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一本书读懂100余位德国天才

2016-10-30 商务印书馆

10月28日,2016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100本评选书单公布,商务印书馆有《德国天才》《作为武器的图书》《里尔克诗全集》《文明中的城市》《汉学书评》5本入选。感谢各位评委专家的支持!感谢广大作译者和读者的支持和厚爱!


分享《德国天才》如下。


“天才”这个词在德国有一层特殊的意味,它甚至是一种魔力、一股神秘的力量与活力。德国的成功归因于“文化市民阶层”或“受教育的中间阶层”。这是任何成功的、技术精湛的民族国家的支柱。


这些德国天才如何塑造人们的生活?如何持续影响着我们的世界?《德国天才》这本书可以给我们答案。分享其中一位德国天才克劳塞维茨给大家。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堪称西方“孙子兵法”,该书的冲击力甚至可以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在18世纪,大多数的战争根本没有把普通百姓作为战斗人员卷入其中。正在此时,发生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上台。1789年之后,战争在法兰西成为“全民的战事——三千万大众,所有人都视自己为国家公民。”由于法国人从此有了国家认同感,他们愿意被征召入伍以扩充军队。”


《战争论》是一本并非前后全然一致的鸿篇巨著,其作者普鲁士将军卡尔·菲利普·戈特利布·克劳塞维茨在拿破仑时代除此书之外并不知名,然而该书在西方的战争思想当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克劳塞维茨被一些人斥为头脑狭隘的空谈家,一位彻头彻尾的痴迷于战争“是一种政治手段”的军国主义者,他视战争“乃理性行动”的态度也被人攻讦。


而另一方面,美国核时代战略家伯纳德·布罗迪认为,《战争论》“不单是研究战争的杰作,书中所论的主题均很出众。”该书的冲击力甚至可以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




《战争论》无疑是一本经典著作,但在当时并没有马上显现出来。它是时代的产物,实际上,该书既要归功于它的德意志著者,也要感谢拿破仑。不要忘记,书中的主要观念形成之时正是普鲁士作为独立的国家命悬一线之际。拿破仑彻底打破了欧洲列强的均势,法国大革命与人权思想撼动了各地的旧政权。


皇帝的铁蹄激怒了像弗里德里希·冯·根茨这样的作家以责骂的文章相回应,然而这些“哑炮”无法对抗当时的情形:只要是战事波及之处,拿破仑就征募普通百姓助战,相当于建立了一支民众大军。


克劳塞维茨认识到,普鲁士及其军事力量必须改革以应对这些新形势。像威廉·冯·洪堡一样,他也认为重大的改革势在必行,专制的时代确实该结束了,改革要事关民众。


以当下的视角来看,克劳塞维茨早年的军旅生涯令人震惊。他出身军人世家,十二岁既从军入伍直至1831年逝世。他还不到十三岁就目睹了战争杀场,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已经身经五次与法国的大战。


克劳塞维茨擅于思考的能力并没有被埋没,他被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收至麾下,加入了由后者组建的、在当时唯一讨论战争方式的军事协会。会中的成员还包括了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的侄子奥古斯特亲王。克劳塞维茨在1806年的耶拿之战中虽然表现英勇却最终被俘。他在被释放之后大声疾呼改革,发表文章提倡变革。当然,开始时是匿名的。


与法军五次大战后,尽管他一度曾效力于沙皇的军队,因为普鲁士国王决定与仇敌并肩作战来对付俄国人,克劳塞维茨最终还是归队复职,并被提升为上校,后又被任命为柏林战争学院的校长。


此后,他便动手写作从1816年就开始构思的有关战争的长篇大论。休·史密斯在对克劳塞维茨的研究中认为,六卷本《战争论》的初稿在1827年就已然成型了——手稿约有1000页。这本书是一部未竟之作。克劳塞维茨在平定了1830年波兰的革命之后染上了霍乱并因此殒命。他的遗孀玛丽继承了手稿,完成了为丈夫出版该书所需的繁重的准备工作。


