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年展的突破口在哪?一次在深圳的策展实验

李天琪、张朝贝 Hi艺术 2022-05-12





双年展的突破口在哪?一次在深圳的策展实验


 | 李天琪、张朝贝图片提供 | OCAT深圳馆版式设计 | 乐天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不是那个“2000年上海双年展,北京的艺术家坐一夜火车卧铺也要去看”的时代了。问题或许不一定出在双年展本身,而是国内外的海量展览和信息令人目不暇接,也同时把新奇感和刺激感变成了奢侈品。今天,“双年展”这个词如果还保有一些魅力,还能引发一些关注,是因为在难以把握甚至不可理喻的现实急流中,人们对双年展所代表的先锋性和前卫性仍有情结;是因为在艺术市场的喧嚣和鼓噪中,人们对当代艺术的真正功能仍有期待。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OCAT深圳馆现场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 2021”,华·美术馆现场





策展放权的一次实验




8个月前,OCAT深圳馆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 “甩丫的!飞去来器——第九届OCAT双年展正式启动”,虽然当时还未对展览内容做过多剧透,但这个相当酷的标题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更酷的是文章结尾,一段22秒的视频,联合策展人们正在抽盲盒拼手气——展览划分了9个空间,为公平起见,主策展人冯博一安排了抽盲盒抓阄的方式,确定各自的展览空间。

 

以往的双年展或三年展,主策展人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策展老炮冯博一这次选择“放权”——除了确定展览主题和策展方式以外,其余的都交给他所邀请的11位联合策展人,包括单元主题、艺术家名单和布展工作。“十个单元的策展方案,除了必须的技术性问题之外,我不做任何干预”,冯博一真正做了回“甩手掌柜”。

 



主策展人冯博一在开幕现场


OCAT理事会理事、OCAT深圳总馆和华·美术馆馆长方谊翎在开幕现场



联合策展人之间各自为战,各自表达和展演,他们此前的身份甚至不是策展人:周婉京是作家、何志森是建筑师、钟刚是媒体人、颜峻是实验音乐人……对同一个主题“飞去来器”的不同理解让他们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发挥,双年展的最终效果,类似于10个小型群展的联合,而这种“失控”的策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双年展的同质化倾向:如果把传统双年展比作一棵树,主策展人是树根;那么“飞去来器”可能是一片小树林,每位联合策展人都是树根,这里的树或许并不特别高大粗壮,但每一棵都是不同的品种,丰富性可以想见。




11位联合策展人





对双年展策展方式的实验——“去主策展人中心化”只是“飞去来器”的看点之一。这场体量不大却骨骼清奇的双年展里,没有国际大牌、画廊明星,但“80、90后”占主体的本土策展人和艺术家们无疑提供了更年轻、活力的视角和表达;在这里,我们找不到齐泽克、德勒兹、阿甘本或任何一位“大师”的理论,但它的亮点绝不在于文本引用或概念生产,而在于现实问题意识,在于对时代与社会巨变的感性体察和理性前瞻。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展览现场





用4个关键词总结10个单元




“飞去来器”也叫回旋镖,顾名思义,就是扔出去它还能飞回来,曾是原住民的狩猎工具,现已成为一项体育运动。扔出去的力越大,飞回来的力也越大,玩法不当便会伤及自身,暗喻当代国内外社会的复杂关系之中,每个群体与个体间相互的牵涉与影响;而回旋镖“自动返回”的特性,也不免使人想到“种什么,便收什么”,对人类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对科技与进步的乐观迷恋、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榨取等“种子”所结出的恶果,有目共睹。

 

在直指现实的主题之下,11位联合策展人把70余位艺术家的近百件/组作品汇集在三处场地: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和华侨城生态广场中——一时间 “众声喧哗”。




关键词1:深圳,深圳




双年展的“在地性”使其带上了异于同类展览的“家乡味”,坐标深圳的“飞去来器”的在地品质,并非体现在本地参展艺术家的数量多寡上,而是体现在策展人对这座城市的轮廓描摹和内在挖掘上。11位联合策展人中,只有钟刚一位在深圳生活,他策划的“阻力:一次速度的试验”源于他对这座城市的直观感受——所有东西都被速度席卷、控制和塑造,“发展”似乎成为这个城市的唯一合法性。“能不能不这么快”似乎是钟刚试图抛出的问题,他邀请设计师李文海构建了一个曲线形的展陈空间,观众需要在其中绕行一圈才能看完所有作品。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低效”的空间,但也是策展人对速度的一种干预和叛逆式回应。



