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次车内空间革命带来的创业机会丨星河报告

2016-08-22 王磊 星河互联

小星说

在北京,每天开车上下班的平均时长是104分钟。当我们不再需要全神贯注开车时,这104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今天,汽车垂直领域链条的上下游已经有了共识,车内空间的演化已经达到了临界点,第二次车内空间的变革已经开启。


本文作者丨王磊

星河互联互联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合伙人


昆士兰理工大学PhD,  中国传媒大学学士。有创业经历的全栈产品老兵, 曾经担任乐视车联网产品总监,负责乐视车联网产品线规划并带领团队将多条产品线从0到1。在联想研究院担任高级研究员期间负责孵化验证多个物联网项目,为产品商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曾在美国常驻并就职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1922年,美国哈德逊公司推出了封闭式厢型轿车,随着市场占有率超出敞篷式轿车,车内空间完成了从开放到封闭的第一次颠覆性变革,成为继家和办公室后第三个生活空间。


在已经过去的近百年中,虽然汽车在外形、动力、材料等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人们在车内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却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车载广播,作为车内场景最高频的应用,现在的广播体验与1923年第一部摩托罗拉车载广播相比几无新意。


今天,汽车垂直领域链条的上下游已经有了共识,车内空间的演化已经达到了临界点,第二次车内空间的变革已经开启并会在未来5-10年里充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对比回看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爆炸式成长,这次颠覆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场景和新体验,车内场景的拓展对创业者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本文旨在和大家一起畅想未来乘用车车内空间的形态、应运而生的新场景以及这些场景背后的核心技术应用。我们相信只有看清趋势才有可能在浪潮到来前找到自己的位置。


切中要害深度挖掘,车前车后及其他商用车型固然也有巨大想象空间,但并不在本文讨论之中。


第二次车内空间革命的指标性变化


李想把自己新公司命名为车和家,其中含义不言自明,车内空间最终会成为我们生活空间的一个无缝延伸。在接下来的20年中,我们会看到哪些指标意义的变化呢?





车内交互设计从安全优先到效率体验优先


车内空间的演化与汽车自驾驶能力的演化强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将近百年间我们在车里能做得事非常单一,那就是专心开车。基于安全优先哲学,车内交互HMI,车载设备及应用始终都桎梏于百年间形成规则,主机厂对物理按钮神主牌似的供奉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天,随着行驶安全与司机脱钩并逐步交给汽车本身,安全优先哲学的基础已经被松动。当汽车自驾驶能力进入level 3 - 4级别时,车内交互设计HMI会完全摒弃现有的哲学思想。安全优先会被效率/体验优先所取代。



左图:1952年的车载收音机;右图:特斯拉中控台


车内空间客厅化


Level4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的商用化将不仅彻底改变城市交通系统,同时也会对汽车内部空间产生颠覆性的变革。汽车自驾驶能力的提升会逐步解放司机的双手、视觉以及听觉,当自动驾驶遇到无法处理的特殊情况需要退出时,司机大约有15-20秒反应时间以重新进入驾驶状态。这种新型操控模式将模糊司机与乘客之间的界限,也给车内空间带来全新布局的可能。


奔驰F015 Luxury in Motion 概念车型已经展示了可灵活变化的座椅布局系统,前后排座椅面对面的布局方式将车内空间客厅化,而客厅化也意味着更多在客厅内的应用可能被平移到车内。



左图:1950年周六邮报对车内空间的预测

右图:2015年奔驰概念车 Luxuryinmotion


我的车,也是我们的车– 共享空间


汽车从个人附属品逐步演变为社会化公共出行工具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尽管滴滴和Uber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充分普及了“共享经济”的概念,但汽车的外在形态和内部空间设计仍然从个人交通工具的需求出发,这就导致使用场景和形态严重不符。我们相信,旨在为“共享”概念服务的新形态车内空间设计会很快涌现,真正适应网约车、分时租赁、通勤交通等使用场景的新车型也会逐步面世。


新形态的车内空间将是多模态,具有记忆力,可快速适应的可变空间,它满足个体空间需求同时做到对不同场景,不同个体的快速切换。可以想象,基于每个人的数字身份,车内空间可以快速自动调整座椅布局、后视镜角度、车内温度、驾驶模式甚至车身颜色。


移动计算空间


在未来5-10年内,全时,高速,稳定的云端连接能力将成为汽车的基础配置之一。无人驾驶汽车每秒钟产生1G数据,这样的数据收集规模将大大推高对汽车自身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与此同时,大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任务会在云端实时或异步完成。对于车内乘客而言,随着车内空间客厅化的演变趋势,更多娱乐,工作场景也会平移到车内,个人计算的需求也对未来汽车内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次空间革命带来的创业机会– 技术篇


