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智库聚焦:社会治理的“疫”时状态

FDDI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1-04-15


导  语


《国际智库动态》为复旦发展研究院国际智库中心编辑的刊物,编译自109家国外知名智库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开研究成果。旨在保持对国际智库前沿议题的持续关注,增进国内对海外一流智库的认识与了解,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领域的智库合作,同时为国内咨政研究提供参考。动态每月发布1期,从4月疫情特刊开始,我们将按照研究领域和主题分类,不定期编选部分观点内容,发布于本公众号,以飨读者。您也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您感兴趣的文章原文。





国际智库动态· 社会治理的“疫”时状态





流行病对低收入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及美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全球粮食安全计划高级顾问Julie Howard,Emmy Simmons

《新冠疫情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美国应该怎么做?》一文指出,低收入国家在新冠大流行中将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这些国家中没有参加社会保护计划的部分人口。低收入国家中约有80%的消费者依赖食品供应市场,而主要供应商实施的出口禁令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从而加剧粮食不安全的状况;边境关闭或加工延误影响了农产品的区域流动;失业将迅速削弱许多家庭的粮食购买力。与此同时,美国应当稳定食品市场并减少价格波动的情况,立刻向本国国民提供食物救济并全力支持3月下旬签署的《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包括适度的外国援助资金和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授权。借鉴中国利用“绿色通道”由周边农业地区向武汉地区供应食物的成功经验,美国可以提供财政和技术资源,帮助各国快速追踪受灾地区的农产品和投入物的供应。


预警和立即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美国卡内基国家和平基金会亚洲计划非常驻高级研究员Francois Godement

《与新冠疫情战斗:东亚对大流行的反应》一文指出,预警和迅速采取行动对于协调公众行动而言至关重要。中国是特例,因为若要阻止病毒在该国的进一步传播,只能完全封锁湖北省,且中国有能力迅速动员其医疗用品行业以支援该地区。但若想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更广泛地进行封锁和隔离,则需要采取与其他东亚国家相似的措施。文章对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对于新冠大流行的政策反应进行了比较概述,例如施行戴口罩、严格执行检疫、大量应用科学技术、大力动员医疗行业耗材等政策来防止病例增长等。每个案例研究都提供了在预期或危机期间举措的详细时间表。


在疫情上针对中国是危险的行为 

英国查塔姆学会主席Jim O'Neill    

《指责中国是一种危险的分散注意力的做法》一文指出,随着COVID-19带来的危机,针对中国的争论也随之展开。对许多政府来说,指责中国似乎是一种策略,用以转移民众对其准备不足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亦随之遭受越来越多的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威胁要撤回美国投注在WHO上的资金。在当前的危机中,作者认为各界应该尽力帮助WHO发挥其有效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作者提到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始于美国房地产泡沫危机,由美国国内储蓄不足而导致的危机中,许多国家遭受的伤害比美国还大,正如COVID-19对一些国家的打击比对中国的打击要严重得多。然而,尽管留下的伤痕依然清晰可见,世界上并无多少国家试图指责美国,相反地,许多人对美国近年来经济恢复增长感到欣慰。与其持续怪罪中国,应该更好地了解中国保持死亡率低于其他国家的方式以及诊断COVID-19的技术。鉴于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亦应该考虑中国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从而恢复其6%的GDP年增长率。  


COVID-19疫苗研制障碍: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

英国查塔姆学会全球卫生项目副研究员David Salisbury,亚太区项目主任Champa Patel

《COVID-19疫苗研制障碍: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一文指出,2020年1月10日,中国科学家在互联网上公布了COVID-19基因序列。随着至少80种不同疫苗的开发,许多国家政府将希望寄托于出现一个快速解决方案。然而,疫苗的研制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其一,疫苗开发通常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以确保疫苗在投入使用前安全有效;其二,疫苗开发中的瓶颈之一是从原则证明到商业开发,大约95%的疫苗在此步骤上失败;瓶颈之二是在疫苗生产的最后阶段,包括进行详细的测试以确保疫苗符合必要标准;其三,科学家可能不得不推迟对其他新疫苗的研究,并搁置现有产品的生产,转而投入COVID-19疫苗研发,这增加了其他基本疫苗短缺的可能性;其四,地缘政治也可能带来影响。应思考,生产疫苗的国家应该与其他国家广泛分享疫苗,还是应该优先考虑本国人口?此外,在某些政治制度中,公平分配COVID-19疫苗将是一项挑战。


疫情过后的三种基本情景 

西班牙皇家艾尔卡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ndrés Ortega    

《新冠病毒:灾后的趋势和景象》一文指出,疫情过后的国际社会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基本情景:其一,各自为政,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恢复存在着不同步性,可能会延缓经济复苏,引发金融体系危机;其二,国际协作,健康危机在中长期内持续存在,国际社会在抗击病毒和恢复经济方面进行广泛协作,并制定更多、更好的公共政策;其三,蒙混过关,危机在短期内持续存在,国际社会在医疗领域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合作,但在财政、经济领域缺乏协调,短期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动荡,但体系本身不会崩溃。   


新冠病毒和恐怖主义极为相似,不能让例外成为常态    

巴塞罗那国际事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Moussa Bourekba      

《新冠病毒与恐怖主义:当例外限制了规则》一文指出,新冠病毒和恐怖主义极为相似。首先,它们都是隐形的,不分青红皂白地袭击受害者;其次,一些国家的政府正在将病毒与战争相提并论;第三,与恐怖袭击一样,当前的大流行病也是一种特殊的、意外的事件,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加以制止;最后,两种现象所造成的威胁在时间上并不受限制,因为它们总是有可能死灰复燃。反恐斗争表明,即使在民主制度内,例外也可能成为规则。疫情过后,如何确保社会的法治秩序将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面对疫情,欧盟需要更多的时间、政治意愿和真正的欧洲团结  