参展艺术家

阻力:一次速度的试验

策展人:钟刚

艺术家:冯立、胡介鸣、厉槟源、王鲁炎

地点:OCAT深圳馆A厅



胡介鸣《移动,出发或回转》 摄影装置 2021


王鲁炎《弯曲的直线运动》 装置 2021


冯立《没有长不大的猪》

厉槟源《洪流》行为记录、单频录像 2017




同样聚焦于深圳的,还有周婉京的“超译城市:平行与吊诡”,我们应当如何解读我们的城市?在周婉京看来,深圳的轮廓是速度,但又不止于速度,复制和逐新纠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生存的现实。“复制”背后藏着的关键词是“技术”,而“逐新”背后藏着的关键词是“欲望”。



参展艺术家

超译城市:平行与吊诡

策展人:周婉京

艺术家:向惠迪、张文超、于默、拉斐尔·多梅内克(Rafael Domenech)、柯好理(Tim Crowley)、杨健

地点:华·美术馆1楼



由周婉京策划的“超译城市:平行与吊诡”展览现场


向惠迪《悬置之柱》 装置 尺寸可变 2021


柯好理《无题》系列 160×120cm 布面油画 2018-2021

拉斐尔·多梅内克 ( Rafael Domenech ) 《再无他乡》装置 尺寸可变 2021




说到“在地”,由何志森策划的户外公共单元——“人民(的)公园”或许才是最接地气的,在距离OCAT深圳馆不远的华侨城生态广场中,散落着6位/组艺术家的公共艺术作品,均由社区居民和艺术家共同完成,冯博一称之为“亲密的公共性”。就拿艺术家张新军的《临时气候》来说,艺术家邀请公众参与到植物的识别和种植中,约3米见方的花圃,已经被居民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花与草,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正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给每一株植物浇水,稚嫩却格外认真的样子令人不自觉地微笑。



参展艺术家

人民(的)公园

策展人:何志森

艺术家:Mapping工作坊、岳阳&徐腾、丘丹琴、文那、李波、张新军

地点: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


 

张新军《临时气候》

文那《神仙演奏团》260×1000cm 壁画 2021

岳阳&徐腾《飞去来器运动会-楚河汉界》 反光胶带、铁桶、激光刻印字、水泥、喷漆 2021

 



关键词2:重寻感性



在直线形高速度发展的社会里,理性的地位被提升至空前高度,尽管有人说“一颗摆正的心比精密训练的大脑更容易接近真理”,但重理工轻人文、重逻辑轻感受的现象似乎愈发普遍。“飞去来器”中便有几个单元以不同的方式和切入角度重新唤回失落的感性。

 

于渺策划的“百物之息” 关注的是一种节奏、共振和能量交换——在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中,我们如何与自然之间重建断裂的联结?这是一个“自然”元素出现频率最高的展厅,在绘画、印象和装置里,我们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植物,甚至有草药在展厅里的土壤里生长。



参展艺术家

百物之息

策展人:于渺

艺术家:陈督兮、廖雯、梅丽尔·麦马斯特(Meryl McMaster)、克韦·桑南(Khvay Samnang)、童文敏、童义欣、张文心、张文智

地点:华·美术馆3楼



廖雯《仪式中的身体》系列 (《升》《风穿过我们的身体》《月梯》) 装置 2021


克韦·桑南《泼壁之仪》 高清双屏彩色影像 21分59秒 2018


陈督兮绘画作品在“百物之息”单元展览现场,策展人:于渺


陈督兮 《持颐系列》150 cm×100 cm 绢本设色 2021


张文智《星之浦》 尺寸可变 2021




周翊、董菁的策划的“喜剧” 有感于艺术家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慢慢变得只使用理智不重视自我的感受,“不顾身体上的不适,只要理念上合乎逻辑就是正确的”。但荒诞、恶搞、直接的“喜剧”让人更有娱乐精神,更能从所谓的“正确”中跳脱出来。无论是金宁宁将自己的脸如病毒般大量复制于各式网络图片中,还是李维伊扛着虚假的巨物行走于深圳工地间,仿佛都在发出一种声音——“嘿!能不能别那么严肃!”。



