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研究丨中医药国际化&免疫

Engineering 中国工程院院刊 2021-06-17


《Engineering》2019年第1期发布了“中医药国际化”和“免疫”专题。


还延续了之前发过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专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查看。


今年我们新增了“工程成就”栏目,专门分享近年来世界上的大型、开创性的工程成果。感兴趣的亲们可以持续关注。

Contents

Editorial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探索

张伯礼,杨胜利,果德安

 

细胞治疗开创疾病干预的新纪元

吕凌,田志刚,王学浩


Topic Insights


药物干预进入细胞疗法的第三纪元

何维 


Engineering Achievements


港珠澳大桥

朱永灵,林鸣,孟凡超  等


建造桥岛隧组合跨海通道的最新技术

葛耀君,袁勇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欧盟监管环境视角下的传统医药全球化

Werner Knoess,Jacqueline Wiesner

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对于医药产品已经进行了统一立法,其中明确定义了草药产品和传统草药产品。欧盟草药产品委员会还就中草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专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文件和试点项目。在欧洲药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草药质量的专论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发展表明与中药相关的全球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青蒿素——一种从中药中发现的神奇药物

王继刚,徐承超,王彦钧  等

【摘要误,请查原文】驾驶认知的形式化降低了传感器类型、型号、数量、位置等对整个软件体系结构的影响,使得软件体系结构在不同的智能驾驶硬件平台上具有可移植性。

 

肠道微生态——探索中药临床疗效的新思路

陆艳蒙,谢娇娇,彭聪高 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肠道微生态与中药的疗效有关,因此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去探索中药可能是打开中药奥秘的金钥匙。

 

植物愈伤组织培养的生物技术应用

Thomas Efferth

通过基因技术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培养物可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提高植物对盐、水分、病虫害的抗性。虽然植物愈伤组织培养技术的潜力尚未被完全发掘,但研发和销售更多基于愈伤组织培养产品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中药效应评价的有效途径

张爱华,孙晖,闫广利  等

本文总结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揭示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及开展相关方剂的有效性评价研究,着重阐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记物的发现。


载有穿心莲内酯的微乳液和纳米乳液制剂——提高"苦味之王”的生物利用度、靶组织分布及功效

Marta Casamonti,Laura Risaliti,Giulia Vanti  等

在为提高穿心莲内酯的水溶性和渗透性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中,技术途径是开发适合的给药系统最有用的方法。该综述报道了与载有穿心莲内酯的微粒(MP)和纳米颗粒(NP)相关的已发表研究。

 

中药安全性研究——方法、应用与前景

高月,梁爱华,范骁辉  等

考虑到中药毒性的渐进性和不可预测性、毒素和安全剂量的模糊性以及长时间中药给药的个体差异,作者系统地建立了针对中药毒性评价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在早期阶段结合药物毒理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发现中药毒性、中药剂量与毒性关系的鉴定方法以及探索中药相互作用的综合技术。

 

对良好中药标准的深层化学认知

候晋军,Jian-Qing Zhang,姚长良  等

本综述中汇总了有关中药化学分析技术和方法的最新探索性研究。


Immunology

免疫调节细胞生物学及其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Bruce R. Blazar

基于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以及现已发展至临床测试的免疫调节细胞疗法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本文讨论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生物学和临床前概念验证。

 

基于自然杀伤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进展和前景

Yuan Hu,田志刚,张彩

本文总结了肿瘤逃逸自然杀伤细胞识别的机制、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疗法的现状和进展、提升自然杀伤细胞体内抗肿瘤能力的途径以及该领域临床实践的重大挑战。

 

作为免疫疗法靶点的FOXP3及其辅因子

Yasuhiro Nagai,Lian Lam,Mark I. Greene  等

本文总结了有关FOXP3辅因子和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他们在自体免疫和癌症免疫中的潜在临床应用。

 

CAR-T细胞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非临床研究——一般原则和关键问题

李永红,霍艳,于雷  等

本文在相关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结合CAR-T细胞产品的具体特点,探讨其质量控制和非临床前研究的一般原则,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抗肿瘤免疫疗法中的临床应用

Feng Xie,梁瑞,李丹  等

越来越多的策略关注调节性T细胞的消耗,这在抗肿瘤免疫方面似乎有效。预计调节性T细胞靶向策略与其他疗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或免疫检查点阻断)联用将为提高抗肿瘤疗效带来重大机遇。

 

从药物开发的角度看工程化T细胞疗法

Fang Chen,Joseph A. Fraietta,Carl H. June  等

本文综述了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指导CAR构建体优化、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AE)和CART19细胞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同时还探讨了能够发现最佳靶标、新型CAR结合结构域以及预测临床反应和不良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的先进技术和计算工具。

 

供体来源的CD19靶向T细胞输注可以消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对供者淋巴细胞无反应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程翼飞,陈育红,闫晨华  等

对于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微小残留病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及对供者淋巴球输注并无反应的患者而言,供体来源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似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干预手段。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基于Wasserstein GAN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小样本数据增强方法——以生物领域癌症分期数据为例

刘宇飞,周源,刘欣  等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生成对抗网络与深度神经网络分类器的方法。首先,将原始样本划分为训练集样本和测试集样本,采用训练集样本通过生成对抗网络生成模拟样本,扩增训练集样本规模;然后,使用模拟样本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分类器;最后,使用测试集样本测试分类器,并通过指标评价所提出方法在小样本多分类问题下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生物领域癌症分期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识别准确率。


Robotics

通过双RGB-D传感器融合增强对未知环境的自主探索和地图绘制

于宁波,王石荣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双RGB-D传感器实现未知室内环境自动探测和测绘的系统方法。通过同步处理RGB-D数据,生成定位点,逐步构建三维点云图和二维栅格地图。紧接着,探索方法被建模为一个部分可观察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将局部地图推演和全局边界搜索方法相结合进行自主探索,将动态行为约束用于运动控制。这有效避免了局部最优,保证了勘探效果。


Synthetic Biology

一种可实现合成生物传感器现场部署的增材制造方法

Daniel Wolozny,John R. Lake,Paul G. Movizzo  等

本文阐述了一个由合成生物电路组成的生物传感系统的开发过程。该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设计,大肠杆菌被包裹在一个特制的3D打印设备外壳内。这些转基因生物能够检测到一种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化学群体信号。在该设备中,活体生物传感器可以在不接触环境的情况下,接触感兴趣的样本。细胞可以在培养管内进行现场可视化分析,也可以送回实验室进一步分析。

想看全文?

请访问官网:

engineering.org.cn

点击图片阅读丨前沿研究:精密工程

点击“阅读原文”可免费获取全期双语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