一支更残酷的新军如果要读懂《战争论》,就要先了解在克劳塞维茨生活的时代在军事作战方面发生过数个重要的改变。例如在1793年,克劳塞维茨12岁第一次经历战场的时候,18世纪的战略还在主导着战争,军事行动有被限定的目标,军队更多地采用小规模作战的战术而不是全面交战。所以经常面临的局面是,交战双方没有胜者。而到了1806年,克劳塞维茨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经历人生中第二场大战的时候,拿破仑改变了所有交战规则。


拿破仑时代的会战要比18世纪的战斗有着更高的伤亡率,因为军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18世纪,军队实际上是王室的所有物,军官是从对君主保持个人忠诚的贵族中选拔出来的。所以,大多数的战争根本没有把普通百姓作为战斗人员卷入其中。军队由职业士兵、雇佣兵、招募的外国士兵组成,而逃兵也很多。



拿破仑改变了所有交战规则


正在此时,发生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上台。1789年之后,战争在法兰西成为“全民的战事——三千万大众,所有人都视自己为国家公民。”


由于法国人从此有了国家认同感,他们愿意被征召入伍以扩充军队。“1789年之前,投入战场的军队很少超过五万人。而才十年的光景,征兵制度和民兵体系已经可以动员十万人以上,法国在1812年远征俄国时集结了六十万人的大军。”


有了如此大规模的兵源补充,大型的战役越来越频繁。“1790-1820年,欧洲经历了713场大战,平均每年23次战事,而在之前的三个世纪内,这个数字是每年八到九次。”


在接受了七年战争屈辱的和平条款之后,法国的军队继续改革,开始改变它的军队建制。法军传统上是以1000人为一个团,它是最基本的军队编制。而在当时,更大的编制组成被构想出来了,也就是师。一个师由10000-12000人组成,由司令官独立领导,它包括了步兵、骑兵、炮兵,而且有工程、医疗、通信部队的支持。


拿破仑还将师组合在一起开创了“军”,一个军约30000人,又以数个军构成了兵团。庞大的编制具有重要意义,它表现在一个20000-30000人的军“不可能就在一个下午被消灭掉,它能坚持更长时间的抵抗,等待援军的到来”。


庞大的规模也意味着司令官能够更容易追击敌人,迫使对方交战。行军也更安全了,因为大批的部队可以分散到不同的道路上行进,不容易受到攻击。拿破仑还发现,在追击被击溃的敌军时,把骑兵安排在先头部队就可以显著地“扩大已经取得的胜利战果”尽管有上述种种优势,普鲁士军队直到1806年开战之前才组建了师的固定编制。


所以,当克劳塞维茨在军事方面走向成熟时,战争正变得更加残酷。


这深刻地影响了《战争论》,也令很多在他之前的军事理论家——包括亚当·海因里希·迪特呈希·冯·比洛、格奥尔格·海因里希·冯·贝伦霍斯特、安托万·亨利·德·若米尼,甚至沙恩霍斯特在内——都顿显过时了,尽管沙恩霍斯特是第一个呼吁在德意志的军队中引入师级建制的人。


人们在当时公认,战机是战争中重要的因素,士气也同样重要,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什么共识了。如果有哪位作家对克劳塞维茨产生过大于旁人的影响的话,那大概就是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克劳塞维茨接受了他人之本性不会改变以及政治就是不断的冲突的观点。


《战争论》有时候被认为是一本“自相矛盾、含糊费解、难以琢磨的”大部头,然而它依旧保持着影响力,“因为它通过简化复杂的问题和阐发战争的人为因素而获得了闪光点……(克劳塞维茨)在论述时全情投入,同时也保持着超然与客观”。


书中的关键问题大致在于把战争分为了两类——一种是为了击溃敌人,另一种是为了保护有限的目标;而且,战争不应该被理解为是孤立的变量,它是一种政治的手段。


如果说克劳塞维茨想要传达某种信息,那么它就是:“只有动员一切力量加大战争投入才会获得巨大的胜利……《战争论》中贯穿的精神就是全面战争,看重的是大型的、决定性战役的价值。”


