启程用户体验设计之路

   作者:李煜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年数艺社第二季书单(赠书活动)

福利 | 数艺社2017年第二季度诚意书单


数艺社

微信公众号ID : szysptpress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购买

《千里之行 启程用户体验设计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