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岗分展场 | C位出发,建筑向未来


卷首语\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简称“深双”)是两年一度的深港文化盛事,全球首个以城市建筑和城市化为永久主题的双年展。自2005年举办以来,经过深双组委会、学委会、历届策展人以及来自海内外参展团队的共同努力,深双已经成为了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知名度和专业性的标志性城市活动。

本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在全市范围共设“1+6”七个展场。龙岗区国际低碳城分展场由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双组委会指导,龙岗区住房和建设局主办,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此背景下,本届“深双”围绕“城市生息”等话题,提出“C位出发,建筑向未来”的核心办展理念,值此低碳城建立十周年之际,通过一条国际低碳城(SILC·C)“回顾十年,展望未来”的时空线索,实现SILCC 1.0到2.0的突破发展。分会场将全方位展示我区在打造万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建设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加速推进现代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试点成果与实践经验。依托“国际低碳城”、“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等绿色低碳与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打造立足湾区、面向国际的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和绿色低碳建设实践展示窗口,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认识龙岗、了解龙岗、扎根龙岗。

龙岗分会场将围绕绿色低碳、智慧建造、共享设计等理念,从大国战略、龙岗案例和社区共建三个层面展开以下板块:一是由建设领域龙头科技企业参与的“C+建造·产业向未来”板块,二是由设计院校、机构个人参与的“C+聚合,共享叠加态”板块,三是由大众参与、社区共建的“C+生活,双碳进行时”板块,共同打造一个有科技、有生机、有趣味、有博爱的场景式双年展分展场暨国际低碳城双碳嘉年华。与此同时,以上三个板块将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提供云观展、云体验、云论坛的线上服务,在展后也为龙岗区提供实体展品的留存、活动模式的延续和数字资产的积淀。


本次展览活动共邀请了来自全球五大洲超过80家机构和个人共同参展,围绕低碳城成立十年后在新的发展阶段不同方向的探索和实践,以专业性、社会性和未来性的视角探索深圳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兼具双年展一直秉承的在地性和艺术性特点。

 

龙岗分展场选址于国际低碳城核心区,该园区是全市首个也是唯一以低碳为主题的重点片区,本次龙岗分展场在办展理念上重点考虑了开放性和参与性,让科技和艺术走向生活,为大众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探索体验绿色生活方式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环境。



C+聚合,共享叠加态

C+CONVERGENCE,SHARED SUPERPOSITION

 

展览地点: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国际低碳城建科院未来大厦


主题介绍:该板块将以场景式生活原型探索出发,探讨深圳所需的以“城市减碳”、“全龄友好”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策略。联系绿色建筑、低碳运营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建筑企业生态群参与的“C+聚合, 共享叠加态”板块。


*展览地图:板块二“C+ 聚合·共享叠加态”



A01

展览主题:“空间时效”与低碳未来的联合图景


主题阐释:“城市景观”是无数居民对无数件事物的无数次描述。不同时期对不同事物的描述、期许与当代的价值观或有所不同;而当人类发展到某一时代,受陆地面积、建造材料、寿命及科学认知等局限,终会面临:城市空间不会再创生的难题;同时城市与建筑等人为环境却永远在为人类的活动赋予“价值”。曾经的“描述”已悄然塑成了今日的景观,那么对这些“过去式价值”的解读,正是重新赋予事物、城市、建设环境“时效性”的重要养分。


项目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

策展团队:

指导教师:林晓钰、李睿、卓可凡、黎丰琪

研究生:刘柏宇、吴明宣、魏京武、曾南蓝、刘雨萱、陈思创、周彦彤、郑艺倩、何茹涵、谭福利、相海余、王灏程



A02

展览主题:龙岗集体形式


主题阐释:城中村作为深圳的“后场”,承载了居住、生活、生产、消费、文化记忆等多种功能需求,是一个高度复合、致密的“城市街区”形态。深圳共有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城中村336 个,自然村1044 个,城中村农民房或私人自建房超过35 万栋,总建筑面积高达1.2 亿平方米,占全市住房总量的49%。城中村住房与商品房平分住房市场,成为深圳人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


项目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策展团队:

指导教师:蔡佳秀、宋聚生+卢添添、陈瑶+Henco Bekkering, Victor M. Sanz

助教:秦西贝

研究生组:王硕、董子烨、王可、李航 、王纯雪 、黄颖欢、李佳琪、李姝潼、宋轶文、邱梓萱



A03

展位主题:寻道·低碳体育馆-研究生组


主题阐释:本项目将设计课教学与展览展示相结合,将本科四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的教学成果和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设计课任务书:深圳龙岗南湾中部片区拟建设“学社融合”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大空间学社共享文体活动设施。学社融合是校园与社区融合,共享公共空间资源,提高校园/社区建筑利用率的设计方式。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设计,需自行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学习低碳建筑设计方法和低碳实施路径,并将低碳技术或低碳运营手法应用于自己设计的大空间公共建筑当中。