这个看上去显而易见的常识性论断在当时要比现代新奇得多,因为在18世纪,仅通过一场战役就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总是极少的例外。看起来,拿破仑给他的手下败将们上了一课。(克劳塞维茨还有一个论点——战败者对失败的感受要比战胜者欢庆胜利更为痛彻,他的这个言论不但在整个19世纪获得了呼应,还响彻至1939年。)


克劳塞维茨还引入了“战略重心”的概念。他借此来强调,战略“要求在军事行动与政治目标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他列举了四个战略重心:领土、国家首都、该国家的武装力量,以及它的盟友。其中,处于显著地位的战略重心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必须要摧毁它才能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在某种意义上,克劳塞维茨的成就是以正视听。他认识到了,随着战斗的规模从营、团的级别转变为师、军和兵团,战争的整体概念变得更加恐怖,而且,随着征兵制度的施行和集团兵力的增长,指挥官们也不得不面对很多新的现实情况。


自《战争论》在1832-1834年陆续出版以来,克劳塞维茨成为了人们理解战争的关键性人物。


起初,他饱受批评,至少若米尼是这种态度,后者在19世纪获得的赞誉远远超过克劳塞维茨。然而,克劳塞维茨的著作逐渐赢得了那些意识到其价值所在的人的支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9地纪的中期将克劳塞维茨的思想介绍给了马克思,而马克思虽然没有读过《战争论》,却与书中的主要观念产生了共鸣。不过,直到彼时,第一版刊印的1500套还没有卖完,不夸张地说,克劳塞维茨陷入了被“恭敬地遗忘”的境地。尽管如此,柏林的出版商迪姆勒在1853年推出了《战争论》的第二版,销量要好于从前。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的优秀将领们非常看重此书,特别是赫尔穆特·冯·毛奇。令他印象至深的是被克劳塞维茨所鼓吹的“拿破仑式的”战争,它强调规模、士气、爱国主义、指挥能力。


毛奇自己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而这助长了如下观念的形成:战争是“为了贯彻国策所使用的一种实用的、正当的、荣尚的工具”。毛奇还为克劳塞维茨的观念添枝加叶,他甚至主张在战争期间士兵应该取代政客。


1849-1850年,出现了《战争论》的法文版,英文版于1873年问世。大西洋两岸的各所军事院校开始吸纳该书为主要的阅读文献。英国军队在南非的布尔战争中没有成功遏制非正规军,于是开始对克劳塞维茨的著作产生兴趣。他们从中获得的主要信息是,需要推行军国主义。而这种观点也传播了开来。


20世纪初期,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都开始打造强大的军队和舰队,而克劳塞雏茨被认为是推动这一发展的主要责任人之一。陆军上校莫德在1908年为《战争论》的英文版所写的导言中说:“目前,欧洲所有的军队都或多或少地处在临战状态,这应归于克劳塞维茨观念的蔓延。”

 

——以上摘自《德国天才》(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

 

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为整体却如此令人神伤。

——歌德


德国人的典型特征是,他们对“什么是德国人”这个问题的追问永无止境。

——弗里德里希·尼采

 

我们这些可怜的德国人啊!从根本上讲我们是孤独的,即便我们“出名”了!没有人真心喜欢我们。

——托马斯·曼


世界最终或许可以通过德国的方式获救。

——埃马努埃尔·盖布尔


美国和德国说的是英语,但他们很清楚他们在用德语思考。

——彼德•沃森


广而告之:


2017“锦鸡吉祥”生肖日历来了!

商务印书馆120年馆庆特别奉献。


365张锦鸡精美手绘

每个属鸡的都值得拥有一本,

给父母亲友最好的新年礼物!



2017,岁在丁酉,生肖属鸡。特以锦鸡日历迎新贺岁,寄寓吉祥。汇集365张锦鸡精美手绘,辅之以精短文字解说。实为一日一读的博物学小百科全书,在鸡年细详有关鸡的知识与文化。材质考究,装帧精美:G20国宴瓷色系,华丽不失典雅。独特书口彩绘,360度美好无死角。
点击“阅读原文”预定《生肖日历:2017锦鸡吉祥》10月25日至27日发货



欢迎您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认筹包销请联系对口大区经理,

单位团购热线:010—65258025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