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冲突一周年回望之三:全球地缘政治动荡何时能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Author 陈昶道

*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

分裂的世界:俄乌引发的地缘动荡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欧关系瞬间跌至冰点,而誓言在特朗普之后“将美国带回全球舞台”的拜登政府则趁势拉拢西方盟国,以此为契机炒作“全球民主同盟”的概念。然而,在西方国家之外,这场冲突引发的割裂远多于“看起来很美”的所谓团结。


在西方国家内部,各国针对此次冲突的观点从未获得完全统一。早在冲突爆发前,大部分欧洲北约国家并不认为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称,大多数北约国家并不相信美国提供的情报,拒绝相信俄罗斯会发动军事行动,一位法国安全顾问表示:“美国情报部门并不是一个随时可靠的信源,它容易受到政治操控。”更重要的是,以法德为首的欧洲国家并不乐见美国的手伸得如此之长,认为欧盟应该在此类欧洲内部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朔尔茨和马克龙频繁前往莫斯科,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


欧洲多国领导人于2022年6月集体到访基辅,来源:NPR News


而在冲突爆发后,美国与欧洲诸国在援助规模上的严重不协调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质疑。外交关系协会在文章中指出,美国承担援乌金额的大头让许多共和党感到不满,他们认为这是欧洲在本区域事务上再次尝试“搭美国便车的”铁证,许多人要求在美欧之间更公平地分担责任:要么欧洲国家大幅提升援乌金额,要么美国减少金额。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大选中,这很容易成为拜登批评者的素材。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在研究文章中表示,过去十年中,尤其是在特朗普时期及之后,欧洲主权和战略自主的概念再次成为欧洲各国辩论的核心。但现实情况是,俄乌冲突的发生以及美国对援乌行动的领导仍证实了美国力量在欧洲的中心地位,这让许多欧洲国家感到不满。在现实主义角度,由于欧俄事实上实现了彻底脱钩,欧洲过去利用俄罗斯这个“砝码”实现在美俄间保持微妙平衡的机制也彻底失效,倒向美国又成为了几乎唯一的选项。而随着欧洲国家完全放弃对俄罗斯天然气及石油的进口,欧洲能源价格在短期内发生飞涨,尽管这个罕见的“暖冬”让大部分国家幸运地避开了能源危机,但是欧洲能源供应链地安全性仍不可避免地令多国产生担忧。总而言之,俄乌冲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断送了欧洲的战略自主性,以法德为首的欧盟国家并不乐见这一动向。


而在西方国家以外,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并不认同美国所编织的战争叙事。《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援引一名美国官员的话表示,在冲突爆发后,尽管在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有141个国家投票谴责俄罗斯,但其中只有33个国家参与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也并未如美国宣传的那样“遭到孤立”,该报道指出,在过去的六周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非洲和中东的九个国家受到了热烈欢迎,其中包括南非。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也并未因制裁而一落千丈,例如:印度政府本月宣布,自冲突爆发以来,该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增长了四倍。


2022年3月,印度街头一组织高举“俄印友谊万岁”的标语。来源:《华盛顿邮报》


许多国家并不认同以冲突为由实施单方面制裁的行为,认为此举是认为在全球制造分裂。“这(场冲突)并非如拜登经常暗示的那样,是所谓自由与独裁之间的斗争。”威廉·古莫德(William Gumede)向《华盛顿邮报》表示,他曾创办并领导总部位于约翰内斯堡的民主工作基金会。他还指出,南非、印度和巴西拒绝加入拜登所谓的“全球联盟”,“这是十几年来(我们)对美国及其盟友日益积怨的结果,这些国家对解决全球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越来越失去兴趣。当西方国家忙于制裁其他国家时,新冠疫情以及特朗普对非洲的‘明确蔑视’进一步加剧了我们对西方的不满情绪。”


所谓“全球民主联盟”的暗示也很难站得住脚。印度前外交大臣坎瓦尔·西巴尔 (Kanwal Sibal) 在采访中表示,他不同意西方的说法,即“如果要维护民主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以及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那么对抗俄罗斯是道义上的当务之急。”他以北约对塞尔维亚的轰炸、冷战期间美国对独裁统治的支持以及伊拉克战争为例,认为美国违反了同样的原则。他还表示:“世界其他国家事实上将此视为一场欧洲的战争,我们并没从中看到西方所呈现的‘全球(价值观)冲突’”。当提到冲突带来的经济震荡时,他表示这主要是西方单方面的制裁行为导致的。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考察全球新兴大国的普通民众对这场冲突的看法。结果显示,即使许多西方人认为,这场冲突暗示即将到来的国际秩序是东西方、民主与威权主义之间的冷战两极格局的回归,但大多数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民众倾向于从国家利益而非普遍原则的角度来看待此事。因此,这些国家更倾向于拒绝“选边站”,即使新兴大国认同西方,它们也往往会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这项研究认为,这部分是由于西方国家忽视了其他对这些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的危机,例如,西方虚伪的言论在乌克兰和叙利亚难民受到的区别对待中最为明显。