参展单位:深圳大学

策展团队:

指导教师:付本臣、马源鸿、丘家琪

研究生:谢枫、童鑫、林政宽、骆赢、钟杰、梁森溪、桂琳、王文波、袁传鑫、白怡夫、滕思思、姚乾列、黄夏琳、张岚



A04

展览主题:设计 | 能源 | 未来:深圳


主题阐释: 本展览展出跨越深圳低碳城十年的三个建筑原型,也是个低碳城的建筑“未来”。这三个“未来”是原型 ,也是真实的和想象的“设计”。它们针对深圳坪地低碳城提出了问题并提供了暂时的“能源” 的解决方案,包括工作、生活、物流、农业、生态、环保等等,也是当今世界正在发展中最重要的城市“未来”的一部分。


项目单位:美国雪城大学 · 王飞工作室

项目团队:Rubaiyat Ur Rahman, I Tien Jen, Tyemirlan Murat, Jaykumar Dinesh Thale, Samuel Oluwaseyi Akogun, Fupeng Mei, Sehyun Li



A05

展览主题:设计 | 能源 | 未来:雄安


主题阐释:“设计|能源|未来”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携手,自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极大地支持了雪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们从地域、城市、景观、建筑等尺度对雄安新区进行调研与设计。我们深入研究了雄安作为“未来之城”、“再生之城”、“湿地之城”、“环保之城”等核心话题。这次展出的几个项目从多个侧面展示了雄安的多元可能性。


项目单位:美国雪城大学 · 王飞工作室

项目团队:Minglu Wei, Ying Zuo, Furui Sun, Sang Ha Jung, Rachael H, Gaydos, Maria Camila Andino Donoso, Anna Korneeva, Rui Li, Fei Hu



A06

展览主题:设计 | 能源 | 未来:上海


主题阐释: 这些设计项目重点专注于后疫情时代上海的“设计 | 能源 | 未来”。同学们针对上海的场地需求设计出一系列后疫情时代的功能需求与城市公共和社区功能的结合:环保发电场、废弃口罩回收利用中心和声音博物馆,这些设计成果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设计原型。延续了从深圳低碳城到雄安的项目成果及美好愿景,旨在使用先进的跨学科方法,为上海这座世界之城的后疫情的未来提供更多创新、前沿的原型研究及设计可能。


项目单位:美国雪城大学 · 王飞工作室

策展团队:Wentao Liu, Yixuan Li, Ziyi Zhou, Yuntian Zhang, Junzhi Deng, Zheng Fang



A07

展览主题:边界 - 人、动物、自然


主题阐释:本次展览的空间设计即是这个概念的延续和模拟,不同尺度模型被相同尺度‘岛屿’兼容,以洋流串联岛屿形成群岛。每个岛屿为既有的设计提供特殊性,但又在岛屿的表面连续和景观的连续中达到共性。岛屿之间的建筑形成对景,并利用岛屿的景观设计建立建筑间的关系。为游览者提供沉浸式的身体介入,岛屿平均高度增加到人视角。开放的展区平面使流线随着‘洋流’随机而动。岛屿以不同的个性展示出学生的设计作品,根据‘模型’的本体特点,观察其本身的自明性。


项目单位:美国雪城大学 + 刘子玥(SANAA)

策展团队:刘子玥、黄天皓、雷威威、陆厚铭、吕诺、孟昕琦、任祖青、王苏蒙、吴晓阳、徐霄璇、杨振鹏、张雅淇、钟子文、朱海珲



A08

项目名称:镜花水月


主题阐释:从我们使用语言文字开始,感知世界就脱离了纯粹的感官接收信息的状态,因为接收到的语言描述,每个人的世界观都被附加了额外的一层感知,这层感知往往是超越现实的。绘画、音乐、建筑等等艺术对现实的再创作,也成为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一部分。增强现实技术是这个再创作(reproduction)系统的一种新的形式。展览中的空间利用了人体的移动和现实世界的交互,将创作者和观者的超现实想象全息地置于眼前,观者在自主探索和观察中建立属于个人的世界,以小见大,镜花水月。


