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若即若离,英欧关系来龙去脉

2016-06-25 记者/桂涛 瞭望

 此次公投,只是百年来英国“亲欧”与“疑欧”两种政治倾向的又一次激荡与对决

 近代历史上,英国一共举行过三次全民公投,其中两次涉及英欧关系

◆ 英国虽然对欧洲“犹豫、摇摆、矛盾、迷茫”,但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与欧洲真正一刀两断

 即使离开了欧盟,英国也绝不会和欧洲形同陌路。英欧可能会选择“挪威模式”或“瑞士模式”

 短期内英国脱欧或致其GDP到2020年减少3%,长期看,英国脱欧后GDP或减少5%

  

  英国与欧洲大陆应该保持何种关系?23日举行的历史性的脱欧公投,就这个古老的问题给出了英国人的最新答案。根据公投最终结果,51.89%的英国人选择脱离欧盟,48.11%的人选择留欧。

  

  由此,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盟。此次投票结果意味着英国和欧盟长达43年的“婚姻”面临结束


6月23日,工作人员在英国卡姆登市政厅内统计选票 

 

  事实上,从历史、现实利益、公决程序等多个层面观察,最符合英国利益的结果是:英国挟“脱欧公投”倒逼欧盟改革,实现“以退为进”,从而最终留在一个改革后的欧盟中以获取更大权力。不过,尽管此次英国人在公投中真的选择了脱欧,但是英欧之间也很难真正说再见

  

历史:英欧始终“若即若离”

  

  纵观英欧关系史,“欧洲问题”,即英欧之间是何关系的辩论,始终是英国政治议程上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二战后导致英国政党内部分歧和党派之争最多的政治议题。

  

  此次的全民公投,只是百年来英国“亲欧”与“疑欧”两种政治倾向又一次的激荡与对决,是在英国久负盛名的实用主义政策下诞出的“分享欧洲一体化好处”与“避免承担一体化义务”两种情绪的又一次纠结

  

  一水之隔,民情迥异。一条浅浅的英吉利海峡让英伦三岛始终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就像一只巨帆孤悬海外。英国人有意无意以岛国身份为出发点的意识,形成了独特的盎格鲁-撒克逊的安全观与利益观,在政治文化上与欧洲隔着一条明显的界限。

  

  特别是二战带给英国和欧洲大陆不同的教训,强化了这条界限:欧洲大陆在战后开始限制主权国家和民族主义的扩张,寻求国与国之间更广泛的合作,避免当年因德法冲突与对抗带来的战争悲剧;英国则认为,正是与欧洲在地理上的隔离,让英国免遭被外敌占领的灭顶之灾,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疑欧”情绪得到加强。

  

  因为历史发展轨迹不同、特定的政治经济理念,以及现实利益的诉求,在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始终“若即若离”。欧洲共同体成立之初,英国始终“冷眼旁观”,直到1973年才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其后英国拒绝成为申根区和欧元区成员这两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英国其实是“身在欧洲心不在”,在涉及向欧盟让渡主权的问题上,总会出现一些抵制,保守主义特征明显。特别是过去数十年中,英国公众对欧盟制定的单一货币、统一欧洲等宏伟目标反应冷淡,参加欧洲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不足30%,是欧盟成员国中投票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历史上,实行代议制的英国一共只举行过三次全民公投,其中两次涉及英欧关系1974年——即英国加入欧共体仅仅一年后——取代保守党政府的工党政府就开始与欧共体重启谈判,以纠正对英国“不利的”加盟条件,并于次年就是否保持欧共体成员国地位举行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全民公决。

  

  虽然1975年的全民公决让英国保持了欧共体成员国地位,但对欧盟始终缺乏热情的英国,逐渐成了欧洲一个“勉强的伙伴”。析其原因:

  • 一方面是英国对没有成为欧共体六个创始成员国之一始终耿耿于怀,因为欧共体最初的条约和策略框架,都是为解决创始国之间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设计,尤其照顾到法国和德国的利益;  