开启第二次车内空间革命的合力是由一系列新技术成长推动的。下图描述了近5年内与车内空间革命相关新技术的成长曲线。



让汽车永远在线


云端连接能力在5-10年内将会成为新车标配,用户不会去买一辆没有连接能力的车就像不会去买一台没有wifi模块的笔记本。随着网络流量费用逐步下降,城际间漫游费用逐步取消,汽车会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永远在线(always-on)。基于这样的判断,那些有能力提供高质量车内网络基础设施,技术方案以及后期流量运营服务的方案商将会是主机厂寻找的合作伙伴。


基于对高速稳定网络的需求,如何在车内应用萌芽期的多载波技术尤其值得关注。多载波网络技术用于提供高速行进中连续稳定的网络。简单地说,它可以将多个载波聚合成一个更宽的频谱,同时也可以把一些不连续的频谱碎片聚合到一起,能很好地满足LTE、LTE-Advanced系统频谱兼容性的要求。


4G网络在车内的应用已经进入成熟期,大量主机厂即将或已经推出前装方案(例如荣威RX5),与此同时,存量市场中的车主也逐步认知到汽车在线的必要性,车载wifi在后装市场中处于复苏前夕。网络基础设施在车内的渗透也会进一步推动车载系统OTA和车内在线媒体流技术进入成熟期。


车内多模输入输出 Multimodal I/O


即使level 4 无人驾驶完全商用化,车内HMI交互与其他场景中的人机交互相比仍然具有其特殊性。未来车内交互必然是多模输入输出(Multimodal I/O)结合的形态,不同模态的输入与输出需要达到相互兼容,非线性交替使用,连续流畅的体验效果。然而将这些不同模态技术完美揉捏在一起将会是主机厂的巨大挑战,我们相信一个整体交互方案集成商SI(System Integrator)会成为主机厂求之不得的捷径。




挡风玻璃,这块车内最大屏幕,将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将挡风玻璃外物理世界中的楼宇、路标、地形、路况、行人与数字世界连接并交互蕴含巨大机会,车内会成为AR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场景。


第二次空间革命带来的创业机会–应用场景篇


在北京,每天开车上下班的平均时长是104分钟。当这104分钟的时间和车内新空间产生化学反应时,我们要自问,除了听歌听广播车震,我们还能在车里做些什么?如何利用这仅存的碎片时间?我们还要追问:


  • 当我们可以享用更便宜的流量资费和稳定的网络时,这104分钟能做些什么?

  • 当我们不需要全神贯注开车时,这104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

  • 当我们和陌生同路人分享一辆车下班时,这104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


随着汽车自驾驶能力的提升,司机在车内空间参与交互的深度以及生产内容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这也意味着当前车外的某些场景可能被平移至车内。下图描述了这个线性关系。



私密聊天空间


车内是优质的封闭空间,很多人甚至偏爱在车内1-1电话沟通。当数据网络和汽车自驾驶能力叠加优化提升后,我们会看到N-N语聊模式平移至车内。同时,车内良好的私密保护也会给更多1-1语音服务以想象空间,更适应车内空间的类Magic服务会应运而生。传统电台和类安吉星服务需要思考如何拥抱这样的变化或者被二次元世代彻底淘汰。


轻度交互学习工作空间


当自动驾驶进化至level3时,司机的交互深度和参与能力都会大大提升,用户可以将注意力更多投入在其他事务,这让轻度的在线学习和办公成为可能。可以想象在上下班行车路上与外教练习口语,参与公司视频会议等场景。


移动主播空间


当自动驾驶进化至level4时,司机将可以完全集中精力于其他事务,例如在这个私密、封闭、移动空间中生产内容。可以想象司机实况直播高鲜路况以及行进中车内车外活动的场景。



上图:滴滴司机直播与空姐乘客的行程(这是个龌龊的例子,但足以说明二次元世代的疯狂。为了安全,还是等待level4无人驾驶吧)


欢迎各方小伙伴勾搭

在汽车/交通/出行/车联网领域,星河互联也在持续深耕,对于行业细分市场均有资深团队成员负责,现已经布局多家车联网硬件、汽车保险、汽车后市服务、新车电商等领域。如果正在阅读此文的您在该领域创业或有创业想法,请速速勾搭我们:

leiwang@galaxyinternet.com


福利来啦!资本寒冬之际,星河互联启动“暖冬计划第二季”,送出5亿资金+5亿服务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活动详情并报名,我们期待你的到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