参展艺术家

喜剧

策展人:周翊&董菁

艺术家:段建宇、葛宇路、金宁宁、李维伊、双飞艺术中心、姚清妹、张淼

地点:OCAT深圳馆A厅



由周翊、董菁策划的“喜剧”单元展览现场


姚清妹 《击剑-搏击的风景》约18分钟 表演、影像 2019-2021


双飞艺术中心《双飞滑翔论》7分45秒 多屏彩色影像 2019


段建宇绘画作品在“喜剧”单元展览现场


段建宇 《五不准三准之一》 79×110cm 纸上丙烯、油性笔、铅笔 2021


张淼 《小张》(左) 36×23 ×8cm 不锈钢、丙烯、金属底, 2018

张淼《壳》(右上)224×65×31cm 铝结构、TPU膜、金属底漆、丙烯 2020

张淼《Such Places as Memory》(右下)2分24秒 动画 2020


李维伊 《西西弗斯在深圳》 15分钟 录像 2021




除了视觉艺术之外,颜峻的“缓流”是音乐与表演艺术单元,邀请观众重新感受时间与空间。展览期间,将有照骏园、孙一舟&郑维、响、阿科、潘晨农、成璧卿六组艺术家轮流驻留、创作,不定期安排音乐会和表演活动。


参展艺术家

缓流

策展人:颜峻

艺术家:照骏园、孙一舟&郑维、响、阿科、潘晨农、成璧卿

地点:OCAT深圳馆A、B工作室



“缓流”单元策展人颜峻在展场表演



 

关键词3:如此甜美


 

一片热烈,处处甜美,这不单单是社会景观,或许也是艺术界的某种面貌。但这种热烈和甜美的背后是什么?

 

杨紫策划的“装饰”单元中,甜美背后是淡淡的哀伤。从一本1959年前后出版的杂志——《装饰》出发,杨紫用一个几乎“不插电”的安静展厅,提供了某种“甜中带酸”的审美体验:每件看似悦目的作品都包含着一段沧桑、复杂、滞重的故事。“装饰”二字似乎也在影射一种现象: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琳琅满目的“艺术”,其实并不艺术,这或许是更令人感到哀伤的现实。

 


参展艺术家

装饰

策展人:杨紫

艺术家:李占洋、刘唯艰、SANS、王卫、武晨、伍伟、于吉、杨福东、杨茂源、张郎郎、张晓

地点:OCAT深圳馆C、D工作室



由杨紫策划的“装饰”单元展览现场


李占洋 《吃米》 尺寸可变 陶瓷 2021


王卫《全景-4》  尺寸可变 陶瓷贴片 2021



伍伟 《大千图说》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1


刘唯艰 《外婆的手-1-3》 106×78cm 纸上绘画 2019


张晓《“酒瓶”系列》32×24cm 摄影 2020


于吉 《石肉-叠影》100×100×100cm 木、水泥 2021


杨茂源 《羊No.7》260×200×190cm 装置 2001


《装饰》内页录像


SANS 《资产项》装置及空间改造项目 2021




如果说杨紫的“装饰”有种宁静中隐含张力的气场,那么缪子衿策划的“注意!演出继续”则明显更加“闹哄哄”。在 “注意!演出继续”中,热烈背后是注意力经济时代中的数字“悲剧”:“广告、游戏、直播、短视频、算法、亲密关系,是搭建展览的关键结构”,闪亮的屏幕无处不在,争相捕捉观众的眼球,就像缪子衿在展览前言中写的“科技巨头提供者看似免费的社交服务,我们才是产品”“永不掉线的亲密感是数据追踪的甜蜜陷阱”“照顾好你的情绪和信息,它们平庸地到处流通”……



参展艺术家

注意!演出继续

策展人:缪子衿

艺术家:aaajiao、郭城、林奥劼、刘辛夷、史莱姆引擎、王业丰

地点:OCAT深圳馆A厅



史莱姆引擎(33EMYBW、蔡坚、方阳、冯至炫、李汉威、刘树臻、善良、王梓全) 《极限直播》 直播 2021


aaajiao 《深渊模拟器》 游戏 2020


刘辛夷 《贝塔礁》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1

 



关键词4:再读神话



科技日新月异,但仍存在着大量未知甚至不可理解的领域,那里充满神秘与想象。先祖对于神秘现象的解释——神话虽极具魅力,但在如今显得不够“现实”甚至不合时宜。重新发现、理解和书写神话,无异于创造一次回望的机会,感受来自远古的生命力。

 

一直特别关注集体记忆及与其相关的母神文化的策展人韩馨逸,以深圳蛇口码头的女娲补天塑像为灵感,邀请十组艺术家,针对“女娲补天像”的不同局部,以或图像或意象的方法,展开他们的提问与回应:女娲是谁?她从哪里来?她将向哪里去?