  • 另一方面,因为英欧之间在政治和文化传统上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英国的“议会主权”观念(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享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与欧洲联盟法的“最高效力”原则产生冲突;再如,作为英国国家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理念”,追求加强欧洲单一市场的发展,反对欧盟在一些领域加强规制,更反对侵蚀国家主权、在政治上更紧密、联邦式的欧洲一体化。

  

  事实上,从19世纪末开始,特别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实力不断下降,在经历“从岛国到‘日不落’帝国再到中等强国”的兴衰后,不得不逐渐调整自己曾经对欧洲大陆的“光荣孤立”政策,开始向欧洲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李靖堃认为丘吉尔“三环外交”思想(即英联邦和英帝国为第一环,英美盟友关系为第二环,联合起来的欧洲为第三环)的提出和后来的逐步调整,就是英国向欧洲靠近的现实主义外交的突出体现。今天,“三环外交”思想已经成为英国外交政策之根本,欧洲成为英国外交中的重要组成。


利益:英欧之间的“强磁铁”

  

  在“脱欧”与“留欧”两个阵营的对垒中,支持“脱欧”者认为,离开欧盟会减轻英国对欧洲援助的负担,赋予英国更完整的主权和更大的自主性,在眼下欧洲陷入的这场中东难民危机中能“独善其身”;支持“留欧”者则警告,脱欧将造成英欧“双输”,会引发英国股市崩溃、房价暴跌、劳工短缺,伦敦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将被严重动摇。

  

  而仔细梳理历史就会发现,不管英吉利海峡上的风向如何、风力如何,英国这艘帆船,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驶出过欧洲海港的怀抱。

  

  从古罗马人征服英格兰、将其作为古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到1066年欧洲诺曼人入侵英吉利、封建君主制在英国建立;从二战战事中英国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冷战”中携手欧洲对抗苏联,到1975年英国人投出超过67%的赞成票保持欧共体成员国地位,英国虽然对欧洲“犹豫、摇摆、矛盾、迷茫”,但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与欧洲真正一刀两断。

  

  “疑欧主义使英国的相当一部分人希望远离欧洲,而与欧洲之间巨大的现实利益又让英国每每在国力衰落时选择靠近欧洲,两相博弈,造成了英欧之间虽然走不近但也分不开的现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前驻英大使马振岗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巨大的经贸利益是英欧之间一块强有力的磁铁。经济上看,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英国与欧盟国家的年贸易额超过4000亿英镑,占英国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同时,欧盟既是英国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也是英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就业方面,有约350万个工作岗位与英国的对欧贸易有关

  

  退出欧盟,意味着英国向欧盟的出口有可能重新受到英欧间贸易壁垒的制约,其吸引国外投资的能力及与之相关的就业也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英国若脱离欧盟这个拥有5亿人口的巨大统一市场,短期内英国经济发展会受到冲击,英镑出现跌势、贬值,应不意外;而失去第二大经济体的欧盟也将遭受一场强度不低的金融震荡。

  

  据经合组织(OCED)预测短期内英国脱欧将导致其GDP到2020年减少3%,并导致其他欧盟成员国GDP相比英国留在欧盟内的情况减少1%;长期看,英国脱欧后GDP将减少5%。

  

  也有专家认为,基于英欧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英国即使脱欧,也仍将通过与欧盟的谈判,享受到此前单一市场中零关税、非关税壁垒的待遇。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英语学院副院长王展鹏认为,从经济上看,不管脱欧与否,英国与欧盟之间基本经济制度的大架构可能不会改变。

  

  舆论认为脱欧后,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可能会选择“挪威模式”或“瑞士模式”。挪威与瑞士均非欧盟成员国,前者是欧洲经济区成员国,对欧贸易上享受零关税,人力和资金可以自由流动,成员国对本国的经济政策有更大的决策权;后者与欧盟就特定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同样享受到了进入欧盟共同市场的好处。