俄罗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Marina V. Klinova      

《法国和欧盟如何努力消除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一文指出,大流行的爆发表明,各国开始被迫面对不可抗力造成的局势改变,并应对处理社会经济危机等负面影响。在超国家层面,欧盟当局也迅速做出反应,但他们需要时间、政治意愿和真正的欧洲团结才能采取实际行动。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应对危机和中止改革而采取的大规模社会和经济措施是强制性的,但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尚待评估,但很显然,欧盟需要更多资金和更大的权力来应对紧急情况。


东盟各国政府需要迅速投资于加强和扩展社会保障体系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Chen Chen Lee

《病毒爆发暴露了穷人社会保障的薄弱之处》一文指出,尽管东盟各国政府将致力于减缓病毒的传播,但利用这一机会重新评估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也同样至关重要。养老金、失业救济和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险是东盟的主要社会保障形式,主要受益者是薪资稳定的雇员。社会保障是减轻东南亚频发的自然灾害冲击影响的重要工具,在1997年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期间,社会保障在减轻不利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ovid-19不会是最后一次大流行,可能也不是最坏的一次。东盟各国政府需要迅速投资于加强和扩展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人民基本公共服务,例如卫生、教育、水和卫生设施的供给。


疫情封锁下的环卫工人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Shubhagato Dasgupta, Tripti Singh,Anju Dwivedi      

《疫情封锁下的环卫工人》一文指出,尽管工作条件不稳定,但环卫工人以安全、健康和尊严为代价为社会提供了必需的服务。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他们将进一步受到威胁。如果这些一线工人继续得不到足够的防护装备和安全设备,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严峻。为应对这次持续的公共卫生危机,大多数政策都集中在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上,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包括环卫工人在内的一线人员的保护。   


价格管制无济于事 

马来西亚民主经济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Carmelo Ferlito   

《价格管制无济于事》一文指出,在紧急时期,物价管制并不是抑制物价上涨的良好措施,导致最终的价格上涨的因素并非是由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供应短缺,而是旨在遏制通胀蔓延的政策。在马来西亚的行动管制令(MCO)期间,特别是“封国“伊始,人们对局势逐步恶化的恐惧,自然引发了囤积粮食的趋势。商品价格被不断增长的需求推高,又因MCO自身造成的供应链中断而进一步上涨。随着新的供应进入市场,紧张局势将能得到缓解,最终价格可以回到原有水平。如果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了价格,而物价管制形成的价格上限阻碍了其信息传递功能,其结果将是部分需求仍将得不到满足。与之相反,价格自由调整以适应新局势的优势为:其一,政府的价格管制需要执法机制及检控,这可能昂贵且耗时,而市场决定的价格不需要任何立法或执行机制;其二,更高的市场价格将抑制MCO初期出现的囤积冲动,鼓励节约;其三,更高的市场价格将推动供应链尽快作出反应。


如果不采取措施,全世界将有400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

智利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Alejandra Benítez U. ,Carolina Velasco O.,Rodrigo Vergara M.     

《新冠病毒:医疗和经济背景》一文指出,如果群体免疫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就能根除这一病毒。但这一感染比例并不明确,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感染数R0以及我们仍然不知道的其他因素(扩散状况、持续时间,死亡率等)。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疫苗,医疗系统将因病例激增而不堪重负。根据伦敦帝国学院的一项研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年全世界可能有400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因此,所有国家都采取了控制或延缓措施。   


世界上33%的国家将出现数十年来最差经济表现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经济研究所的应用经济学经济学家Marcel Balassiano

《占世界经济60%以上的64个国家/地区预计将出现数十年来最差的经济表现》认为,受新冠病毒影响最大的三个国家——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强大且重要的国家,GDP总和占世界18.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64个国家将出现1980年以来最差的经济表现(占总数的33%),占世界经济的61.2%;对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而言,历史增长率都是最差的。但对拉美一些国家而言,2020年不是GDP增长最糟糕的一年。总而言之,今年是世界经济极具不确定性的一年。   


国际组织需解决系统性弱点,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首席执行官Elizabeth Sidiropoulos    

《各国是否准备致力于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一文指出,新冠病毒是对全球多种公共产品的考验,包括金融稳定、贸易稳定、物流、通信与公共卫生。其长期后果可能是加速技术与监管的结合,因此还会影响“人权”这一全球性的公共产品。抗疫方面的国际合作存在明显缺陷。G20作为有重要影响力国家的组织,其行动对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有重要作用,G20各国需要达成短期内合作的共识。尽管其集体领导力可能难以保证,但可在G20各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推动合作。非洲采取的集体行动,包括在疫情爆发初期的预防措施、非盟和非洲疾控中心的指导、疫情基金的建立等,证明了非洲在过去二十年中为提供区域公共产品所做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与国际上一些政治化的辩论形成鲜明对比。国际社会需要解决国际机构的一些系统性弱点,支持较脆弱的国家和地区。



注:刊物所选摘的文章,仅如实、客观反映原作者观点和立场,并不代表刊物编辑部的观点和立场。 


内容编译丨陈芷婷、范芮、黄彬彬、吴信瑶、肖慧、黄嘉雯、颜思嘉、朱思窈、张雯钦、谭扬帆

微信编辑丨虞荟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