参展艺术家

女娲极乐园

策展人:韩馨逸

艺术家:范西、胡伟、李氏家宅(李燎)、李亭葳、刘昕&露西娅·蒙赫(Lucia Monge)、覃小诗&胡洋、邵纯、谭英杰、张文心、朱荧荧

地点:OCAT深圳馆B厅



由韩馨逸策划的“女娲极乐园”展览现场


谭英杰 《女娲雕塑》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1

刘昕&露西娅·蒙吉《挖掘未来-妊神星》 尺寸可变 土壤、土豆根茎、火山石等 尺寸可变 2021

范西 《一个柠檬》 尺寸可变 2021

刘昕 《脱离》8分32秒 VR影像 2019

李亭葳《巨石云》单频道影像 彩色有声 6分27秒 2021
《云石》 2021年 双频录像 3分钟/3分42秒 委任创作 2021
《护身符方柱》《护身符圆柱》《护身符小圆柱》沙子雕塑 150×54×54cm/高150cm 直径100cm/高73cm 直径40cm 2021


张文心《力量之屋-朱砂》录像装置(有声彩色高清动画、往复电机、3D打印树脂、链条、铃铛、朱砂、镜面亚克力)2020-2021

李氏家宅(李燎)《飞猫》 综合材料  2018-2021




韩馨逸取材于中国神话,策展人宋轶则受到两则与 “牛”相关的古希腊神话启发,“欧罗巴和牛”中的牛有着完美形象,引诱欧罗巴,创造新生命;“牛头怪的故事”中的牛邪恶暴力,“英雄忒修斯以杀戮的暴力中止了牛头怪吃人的暴力,自己也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前一个故事正视本能欲望,原始混沌却充满生的能量;后一个故事则陷入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走向消亡的深渊。如果对应到当代生活,我们也该有回到“初级混沌”的勇气,那里或许才是无尽创造力的发源地。



参展艺术家

欧罗巴之牛和牛头怪

策展人:宋轶

艺术家:陈淑瑜、汗流浃背小组、贾煜、刘辛夷、张国华

地点:华·美术馆2楼



由宋轶策划的“从欧罗巴之牛到牛头怪的世界”单元展览现场


刘辛夷 《空港》 尺寸可变 装置 2017


贾煜 《陌生人》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1 



张国华 《胞波情》  尺寸可变 壁画、布面绘画和行为表演 2021




关键词式的概括方式不能涵盖展览的全部细节。具体而细微的着眼点而非宏大叙事,实实在在的国产原创而非搬运移植,“飞去来器”不笨拙、不崇洋,不假不装。无论双年展的影响力是否正在减退,但这样一场展览至少再次证明,艺术不是风花雪月。


 


周期性大展陷入僵化和流行的困境




在OCAT双年展开幕前几天的傍晚,我和冯博一坐在OCAT深圳馆附近一家潮汕餐馆的户外。面前的桌子上是一盘卤水拼盘,我们是从这道菜聊起的。

 

曾经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任职多年的他,深知这座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有太多可以讲述的故事和线索,这次他决定让别人来说,并且不介意让这个双年展成为一个拼盘,就像我们面前的这道菜。




冯博一
OCAT双年展主策展人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这次11个联合策展人的身份和研究的视角都不一样,他们是怎么选择的?
冯博一(以下简写为冯):在挑选策展人方面,其实当时有几个考虑。我选择这11个联合策展人特别强调不同的视角和研究面向,他们针对的问题不同,这样才能达到“众声喧哗”的策展实验。还有第二个考虑,这些策展人相对来说比较活跃,有本土的也有海归的,有的是策展人有的没做过策展。


Hi:会担心它最后成为一个拼盘式的双年展吗?

