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视野 大情怀!缅甸长城集团用科技助力缅甸农民增产增收

今日汇率:中缅 1:278.00  缅中1:0.00359


缅甸土地资源丰厚,有适宜农作物耕作的气候环境,南部地区的伊落瓦底三角洲,是肥沃的冲积平原,尤其适合大米种植。然而,在中国水稻平均亩产达1026.70公斤(合300箩/英亩)时,同时期的缅甸,水稻的平均产量约为75箩/英亩。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是国家安全和农村振兴的压舱石。缅甸作为典型的农业国家,有着70%的农业人口,缅甸长城集团董事长李长青先生也是出身自家境贫寒的农村地区,对农业有着深厚情怀,引进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用科技手段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成为他的理想和目标。


图一:长城集团董事长李长青先生拜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2013年6月,李长青先生北上中国,开启寻求科技致富之路。目标瞄准如何让缅甸稻谷产量由75箩/英亩提升至150箩/英亩。当年9月,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及下属公司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合作,2017年2月,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长城明天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李长青先生提出让农民种公司的水稻实现“产量番一翻,收益番两翻,让缅甸民众吃上价廉质优的大米”的目标。


经过7年攻关,于2020年,基本建立了GW系列水稻品种6个, GW系列品种经农户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150箩/英亩,高产田块达200箩/英亩,大幅提高了缅甸水稻产量水平。


图二、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明天种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良种+良法’配套是农业稳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在品种选择上,更注重其稳产性强、对缅甸气候的抗逆性好等特点,对于产量,我们则需要分步实施。已经基本实现第一阶段产量达150箩/英亩的目标。但产量要进一步突破,则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配套,为此,我们建立了科技服务体系,培训当地的农业院校毕业生,并且在乡镇每年组织农民会议超过1000场次,推广适合缅甸农民简单易操作的种植技术,在不增加化肥投入的情况下,科学施肥。在病虫害方面,变治病为防病,进一步弱化‘靠天吃饭’的外在因素限制。”缅甸长城明天高科技农业总经理蒋银涛这样说。


目前,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在伊落瓦底省、西勃固建成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在不增加农药化肥用量的前提下,实现产量翻一番,利润翻2-5倍的总体目标。2021年水稻新品种GW11年推广面积超12万英亩。约有3万户农户受益,户均年增收200万缅币。2022年预计推广面积20万英亩,努力实现2025年50万英亩的目标,预计使12万家庭享受科技增收的成果。


图三、缅甸农业部部长U Tin Htut Oo赴公司生产基地考察


图四、李长青先生与农民考察交流


谈到对未来的科研布局时,李长青董事长兴奋地说:“在水稻品种布局上,我们的目标是每两年推出一个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2022年,我们将有抗黄叶病毒病的绿豆品种正式投入市场,这一病害是绿豆的“癌症”,这是我们与江苏省农科院、缅甸DOA、耶津大学多方合作,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攻克,今年将正式投放。我们合资公司的宗旨是“用科技让缅甸广大农民受益”,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助力缅甸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更多新闻



点击分享、点赞、在看缅甸祈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