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下调年度GDP增长预期,高通胀下消费“通缩” 孙立坚:宽松货币政策仍将继续,日本结构性问题突出

孙立坚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2-10-10

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世界经济展望》,其中,日本的增长率预期被下调0.7个百分点至1.7%。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曾警告称,日本的经济前景存在非常高的不确定性。至于应对的手段,他表示,日本央行正在密切关注货币走势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再次强调央行准备根据需要加大刺激力度,以支撑脆弱的复苏。

然而,“鸽”派到底的日本央行,并没有达到它预想中的效果。不仅与预想的效果有差距,更重要的是,日本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歧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日元的恶性贬值。即便如此,日本央行依旧坚持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并表示,如果需要,将不会犹豫采取更多宽松措施。在货币政策决策上始终特立独行,日本能否重拾复苏动能?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21世纪经济报道》栏目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


Q1

日本6月整体物价同比上涨2.4%,比4月和5月的2.5%略有收窄。6月整体物价环比上涨0.1%,小于5月的0.2%。您认为当前日本通胀是否有见顶的迹象?日本内阁府预期2022年度消费者物价包括生鲜食品的综合指数将较上年度上升2.6%,您认为通胀将会如何影响日本经济的复苏?

孙立坚:这是发达国家普遍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够达成既定的经济目标。尽管很多人都在怀疑日本的经济政策的效果,但日本央行还在坚持量宽的货币政策,可能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真正能解决经济萧条的方法。从日本央行的视角看,其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两方面因素:首先,涨价是来自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不是国内需求复苏带来的结果。日本的自然资源严重依赖海外的进口,所以地缘局势的不稳定以及全球生产资料价格冲击将对日本的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其次是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如今日本第七波疫情来势汹汹,导致很多生产资料无法完成生产,而且物流环节也不畅通导致价格上涨。日本央行不想火上浇油,因为加息可能使得股市大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家庭部门财富缩水,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市场活力。

不可否认,“安倍经济学”运行期间,尤其是它三支箭中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给上市公司改善了营商环境、让大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创造就业的场景都出现了一些改善。所以,日本央行想坚持这一宽松货币政策来“扩大战绩”,可实际上,更多的中小企业要达到这种预期效果是很难的,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主要是让上市(大)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提高加杠杆的能力,再加上它们在海外市场的投资机遇,会带来它们业绩的复苏。但日本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上市,想要达到大企业这样的效果往往很难。另一方面,当前日本大企业的供应链与合作伙伴并非来自国内的中小企业,再加上受外围疫情的影响国内旅游、消费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为此大打折扣。美国国内的严重通胀,促使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日元大幅贬值,日本的出口能力反而受到负面影响, 因此未来继续想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和“安倍经济学”来扩大战果,确实有点难。

此外,“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中的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朗的原因在于日本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结构,这让日本企业产生了后继无人的担忧。由于人才短缺,日本很难再聚焦于工匠型产业的竞争,而把精力放在结构性转型上,例如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带动内需,给服务业的场景增加活力等。但就目前来看,日本的经济低迷,提升服务业的难度加大。主要原因是服务业更多是面向国内市场,但日本国内不敢消费的通缩思维并未改变。若如此,即便是投入大量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的服务业也很难实现繁荣。

日本央行不想因为短期的经济指标未达预期就改变宽松货币政策的方向,更希望保持央行货币政策的连贯性。而且考虑到要解决国内流动性问题,日本央行更不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日本央行方面认为,只有解决流动性问题,才能有机会达到“安倍经济学”三支箭的目标。


Q2

 日本经济复苏面临动力不足问题,在2019、2020连续两年萎缩后,2021年日本经济仅实现1.7%的缓慢扩张,如今日本又将本财年GDP实际增长从3.2%下调至2%。您认为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否达到目标?日本还有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吗?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迎来成员换血,“鸽派”成员卸任并由两位“鹰派”新成员接替。这是否会影响日本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孙立坚:是否能够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主要看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决策,虽然现在新加入了两名“鹰派”成员,但黑田东彦为人非常强势,只要他没有动摇继续实施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的想法,那么就代表着日本央行不会动摇,日本央行决策不完全像美国那样,通过投票制来做决定的,而是黑田东彦个人的影响力很大程度决定了日本央行最后的抉择。