参展单位:同济大学

策展团队:刘子玥、范毅磊、钱锋、李丹、陈柏廷、张昕萌、郭诗雨



A09

展览主题:丈量鸡兔岛


主题阐释:生态思维的演变需要重新定义保护、增强、恢复和重新想象人类行为与物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观。我们认为土壤是建筑和自然尺度的中点。在常规建设项目中,土壤勘查是获得建筑许可证的必要部分。从概念上讲,我们可以将土壤采样视为建筑概念领域与物质现实之间的过渡——我们在建筑概念领域中绘制地面投影。建筑师如何将这一过程纳入我们的思维,并帮助推动该领域朝着更生态的方向发展?在地面以上看陆地、地面或地球意味着什么?通过此次展览,我们希望邀请大家思考建筑、景观和地质之间在未来可能的交汇点。


项目单位:Studio WEI and House of ZKA

策展团队:魏铭璐, Zaid Kashef Alghata



A10

展览主题之一:都市“手环” 


主题阐释:作品“都市手环”以苏南地区水网城市作为地域背景,选择由河道与道路系统共同围合出的典型“剩余空间”为载体,以大型户外装置“能量环”为核心创意,通过集成太阳能光伏技术、微型水力发电技术、动能回收技术、植物无土栽培等低碳新科技,为市民打造一处集成城市低碳生活科普体验、新型环保商品展示售卖、日常娱乐健身、新能源汽车充电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全天候公共开放空间。


项目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策展团队:夏兵、许锦灿、束安之、李昂、安可欣、李慧琳



展览主题之二: 阳光方舟之家


主题阐释:作品“阳光方舟之家”,运用了标准化设计、工业化预制和BIM运维管理等技术,在20天(2021年8月24日到9月12日)内完成了建造,并立即正式投入运营。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光滑连续双曲抛物面超高性能混凝土壳体建筑,相比传统框架结构可节省67%以上的混凝土用量。通过80块光伏板和一个5kW风力发电机的配合,实现风光互补产能建筑,年发电量5万度以上。它创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空间,通过家具的组合变化,可以实现居家模式、卧室模式、剧院模式、会议模式和展览模式等。


项目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策展团队:张宏、张军军、徐浩成等


A11

展览主题: 0碳计划 · 新方舟


主题阐释:“0碳计划——新方舟”以海洋为主体,围绕海洋构建人类未来水上生活世界,包括绿色能源生产系统构建、未来水上生活场景和空间系统的构想,以及海洋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意象创造三部分。


项目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XAA詹涛工作室+周钦珊

策展团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XAA詹涛工作室+周钦珊



B01

展览主题:E2 Innovations


主题阐释:Syracuse CoE是创新的中心。该中心由锡拉丘兹大学领导,研究、开发和演示,可商业化的创新,促进健康高效的建筑、清洁能源和抗灾能力低碳社区和城市。通过与工业界、学术界的合作以及政府合作伙伴,它解决了多方面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建立的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导致经济发展。Syracuse CoE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向市场的转移。


项目单位:Syracuse CoE

国家地区:美国纽约州



B02

展览主题:「可能·建筑」


主题阐释:「ARCH CRUX」 是一家建筑类专业岗位招聘及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式服务平台。在本次展览中,尝试去回思建筑的学习过程、设计过程等。设计灵感来自光,及其同化时的异质行为。光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速度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但它始终是同一个元素,即光。

「ARCH CRUX」像是所有的建筑学习者一样,在不断反复的累积过程之中,去构建从学生到职业生涯的路。


项目单位:ARCH CRUX(上海朴藤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ARCH CRUX



B03

展览主题:寻道 - 低碳体育馆


主题阐释:研究生组:中国传统文化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所理解的器非止为器,而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本次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的教师团队以“共享型大空间公共低碳建筑设计”为题目,我们以器载道,用设计寻求低碳之道。我们集结了14位建筑学硕士研究生,他们分为2组,分别以“自然而然”的技术集成和“木林森”的木构策略集成为概念,寻求低碳建筑设计策略的突破。学生们的思考或许还很稚嫩,但恰恰可能蕴藏着未来建筑的低碳之道。


本科组:低碳将成为未来城市和建筑的本质属性之一,相应的设计理念、立意构思、策略手法都将随之产生深刻变化。本次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的教师团队以“共享型大空间公共低碳建筑设计”为题目,集结了15位建筑学本科生,他们的7组作品展现了自己对建筑功能、低碳技术、建构逻辑、人本包容的系统性思辨和个性化主张。作为建筑领域的新生力量,7组作品分别有自己的低碳立意和构思策略,分别从“法自然”、“遵行为”、“循建构”的视角展示了青涩却敏锐的设计创意。


