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天使,谢谢你们!

北京日报 2023-05-15

今天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今年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近日采访了3位“提灯天使”,听她们讲述亲身经历,了解温馨护理背后的默默付出。

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护士长吴新雁:

“没有哭声的手术室,就是最好的护士节礼物”


“吴老师,手术室门口有个孩子哭了半天怎么也劝不住,要不您出来看一下?”5月11日上午,正在办公室忙碌的首儿所麻醉科护士长吴新雁接到同事电话,立马赶到手术室门口。自从2019年首儿所建立“无哭声手术室”以来,这种情况可不太常见了。

来到手术室等候区,5岁的小梓琳正躺在转运平车上大哭。“宝贝,跟阿姨说,受什么委屈了?”从梓琳爸爸的解释中,吴新雁了解到,孩子玩耍过程中被推倒,手指发生骨折。疼痛加上对手术的恐惧,让梓琳已止不住啼哭了好几个小时。

“别哭了,手术室一点也不可怕。阿姨带着你跟爸爸提前参观一下吧。要不,你先选个喜欢的车?”吴新雁的话,成功引起了梓琳的好奇心。她走下平床,挑选了一辆“停”在手术等候区的卡通小汽车。爸爸推着她,在吴新雁的引导下,参观了通道里介绍手术室功能的展板。

“你看,没那么可怕吧。进去以后,你就好好睡一觉,醒了让爸爸陪你看动画片。”小梓琳对手术室的恐惧逐渐消散,哭声也渐渐停住了。“无哭声手术室”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我们建设‘无哭声手术室’,今年已经是第4年了。”吴新雁回忆起4年前的情景,手术室门口,孩子啼哭、家长落泪,哭声一片。

改变,吴新雁从女儿身上找到“灵感”。“2019年,我闺女5岁,她特别爱玩游乐场的小汽车。”受此启发,在吴新雁的建议下,手术室用卡通小汽车代替了部分手术平车。

小汽车一路“开”进手术室,“小司机 ”们忘却了恐惧,甚至主动与爸爸妈妈挥手。此后麻醉科又不断丰富“无哭声手术室”的内容:亲子阅读、手工游戏、卡通片“联播”……现在,手术室门口的分贝仪,几乎不“跳红”。

面对“护士节,最想要什么礼物?”的提问,吴新雁略思考了一下:“这个礼物,其实我已经收到了。听不见孩子们哭声的手术室,就是最好的护士节礼物。

北京朝阳医院内科原护士长刘小娟:

“我来”“我去”“我能行”,是她最常说的三句话


北京朝阳医院内科原护士长刘小娟是名护理事业的“老兵”。自1987年毕业后,她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工作,已逾三十年,尽管退休,却“退而不休”。“我来”“我去”“我能行”,仍是她最常说的三句话。

2003年SARS疫情席卷北京,刘小娟作为护士长主动请缨,带队前往定点医院支援,历时一个月,救治100余名SARS危重症病人。到疫情结束,她所奋战的病区创下收治百余病人而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奇迹”。

新冠疫情暴发后,刘小娟第一个向医院申请出征,随本市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在65个日夜里,53岁的她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同奋战,使100多名危重症患者康复出院,她本人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6月,刘小娟从热爱的护理岗位上退休。“虽然我退休了,但我所热爱的护理事业没有终点,我要在南丁格尔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她说。当年12月,她加入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继续在护理事业上发光发热。刘小娟一次次身披代表南丁格尔奉献精神的队服,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等上门护理服务,服务足迹遍及城乡。

2022年5月24日,正在家中观看疫情发布会的刘小娟,得知本市急需核酸采样志愿者。还没等发布会结束,她就已经在“志愿北京”上报名。经过审核和实操考试,刘小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核酸采样志愿者。

刘小娟回忆,穿上防护服,在各个工地和住户间奔波时,时间仿佛又回到了支援武汉的难忘岁月。“作为一名退休的老护士,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要为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做点事。我和我的战友们虽然在不同的抗疫战场,但又能一起并肩作战了!”

如今,刘小娟正积极帮助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筹备急救、护理知识科普工作。“我要用一生践行参加工作之初的宣誓,追随南丁格尔的脚步,为护理事业奉献终身,如果人民有需要,我仍然会挺身而出!”刘小娟说。

中日友好医院手术麻醉科护士长张颖:

“哪里有危急,哪里有需要,我一定会出现在现场。”


中日友好医院手术麻醉科护士长张颖的日常负责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供应室等3个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里最忙碌的科室,全医院每天大大小小的外科手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都需要张颖去协调、周转。每天清晨她就来到医院,带领护理团队扎进各个手术间,而结束工作常常已是深夜。

作为国家应急救援队队员,每逢遇到紧急救援任务,张颖也从不缺席:她和同事进入急危重症病房救治SARS患者;她奔赴青海省玉树市,开展震后救援;天津港特大事故,她和战友们第一时间投身京津冀协同救治工作;新冠疫情暴发,她全力参与新冠感染者的救治、护理工作……“哪里有危急,哪里有需要,我一定会出现在现场。”张颖说。

“看到患者平安康复,走出医院,和家人团聚,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从心底涌起。这大概就是护理工作的魅力。

在新冠感染者救治中,张颖始终投身最危急、最紧张的急危重症病房。“老人、孩子、孕产妇是我们重点服务的对象,他们既需要生命的照护,也同样需要心理的关怀。”张颖说,“一些孕产妇心情十分焦虑,我们就要更耐心地安抚她们,照顾她们。我们都穿着防护服,患者看不到我们的脸,但是把他们平安照护好,我们就舒了一口气,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当时,很多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也相继发生感染,然而我身边没有一位医护人员抱怨,或者临阵脱逃,反而更加坚定信念,去完成救死扶伤的任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数次触动我的灵魂。”张颖说,“作为一名工作了30多年的护理工作者,我心中的南丁格尔精神,就是要不断完善自己,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善待每一位患者,像家人一样给予关爱和照护。”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孙乐琪 实习记者 柴嵘【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车社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