  

  但李靖堃认为,如果英国选择退出欧盟,不管与欧盟签订哪种形式的贸易协定,都不太可能像“脱欧派”预计的那样,既可保留与欧盟国家原有的经贸关系,又可不受欧盟条款的制约。

  

  “相反,像目前的挪威和瑞士一样,英国仍需遵守欧盟的许多规则,但却失去了对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她说。

  

程序:史无前例、冗长复杂

  

  英国公投结果是脱欧,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成员国选择退出的情况,可以说是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沉重一击。但事实上,根据现有规则,英国公决结果赞成脱欧、英欧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相关条款开始协商脱欧条件及英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新关系,这一系列史无前例的谈判将至少持续两年

  

  唯一能确定的是,即使离开了欧盟,英国也绝不会和欧洲形同陌路。英国政界的一些人有这样的意识:欧洲不仅是英国今后多年最大的市场,而且永远是其地理上的近邻。

  

  而英国在退出欧盟与世界其他地区既有的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也面临与包括美、中、日等在内的各方进行艰难而复杂的贸易协定谈判,用卡梅伦的话说,脱欧将使英国进入“长达十年的不确定期”

  

  有“留欧派”人士在公投前就已放话,即使全民公决赞成英国脱欧,英国下议院中保守党和工党的“留欧派”议员也会利用人数上的优势联手操控立法权阻止脱欧实际发生。

  

  应注意到的是,此次公投结果并没有法律效力,脱欧仍需通过议会最终成型,因此“留欧派”这样的预测在理论上有可能出现,但在实践中,甚难会出现议员联手“逆人民意志而动”的情况。

  

  就在全民公决前,BBC曾向英国民众征集他们关心的与脱欧相关的问题,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答。这些问答包括:

——“如果脱欧,欧盟还会继续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吗?”“会。”

——“如果脱欧,英国今后还能再次加入欧盟吗?”“可以。”

——“如果脱欧,英国车牌上的欧盟标志需要取消吗?”“不一定。”

——“如果脱欧,英国还能继续参加欧洲歌唱大赛吗?”“可以。”

  

  从英国人的提问和专家给出的答案中可以看出,英国与欧盟之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不再是欧盟成员国,英国和欧盟也难避一种特殊关系。LW


原题为《英公投脱欧:想说分手不容易》 

 


外交部发言人谈英国公投“脱欧”

记者/靳若城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关于英国公投“脱欧”的提问时表示,中方注意到英欧关系公投结果,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她说,中方愿意继续同英国合作,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取得进展,同时也会继续积极发展同欧盟关系。

  

  华春莹说,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英和中欧关系,支持欧洲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希望英欧通过相关谈判早日达成协议。“一个繁荣与稳定的欧洲符合各方利益。”

  

  在回答关于英国公投“脱欧”对中英经贸关系影响的提问时,华春莹表示,英国选择脱离欧盟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对中国与英国的关系。“对于中方来说,我们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中方重视发展同英国的关系,愿同英方共同努力,维护好、发展好中英关系。中方愿与英方继续合作,推动两国务实合作继续取得进展。”

  

  “现在各方都面对一个新的现实,那就是一个没有了英国的欧盟和一个脱离了欧盟的英国,我们希望英欧通过相关谈判早日达成协议,实现平稳过渡。”华春莹说,对于欧盟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中方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愿意看到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对中欧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华春莹说,英国公投选择“脱欧”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有关国家都需要时间对这个新情况进行认真研究。

  

  在回答关于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的提问时,华春莹说,中方一贯尊重其他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这是英国人民的选择、卡梅伦首相的选择,我们表示尊重。”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26期

原题为《英公投脱欧:想说分手不容易

相关阅读

☞ 脱欧公投在即,英国“去留”都是问题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