现在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实行的问题就在于,国债基本上都在市场手里,由于经济下行大家都不愿意抛售国债让央行能够通过接盘国债而将资金送出来,政策的实施缺少渠道。渠道的缺失实际上就是技术的问题,但是黑田东彦也许会认为渠道的缺失实际上就是技术的问题,而技术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突破口。如央行可以尝试购买共同基金的方式,即通过市场的渠道而不是通过政府特殊财政的渠道向社会投放流动性。但现在的问题是市场有钱但并没有出现消费和投资的回暖而循环起来。日本央行认为这是通缩思维造成的,只要物价、股价能上扬,情况自然会好转起来。这也是它们至今为止坚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动摇的理由。黑田东彦找到渠道的方式还有一种我们中国很少介绍的“异次元”的货币政策,即从数量和价格等多维度上来实施被称为QQE的货币政策。但是解决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对全世界的央行行长来讲都是一个烫手山芋,它涉及非常具体和复杂的技术问题,有时还要考验行长的勇气和避免错失良机的决断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现在要想找到一个更有能力、可以替代黑田东彦角色的人选确实是很难的,所以黑田东彦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继续保持他的强势。


Q3

日本家庭消费连续3个月同比下滑。政府为了防止日用品涨价造成消费低迷,将实施主要内容为面向家庭的节电积分制度和抑制农户所用肥料价格的物价上涨对策。通过涨薪和补贴的手段来挽救低迷的消费,您认为政府这一手段是否治标不治本?消费低迷的情况是否能够扭转?

孙立坚:日本政府提出补贴,以及鼓励涨薪的做法,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当前日本的问题其实是通缩型消费思维没有改变,最核心的原因是日本少子化、老龄化的结构性问题。只有进行结构性改革,日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比如,人口开放政策,大量引进海外年轻有为的人才,或者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充分去享受家庭带来的快乐。那么出身率(尤其是大城市)就会明显改善。但这一切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更不可能短期会因此出现人口结构的优化。

如果要解决当前的通胀问题,还取决于外围疫情的发展,以及美国的通胀能否得到控制。若美国通胀得到缓解,美国加息的步伐会放缓,届时日本的输入型通胀将会得到缓解,如此,日元的恶性贬值也将得到缓解。

Q4

日本连续11个月录得贸易逆差,当前日元汇率下跌,且进口额持续增长,日本是否很难凸显其出口优势?是否意味着日本很难因为日元贬值而增加出口?而对比韩元汇率同样下跌但其出口反而增大的情况,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当前日本疫情反弹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孙立坚:在贸易结构方面,与韩国主张贸易结构的多元化不同,日本的贸易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产业是材料和汽车。以汽车为例,疫情发生之后,汽车供应链受到限制,这对日本的贸易会产生沉重的打击。日本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尽管他们还是坚持自己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而不是轻易改变业务方向,但是不少大企业也引入了富有弹性的发展策略来应对目前恶劣的环境。例如丰田就有四个多元化的营销战略:第一,坚持整车生产的品牌效应,保持存量优势;第二,通过部件的销售走进国际市场,和中国等汽车生产大国达成合作;第三,做服务业,为合作方提供技术指导;第四,开发新能源,研究氢能源,日本认为氢能源是未来最具有社会友好性的能源。如此看来,日本进行的是纵向多元化发展,若上游没有订单,难以实现盈利,那么通过下游开拓和新经济相关的业态,其难度也将变得很大。日本坚持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若想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贸易结构,那么其效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出现。而且,日本产业发展的弊端在于缺少颠覆性的创新。

新一轮的疫情将让日本的经济雪上加霜。尽管日本政府继续会发放补贴的消费券,但国内消费还是难以重启,为此日本中小企业将缺少订单,这对日本央行实现日本经济走出通缩的目标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文根据采访音频和孙立坚教授补充修订编辑而成。

编辑 | 刘宣

排版 | 刘宣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