项目单位: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策展团队:

指导教师:付本臣、马源鸿、丘家琪

研究生:谢枫、童鑫、林政宽、骆赢、钟杰、梁森淏、桂琳、王文波、袁传鑫、白怡夫、滕思思、姚乾列、黄夏琳、张岚  

本科生:麦文瀚、白倍源、王唯伊、黄瑞凌、孙若楠、袁嘉忆、田煊、刘佳欣、刘馨惠、梁振邦、奥千愉、赵雨君、林嘉庭、罗旭辉、蓝彧   



B04

展览主题:负碳城市


主题阐释:【纽约】中央水体-位于纽约市的东西部之间的东河沿岸项目。在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成为重大全球问题的当下,该市将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洪水影响的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尽管密度较高的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纽约市的旧基础设施无法帮助城市保持这种协同效应。因此,“中央水体”分析了东河沿岸的现有基础设施,目的是利用中央水体在城市边缘架起桥梁,同时与城市海岸保护计划协同创建新的公共滨水基础设施。此外,该项目还提出了未来可以实施的低碳和碳减排战略。


【孟买】孟买是一个集高密度、人口、文化多样性、降雨量和交通的极限城市。为了保持孟买的多样性,我们正在寻求解决方案,使海岸线成为一个整体。孟买东部海滨项目是一个设计框架,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扩大绿色空间、减少碳排放、混合使用城市结构和气候适应。极限海岸地带旨在设计一个防洪的绿色城市框架,同时考虑到该地区的协同

效应。该项目将通过包括步行城市、连通性、可持续设计方法和被动设计技术,不仅在今天,而且在未来定义零碳社区。


项目单位:卜冰

策展团队:卜冰



B05

展览主题:-5.5亿美金可以做什么?


主题阐释:在5.5亿美元的资金限制下,公众可以做什么?The Shed给出了一个答案:它调动了大量资源——5.5亿美元,每年的维护费,以及11年的建设周期。The Shed里满是轮子,这使它可以移动,但也意味着额外的费用。该项目的建筑师和开发商认为,移动带来了灵活性,作为品牌、建筑和文化的一种方式,The Shed提高了哈德逊花园广场的房地产价格。在政治上,The Shed是作为公共资源私有化的战略存在的,其实质上反对公众的态度与它的灵活性和为城市带来多样性的概念相矛盾。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正在用为The Shed投资的资金限制来对抗和建设The Shed的替代方案。但我们的目标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灵活性。我们利用现有的铁路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为真正需要它的人提供灵活的公共空间。这个新的载体,Possibility Maker,使用从The Shed学习的机械系统,但规模较小,可用于不同的场景,因地制宜以不同方式展现公共性,是作为一种集体解放的手段,而非占用和私有化公共空间。


项目单位:哥伦比亚大学

策展团队:

俞清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高级建筑设计硕士\美国雪城大学 建筑学学士+建筑理学硕士

夏浩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高级建筑设计硕士\深圳大学 建筑学学士

庞寅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高级建筑设计硕士\东南大学 建筑学学士

指导 : Andrés Jaque(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建筑、规划和保护研究生院院长



B06

展览主题:重译土地复垦


主题阐释:该系列项目散布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一带的废弃景观当中,通过“碎片化”的理念打破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推动“Le Bonifica”(土地复垦)理念衍生的生态修复实践。设计概念在该区域的废弃建筑物中置入不同的“碎片”,从而对被污染的土地进行生物修复并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空间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场地内的“碎片”及构筑物会逐渐激活并调度土地中与之共存发展的有机体,最终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及可循环发展的自然景观。该空间将作为推进当代景观类型学,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空间结构的城市化及受污染土地的重新开发的试验场。


项目单位:美国雪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

策展团队:罗辰浩、张艺涵、李牧文、骆霈语、许雅昕、刘琦


B07

展览主题:自贩城市


主题阐释:GRABHUB(由美国最大的外卖平台GRUBHUB改名而来)是一个巨型售货机,一个巨型广告牌,一个城市奇观,一个超级市场为雪城有机连廊(connective corridor)提供一个尤为重要的节点。这不仅给市中心的未来规划和人口增长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也了促进商机和多样化的城市体验。我们将自动售货机视为一个隐喻,一个城市的巨构物去体现无处不在的物质主义和如影随形的消费主义。简洁且便捷的购物体验避免了白色垃圾的产生;植物园与大地景观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双层制动幕墙及特殊的构造设计更是打造了这样一个被动式的超低能耗建筑。


