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丨治国理政“第一能力”,这五年情况如何?

2017-10-15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 战略决策力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能力”

◆ “战略预见力”全面提升

◆ “战略决断力”全面提升

◆ “战略应对力”全面提升

◆ 获取《瞭望》十九大系列报道,请关注瞭望微信


治国理政“第一能力”锻造很不平凡五年

文/韩保江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不仅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又都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而且更说明我国战略决策力的全面提升


  战略决策力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战略决策力的全面提升。从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分析重大战略机遇期的条件和内涵发生的新变化入手,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议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国防、科技、内政、外交各个领域具体战略安排,形成了“国际”与“国内”并重、“宏观”与“微观”兼备、“长期”与“短期”兼顾、“预警”与“应对”一体的全新“治国理政战略体系”。不仅使我们能够从容应对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而且为我们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了必要条件。


“战略预见力”全面提升


  治国理政“第一能力”的全面提升,首先体现在党中央“战略预见力”的全面提升上。科学战略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能够洞察和把握大趋势,具备卓越的战略预见能力。善于把握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领导力的重要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这里的“势”讲的就是大趋势。之所以要把握大趋势,顺应大趋势,就是因为趋势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反映的是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高度重视研究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科学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等积极因素,以及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风险因素,及时调整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明确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优先发展周边外交、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新的战略构想。这些“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对外战略决策,不仅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有利于为我国将开启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研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尊重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和尊重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思想,进而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尤其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全面从严治党“刮骨疗毒”,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固本祛邪”,以及环境治理的“雷霆行动”,不仅彻底革除了党和社会肌体上的“毒瘤”,而且祛除了阻碍和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病灶”。这些“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国内战略决策,不仅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扫清了障碍,而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战略决断力”全面提升


  治国理政“第一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样体现在党中央“战略决断力”的全面提升上坚持问题导向,知行合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领导力的又一重要表现。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城乡“二元经济”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同时,在党的自身建设上也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干部贪腐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迎着困难上,敢啃硬骨头。“言必信,行必果”,知行合一,做出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根本和长远利益的战略抉择:


  一是本着“打铁还需自身硬”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从抓全面从严治党入手,通过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了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纪律通过“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力反腐,清除了一批党内阴谋家、野心家和腐败分子,纯洁了党员领导干部队伍;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素质,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针对经济新常态下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等传统动能的衰减,果断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要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等问题,统筹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三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铁腕”治理生态环境,出台了有史以来最严的制度、既严格惩处各类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事件,又严格督查处理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不作为。


  四是为了破解民生难题,实现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中央顶着压力推进公车改革,不新建任何楼堂馆所,坚决压缩公共开支,不断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向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扶贫济困等领域的投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落下”,每一个贫困人口都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五是为了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创新创业,稳定发展预期,党中央不仅旗帜鲜明地倡导建立“清”、“亲”新型政商关系,而且旗帜鲜明地保护各类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连续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和《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等文件。


  六是为了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党中央在原有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四大板块”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创新性地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举措,进而形成了“带块”协同联动的新的“全国一盘棋”发展格局


  七是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大刀阔斧推进军队体制改革。经过五年来的“凤凰涅槃”,军队领导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迈出坚实步伐,联勤保障改革完成关键跨越,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完成体系性重塑,配套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发展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保卫国家安全,实现国家统一的绿色长城更加坚如磐石。


“战略应对力”全面提升


  治国理政“第一能力”的全面提升,还体现在党中央“战略应对力”的全面提升上处变不惊、沉着应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领导力的又一重要表现。


  “处变不惊”实际上考验的是战略定力,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国际社会的“修昔底德陷阱”争议和担忧,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用“天塌不下来”来形容我们的战略自信。这种战略自信既来自“我国对世界的依靠、世界对我国的依靠”的“双重加深”这一国际关系的理性认知,又来自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思维”。同时还来自我们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社会发展新共识。


  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新的区域分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提出“不以GDP论英雄”的号召,强调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沉着应对”更讲的是智慧和方法。领导中国这样一个迅猛发展的大国,光有战略定力还不够,还必须拿出办法,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面对空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重重困难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汲取智慧,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论》和《矛盾论》武装头脑,改造世界。同时坚持“问计于民”,充分发挥各类智库的参谋作用,特别是始终以开放的胸怀,认真向世界学习,不断吸取发达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正是如此,我们不仅找到了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办法,而且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41-42期


延伸阅读

☞ 瞭望丨非凡五年,触摸国家力量

☞ 瞭望|在脱贫一线感受内生动力

☞ 瞭望 | 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 瞭望 | 为什么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 瞭望 | 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 瞭望 | 以大作为成就大方位

☞ 瞭望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阶段”

☞ 瞭望 |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体系

☞ 瞭望 |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境界

☞ 八项规定这五年,落实情况如何?

☞ 梳理|十八大以来我国22项重大工程

☞ 综述|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工程巡礼

☞ 瞭望丨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逻辑

☞ 瞭望 |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 瞭望 | 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推向纵深?

☞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十九大”获得系列报道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