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始于荒唐,必以荒唐结尾

八零姑娘 八零姑娘
2024-09-05

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古往今来大量实例证明:我们事物及现象的不同评价,往往和认知差挂钩由个人学识所处环境,教育以及立场决定的。


既然认知不同,就要从中分出优劣。


《三国》是本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展开画卷,64万字篇幅可能比不上一本小说100万字长篇叙事,但是,它却记载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成就。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诸葛亮便是那乱世,惶惶三国中的大智慧者。尽管蜀汉早已湮灭在了乱世,斯人已去,诸葛亮也成为传说。但《出师表》却实实在在流传下来,供后世查阅。


我记得念初中时,老师曾要求背诵《出师表》那时只觉乏味。


我不懂古人,时代却是懂得。


有文学大儒说它是类文的“典范”之作。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心雕龙》,说它是“志尽文畅”。宋代的苏轼说它“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并把它与伊尹、傅说写给太甲、武丁的奏表相提并论。



然任谁都不曾想过,这篇流传于后世的旷世佳作《出师表》险些败在一位西安教授的YY中。他曾两度上书教育部,要求将其移除课本。


并给《出师表》冠以“愚忠”的罪名。


他甚至还从《隆中对》里看出了诸葛亮有分裂当时华夏的企图。一顶大帽子扣下来,颠倒黑白,如果诸葛亮还在世,这位教授怕不是还要向他追责。


很多时候,我们许多文化精华都是被这样一群人糟蹋的。


他们或许有很高学识,职位很高、读过博士、出国留学但可能连古人的基本常识都不懂。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


只是往往前者多出于今天的教授和专家。


我不清楚大家如何看待《出师表》是糟粕还是精华,但从《出师表》至今仍在课本中出现,可以断定国家是认同诸葛亮思想的。


再看专家,还是位公知名叫胡觉照。


西安人是位历史学教授、作家。2006年曾出版过一本书《异说三国》。履历算不得丰富,纵观言辞也颇为犀利。曾批评刘庆柱在“曹操墓上问题不诚实”,并表示:愿意和其一同测谎,人说老而不死是为贼,我自我了断,如果他说谎,就请他往后夹起尾巴做人。


看得出胡觉照教授信心很足。


他过往如何不再做评价,单论两度上书要求删除课本《出师表》这事,着实让人不解。他为何执着于要删除诸葛亮这篇作品呢?真实目的除了他自己估计没人明白。


但表面理由确是有的。


他认为:第一它宣扬一种“愚忠”,不利于辨识能力不完全的中学生形成“止战生息”等正确的军事观;第二当时刘备只顾报恩三番四次对魏国进攻,缺乏民本思想,不顾民众休养生息。


第三人们对诸葛亮认知不理性,将他推向神坛。第四《出师表》包含不健康的内容,学生易受影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个人认为《出师表》既能作为后世流传佳作,必有可鉴之处,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相当丰厚,绝不是,一个后来者自喻饱读诗书,读了点历史就能恣意诋毁。


倘若《出师表》真被移除教材,那才是一大遗憾。不论如何它都有存在的价值。


陆游评价就非常高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纵观全文624字传世的成语更不下10个,妄自菲薄、陟罚臧否、作奸犯科、感激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中,他表达的是臣子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诚,和今天的爱国是同义词。


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刘对诸葛有知遇之恩,诸葛还以报恩这是在讲“人恩”。另外孔明北伐,也并非简单地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胡觉照却以此认为诸葛亮不思民本实在可笑。


此外出师表,还教人“信守承诺、一诺千金”。


你如何品读这都是一篇佳作。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局限性,如用有色眼睛,即便是《古人观止》中的极品,也会全都给毙掉。


恕我直言:当今国学水平有下降趋势,文学阵地摇摇欲坠。


若再不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全是泊来品,这又将是另一场文化思想上的“侵入”,远比真正的战争还要可怕。《出师表》是保住了,但有些文学作品就没那么幸运。



若聊近代大家,鲁迅是永远都不该被绕过去的人物。


“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后世还有谁能作出这般句子来。恐是没有。他的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为后人称道。


但是到了我们这一时代,性质变了。


2007年《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被移出北京语文教材。


2008年山西人教版语文,撤出《阿Q正传》。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也撤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然后是2010年的江苏语文课本。


似乎鲁迅文学作品一夜间化成泡影,要被人除名一样。那些恨他的都是些什么人?


鲁迅作品被移除实为可惜,当然在众多惋叹声中,也不乏有些专家学者拍手称快,其理由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其中吼的最凶的莫过于学者韩某人。


他说:鲁迅是个旧文人!这种抨击毫无逻辑。


他甚至出版作品《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大部份理由是少儿不宜。他说:“纯粹以幽默甚至轻慢的笔调出之,不经意间便写成了这么一篇名作。但它极不宜收入课本,做中学生的教材。


它写的是一个农村的流氓,调戏妇女,偷人财物,既麻木不仁,又冥顽不灵,说是怎样的深刻,怕都是评论者的附会……”


总的说,为了抨击而找的莫须有理由。


当然被移除教材的肯定不止这些,糟粕当以祛除,经典自然需要传颂。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教材,有的那真的是相当不堪入目,但是,就这么大行其道....


到底是谁,在荼毒我们的后辈?


想让我们遗忘,想让我醉生梦死,想让我们居于安逸。这手法确实高明但同样拙劣。可气的是有一大批“自以为是的学者”跳脱,半罐子水晃悠。


而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愚者自娱,智者始于独立思考。


尽管清醒的人永远比愚昧的人活的痛苦,但却更通透,看的真切。


因此一切始于荒唐,也必以荒唐结尾。





对此,你这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如果认同,请转发点赞点个在看支持,谢谢


插图 / 网络


文 / 八 零 姑 娘


一介布衣,位卑不敢忘忧国


END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八零姑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