我不介意,我就是想做一个拼盘。通过不同面向、不同视角的单元,构成一个双年展。这种策展方式,使展览如同多棱镜,折射出11位联合策展人目光所及的不同角度和颜色。



邵纯《硅胶爱-她园》薄纱织物、投影织物、衣物、合成毛发、管子、刺绣箍、金属丝,尺寸可变 2018 “女娲极乐园”单元展出作品


朱荧荧《凝视的途径》双屏录像、高清、彩色、无声 各20分16秒 2018 “女娲极乐园”单元展出作品


王业丰《孤独之屋》实验三维动画、多通道有声影像、诗歌 2020 “注意!演出继续”单元展出作品


金宁宁《NGTK_a》50×100×120cm 涤纶、铝合金配件、电吹风 2019 “喜剧”单元展出作品




Hi:你提到在深圳做双年展不能跟深圳完全没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在“飞去来器”中体现?
:一个双年展必须考虑在地性的问题。这次OCAT双年展的10个单元中,大概有三四个都是关注深圳本身的,他们都不是深圳籍的策展人,但关注的问题都是跟深圳有关系的,这样的在地性可能更有意思一些,而不是靠有多少深圳艺术家参展。


Hi:你觉得就全世界而言,目前陷入周期性循环的、均质化的大展具体问题在哪里?
我觉得这种模式太僵化了,或者说太流行了。比如说中国持续最久的上海双年展,还有现在停了很久现在又重新捡起来的成都双年展……上海双年展无论找国外的还是本土的策展人,大致的模式都是先确定一个主题,再找几个联合策展人根据主题进行丰富。我就想在策展方式上,能不能打破以往周期性大展的单一模式, 摆脱以往主策展人认知和经验的局限性。通过不同的策展方式进行多元表达的自由交流与对话,以便在破碎的世界中创造共同的未来。



郭城《风的验证》90×120×300cm 旗帜、气泵、钢丝床、服务器机架、树莓派、步进电机、屏幕、音箱、定制电路、定制软件 2021 “注意!演出继续”单元展出作品


林奥劼《林老板》30×90cm 霓虹灯 2021 “注意!演出继续”单元展出作品




Hi:这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是印尼的策展小组,而且他们在刚刚公布的ArtReview排行榜中排到了前三名。这是一种突破吗?
:我觉得很不错,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以往的卡塞尔文献展基本上都是欧美系统中的策展人或美术馆馆长,这次的策展人来自印尼,印尼在世界格局中比较边缘。另一方面,他们是以小组的方式介入的策展,而不是以个体作为策展人。虽然联合策展人形成了临时的团队,但基本上还是个体。这个小组很早就开始了活跃,进行在地性的研究,或许可以稍微打破所谓欧美系统策展的模式。


Hi:那么中国的双年展突破口在哪里?
:这问题有点大,我上哪儿知道去啊。比如我接这个项目,我想的这个尝试可能有价值,当然也可能最后的效果和影响根本不像我说的,这不是我们策展团队能把握的,交给时间去检验吧。其实在尝试着打破周期性大展上,很多人都在反思,看看能不能寻求到一种新的方式,目前来说挺难的,在中国就更难了。



武晨《天使》220×200cm 布面丙烯 2021 “装饰”单元展出作品


杨福东《天色·新女性II》120×180cm 摄影 2014 “装饰”单元展出作品


张郎郎《海默印象》100×75cm 2014 “装饰”单元展出作品


张郎郎《啃书就得狠》75×50cm 2019 “装饰”单元展出作品




市场不是唯一的王道




Hi:无论从展览还是从艺术家创作角度,都会遇到表达空间受限的困境?
‍冯:没错,这太有问题了。我理解的当代艺术其实就两点,一个是所谓的探索性和试验性,这是针对艺术本身的,包括视觉语言、媒介方式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批判性,包括对现实的、历史的以及艺术本身的批判。在现有的情况下,批判现实成了最大的障碍,那当代艺术不就成了风花雪月了吗?
 

Hi:我们前面提到人们对双年展的关注和兴趣好像在慢慢地消退,而艺术博览会逐渐活跃,你怎么看?
:艺术市场的活跃,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但是艺术市场之所以能够比较热闹,除了艺术市场本身的规律之外,比如疫情之下的特殊环境,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原因,就是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和试验性在逐渐缺失、退场或者说“下架”。所以艺术市场的喧嚣,只是在当代艺术功能被下架之后的一种虚置的现象,或是一种修辞策略而已,未必是唯一的王道。因为市场是最安全的,没有意识形态的问题。