新的一年,和平还有多远


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二个年头后,和平还有一线希望吗?答案就隐藏在战线和各方领导人的讲话中。2月21日,普京在俄罗斯联邦议会发表国情咨文。在这次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普京对西方国家的制裁行为以及援乌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重申“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保护我们历史土地上的人民,确保我们国家的安全,消除2014年政变后在乌克兰掌权的新纳粹政权的威胁”。在演讲的后半部分,普京宣布俄罗斯将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份条约由两国首脑于2010年签署,规定两国核弹头数量不能超过1550枚,这也是俄美之间现存最后一项军备控制条约。


2021年红场阅兵彩排中的俄罗斯战略导弹发射车。来源:《纽约时报》


卡内基和平研究会的研究员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认为,普京此番演讲除了又一次加码“核讹诈”以外,还证明“他认为他有继续战争和对抗西方的储备…他并未准备结束这场灾难,他还会继续打下去。”《国会山报》则分析称,普京不再将这场冲突描述为解放乌克兰的特别行动,而是将其升格成一场针对西方文明的生存战争。因此,普京的战略似乎是维持目前的消耗战,并鼓励俄罗斯人适应这一“新现实”。换言之,普京并未在发言中就停止“特别军事行动”或者进入和谈画一条明确的“终止线”,在前线战况发生明显变化之前,俄方获将继续目前的策略。


而在乌克兰一侧,拜登在普京发表完国情咨文后也于华沙发表了一通演讲,其核心观点有二:1. 美国及其盟友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动摇,北约不会分裂,“我们不会厌倦”。2.这场冲突不仅是俄乌之间的冲突,更是捍卫自由的战争,“世界民主国家将在今天、明天和永远捍卫自由”。由是观之,双方领导人都在为这场冲突“升格”,将之由两国之间的冲突上升至价值观甚至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一方面是出于宣传和动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俄美对于其真正的战略目标仍未作出明确划定,战争结束的时间仍然是模糊的。


与此同时,美国的底线是相对清晰的,即不能容忍俄罗斯完成对整个乌克兰的实控。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1994 年初在外交事务中将健康稳定的乌克兰描述为制衡俄罗斯的关键力量,他写道:“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帝国,但如果乌克兰被收买然后从属,俄罗斯就会自动成为一个帝国,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但就目前的力量对比而言,俄罗斯军队在未来一年中彻底击败乌克兰军队的可能性很小。


在各方中,战略目标最明确的是乌克兰,即收回2014年以来丢失的所有领土。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在2022年7月接受美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在目前与俄罗斯的冲突中,“全乌克兰的计划是将俄罗斯联邦占领的领土彻底去占领化,并恢复国际公认的边界,那是1991年的,而不是2014年,也不是2022年2月24日。最终的目标是乌克兰的胜利,并恢复1991年的边界。”但他同时也指出,军事局势的“冷却”是有可能的。


截至2023年2月俄罗斯控制下的乌克兰领土概况。来源:《纽约时报》


在俄美双方的战略目标都相对模糊时,乌克兰清晰的战略目标是否相对容易达成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由于焦灼的战事静止数月的战事正大量消耗西方国家的援助,各国都希望乌军能够在接下来的春季再次发动类似去年九月的战略反击,尽量收复失地。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防长奥斯汀在慕尼黑安全峰会上表示,乌克兰春季可能发动的反攻“很有可能在战场上产生重大影响并确立主动权”。


但在军事上这并非稳妥。由于双方都在东部战线的巴赫穆特地区投入重兵,而俄国军队依靠人数优势已经在今年1月取得一定突破,若抽调预备队在别的方向发动进攻,恐将导致巴赫穆特陷入包围。《华盛顿邮报》援引两位美国官员的话表示,尽管美方认为巴赫穆特在军事上并无太大价值,即使丢失也不会让乌军伤筋动骨,但泽连斯基认为此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其若失陷将对乌克兰士气造成打击。


乌军的谨慎作风与西方国家日益急迫的心情逐渐出现背离。《华盛顿邮报》称,面对一个俄罗斯这样一个“不透明、冷酷无情的对手”,华盛顿的战略家们急于避免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位研究者表示,俄美冲突双方都需要进行更现实主义的考量:“俄罗斯人几乎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实现其政治目标…但乌克兰今年也非常、非常难以将俄罗斯人赶出乌克兰的每一寸土地。这并不是说它不可能发生…但它异常困难。这基本上需要俄罗斯军队的崩溃。”


乌克兰战场上一辆被击毁的坦克。来源:《纽约时报》


因此,在乌克兰一次次强调其“彻底恢复1991年的边界”时,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西方可能会劝说其降低目标,以求快速从冲突中抽身。一名知情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美国情报官员得出的结论是,夺回戒备森严的克里米亚半岛超出了乌克兰军队的能力范围。乌克兰的目标与能力之间的差异引起了欧洲的担忧,即乌克兰冲突将无限期持续下去,从而使西方在应对其他挑战(如高通胀和不稳定的能源价格)时不堪重负。在这种背景下,一位白宫官员向《华盛顿邮报》表示,他们正在寻求“最佳方案”:授意乌克兰在未来几个月内尽可能多地夺回领土,然后在谈判桌上与普京坐下来谈判。但毕竟作战的主力仍是乌克兰军队,在乌克兰已经将“收复全部失地”的高调目标访诸全球后,依靠坚决抵抗俄军迅速建立起威望的泽连斯基政府又有多大可能性接受和谈的方案呢?