杨健《风滚草2021》铁球、监控摄像头、电动伸缩杆与广告布等 装置 尺寸可变 2021 “超译城市:平行与吊诡”单元展出作品


张文超《对想象的支配》实时模拟影像 声音 无限时长 尺寸可变 2021 “超译城市:平行与吊诡”单元展出作品



Hi:我们在今年初的采访时,你提到我们的艺术家曾经都像病人一样等着国际策展人的专家号,现在自己成为医生了,在做双年展的时候,国际化还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吗?
:也还是。我觉得中国还是一直崇洋媚外的,很多展览其实就是国外项目的搬运和移植,找一些大牌的艺术家参展。当然抛开这些问题不谈,做一个大型的双年展,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性的展览,还是应该有一些国际艺术家的,构成的展览也才具有丰富性。我们这次也有一些策展人邀请了比例很小的国际艺术家,但受疫情影响,作品大都是不需要运输,只需要按照要求提供设备,或者作品本身就在中国。


Hi:在你看来怎样的双年展是一个优质的双年展?
:坦率地说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好回答,但是我想,作为一个策展人,肯定针对现有的周期性大展的问题做出一些调整,要跟现在流行的模式做得不一样,而不是沿着惯性去做。同时跟自己以往策划的展览也不一样,我觉得这样才能不断地推进。至于说什么样的双年展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我还没太考虑过。但是肯定要同时包含全球化和在地性,尽管这些已经说烂了。





童文敏《草坪》行为 单频录像 5分58秒 2018 “百物之息”单元展出作品


张文心《次表面湿生域:双蛹》高清有声彩色影像 8分11秒 2020 “百物之息”单元展出作品


梅丽尔·麦马斯特《奥陶纪的潮汐III》101.6×152.4cm 艺术微喷 2019 “百物之息”单元展出作品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


展期:2021.12.20 - 2022.5.22

展览总监: 方谊翎、冯峰

主策展人:冯博一

联合策展人:( 按姓氏拼音排序 ) 韩馨逸、何志森、缪子衿、宋轶、颜峻、杨紫、于渺、 钟刚、周婉京、周翊 & 董菁

开馆时间:10:00-17:3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开放时间根据场馆公告而定)免费开放,无需预约

地点:、




参展艺术家

单元主题:喜剧

策展人:周翊&董菁

艺术家:段建宇、葛宇路、金宁宁、李维伊、双飞艺术中心、姚清妹、张淼

地点:OCAT深圳馆A厅


单元主题:注意!演出继续

策展人:缪子衿

艺术家:aaajiao、郭城、林奥劼、刘辛夷、史莱姆引擎、王业丰

地点:OCAT深圳馆A厅


单元主题:阻力:一次速度的试验

策展人:钟刚

艺术家:冯立、胡介鸣、厉槟源、王鲁炎

地点:OCAT深圳馆A厅


单元主题:女娲极乐园

策展人:韩馨逸

艺术家:范西、胡伟、李氏家宅(李燎)、李亭葳、刘昕&露西娅·蒙赫(Lucia Monge)、覃小诗&胡洋、邵纯、谭英杰、张文心、朱荧荧

地点:OCAT深圳馆B厅


单元主题:缓流

策展人:颜峻

艺术家:照骏园、孙一舟&郑维、响、阿科、潘晨农、成璧卿

地点:OCAT深圳馆A、B工作室


单元主题:装饰

策展人:杨紫

艺术家:李占洋、刘唯艰、SANS、王卫、武晨、伍伟、于吉、杨福东、杨茂源、张郎郎、张晓

地点:OCAT深圳馆C、D工作室


单元主题:超译城市:平行与吊诡

策展人:周婉京

艺术家:向惠迪、张文超、于默、拉斐尔·多梅内克(Rafael Domenech)、柯好理(Tim Crowley)、杨健

地点:华·美术馆1楼


单元主题:欧罗巴之牛和牛头怪

策展人:宋轶

艺术家:陈淑瑜、汗流浃背小组、贾煜、刘辛夷、张国华

地点:华·美术馆2楼


单元主题:百物之息

策展人:于渺

艺术家:陈督兮、廖雯、梅丽尔·麦马斯特(Meryl McMaster)、克韦·桑南(Khvay Samnang)、童文敏、童义欣、张文心、张文智

地点:华·美术馆3楼


单元主题:人民(的)公园

策展人:何志森

艺术家:Mapping工作坊、岳阳&徐腾、丘丹琴、文那、李波、张新军

地点: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Hi艺术》视频号




 


 Hi艺术 





 猛 击 右 上 角「 查 看 公 众 号 」关 注 我 们 

     官 方 微 信 ID   h i a r t 3 0 8 3 0 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