由是观之,在俄乌冲突爆发整整一年后,冲突各方都未能接近各自的战略目标,而沟通的大门虽然仍然存在,但门外刚刚走出新冠阴霾的世界已经陷入了又一次分裂。无论如何,旷日持久的冲突已经在这片原本富庶的土地上上带来了无数惨烈的人道主义灾难。但愿在未来的一年里,各方能够如同中方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所说,继续争取政治解决,争取给和平一个机会,给这片东欧文明的发祥地一束远离硝烟的阳光。



参考文献


1. Jonathan Masters and Will Merrow,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How Much Aid Has the U.S. Sent Ukraine? Here Are Six Charts., https://www.cfr.org/article/how-much-aid-has-us-sent-ukraine-here-are-six-charts

2. Stephen Sestanovich,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How Countries Have Kept Up Domestic Support for the War in Ukraine, https://www.cfr.org/in-brief/how-countries-have-kept-domestic-support-war-ukraine

3. Matthias Matthij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Ukraine Could Become an EU Member. What Would That Mean?, https://www.cfr.org/in-brief/ukraine-could-become-eu-member-what-would-mean

4. Jonathan Master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 Ukraine: Conflict at the Crossroads of Europe and Russia ,https://www.cfr.org/backgrounder/ukraine-conflict-crossroads-europe-and-russia

5. Thomas Graham,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Ukraine Has Held Off Russia’s Invasion—So Far. Here’s How. https://www.cfr.org/in-brief/ukraine-has-held-russias-invasion-so-far-heres-how

6. Statista, Estimated direct losses from damages to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from the Russian invasion in Ukraine as of December 2022, by type,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303344/ukraine-infrastructure-war-damage/

7. Reuters, External backers pour billions into Ukraine to counter war damag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external-backers-pour-billions-into-ukraine-counter-war-damage-2023-02-17/

8. SERGII MARCHENKO, TIME, What Russia's War Is Costing the World, https://time.com/6246070/russia-war-costing-the-world/

9. Julia Horowitz, CNN, Ukraine’s economy shrank by more than 30% in 2022, https://edition.cnn.com/2023/01/05/business/ukraine-economy/index.html

10. The New York Times, Live Updates: Ukraine Anticipates Surge in Russian Attacks on Eve of War’s Anniversary,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3/02/23/world/russia-ukraine-news#heres-what-you-need-to-know-as-ukraine-prepares-for-the-anniversary-of-the-war

11. Liz Sly, the Washington Post, A global divide on the Ukraine war is deepening,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3/02/22/global-south-russia-war-divided/

12. Ishaan Tharoor, the Washington Post, A year after invasion, has Russia already los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3/02/17/russia-strategy-one-year-lost/

13. Michael Schwirtz, Anton Troianovski, Yousur Al-Hlou, Masha Froliak, Adam Entous and Thomas Gibbons-Neff, The New York Times, Putin’s War,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2/12/16/world/europe/russia-putin-war-failures-ukraine.html?action=click&pgtype=Article&state=default&module=styln-russia-ukraine&variant=show&region=BELOW_MAIN_CONTENT&block=storyline_flex_guide_recirc

14. The New York Times, Maps: Tracking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2/world/europe/ukraine-maps.html

15. BBC, Has Putin's war failed and what does Russia want from Ukrain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6720589

16. BBC, Putin promotes Russian escalation in annual speech,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4720695

17. COLIN MEYN, The Hill, What Putin’s speech reveals about his plans in Ukraine, https://thehill.com/policy/international/3868657-what-putins-speech-reveals-about-his-plans-in-ukraine/

18. Timothy Garton Ash,Ivan Krastev,Mark Leonard,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United West, divided from the rest: Global public opinion one year into Russia’s war on Ukraine, https://ecfr.eu/publication/united-west-divided-from-the-rest-global-public-opinion-one-year-into-russias-war-on-ukraine/

19. President of Russia, Presidential Address to Federal Assembly, 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transcripts/7056

本文版权归“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欢迎关注公众号!微信编辑:昕昕如有投稿,请直接发至xinyanyan@fudan.edu.cn或zhongmeihuxin@163.com。一经录用将有稿费奉上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精英讲坛的联动运作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学术权威分析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