项目单位:美国雪城大学

策展团队:罗辰浩,Nicholas Chung



B08

展览主题: 海洋乌托邦


主题阐释:海洋学家警告预计在2100年全球气候变化将杀死地球上所有的珊瑚礁。并在未来的二十年,由于海洋变暖、酸水和污染,将有百分之七十的珊瑚礁会消失。经过这几年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堡礁地区生态的研究,2022年由鲍鼎文教授所带领的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系研究生设计课重点专注于对海洋环境的探索和珊瑚礁的修复。主题为”海洋乌托邦“,设计项目针对昆士兰州的赫伦岛进行了场地环境分析,并考察了现有珊瑚礁及周边海洋生物的探索,利用数字设计的方法去模拟海洋生态系统,设计出不同形态的浮游结构和新型珊瑚礁形态来适应环境需求并迎合当地文化,最后通过可回收新材料和3D打印技术来制造出人造珊瑚礁的原型和新型仿生可持续漂浮结构,从而来创造新的海洋环境,营造出一个乌托邦的海洋世界。


项目单位: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

策展团队: 鲍鼎文博士;项目总监: 鲍鼎文 & 王一辰;研究助理: 张栩也、陈锡 、田健丞 & 高凯文;参与学生:郭兆楠、罗嘉豪、张馨韵、胡钰璇、田超、王宋巍、张仁岭、黄则嘉、Kenny Lam、王婷芳、张子尧、鲁溪、Minh Tri Nguyen、赵含颖、黄泽辰、周书茗、Kaveen Gallage、Stephanie Gouder、Hitika Gupta & Trisha Karkhanis



B09

展览主题:可持续发展


主题阐释:筑森设计绿色低碳研究中心围绕国家碳排放3060规划,积极开展绿色生态、低影响开发、绿色建筑、零碳建筑、绿色能源、高效机电、绿色运维、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科研攻关活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断贡献力量。目前在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绿色建造、绿色运维、海绵城市等5个业务方向布局技术创新研发,积极倡导“绿色 低碳健康智慧”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项目单位:筑森设计

国家地区:中国江苏



B10

展览主题:基多的低碳实践


主题阐释:【项目1】Tumbaco咖啡救济项目是一个商业项目,旨在修复一个以前的洗衣设施。咖啡生产以支持厄瓜多尔当地和有机农场为基础,因此该建筑应为各地的咖啡生产提供框架。这一概念基于各个层面(场所、家具、植物等)的回收利用,并计划和建造了额外的设施,以便能够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在厄瓜多尔这样的国家,需要探索有机和可持续的生产过程,以成为社区的当地催化剂。


【项目2】位于穆拉斯广场(Aconcagua)的豪华公寓充分利用了地形和景观。该项目有一个外部失控的3个主要卷,构成了景观。该项目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案,以重新利用水、发电和转化废物。主要目标是改变游客游览自然的方式,特别是在南美洲,从建筑开始就吸引用户,解释模块化建筑、可再生材料和建筑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如何在参观几乎未受影响的场地时产生积极影响。


项目单位:Jose Coba / AOS / Macarena Reinoso

策展团队:Jose Coba / AOS / Macarena Reinoso



B11

展览主题:建筑的商品


主题阐释:这是一个始于当代中国的故事,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经济飞速增长形成了无比巨大的工业产能和劳动力储备。展览讲述了一个虚构的企业SInoconn,以建筑设计为媒介,近乎小说式的叙述方式对当今的全球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了反思,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猜测。


策展团队:孙福瑞

国家地区:中国



B12

展览主题:重新思考占据的方式


主题阐释:本研究设计论文旨在追朔过去纳瓦霍人(Navajo)的传统领域在1960年代以前被大量的开采铀矿原料,导致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后因铀矿需求减少,以至于大量的铀矿场遭受弃置。如同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所言,人类在工业命后挟着科技的进步,以一种贪婪的方式占据土地,渐渐的失去了对于土地与自然和谐的相互依赖关系,甚至不再相信自然与神话。如何在这些废弃的铀矿场,以一种修复的方式重新占据地景,吸附过去所造成的土地污染,并在空间上找回一种与土地的对话成了本设计重要的课题。


策展团队:林新淯

国家地区:Navajo Nation, 美国



B13

展览主题:未来小屋


主题阐释:我们的展位用可重复利用的管材搭建,撤展无垃圾。三米以下是内部空间,以上的树形结构的外部空间,形成内外一体。我们希望表达设计在营造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内部空间座位的设置,供参观者休息,希望传递空间对人的友好和关爱。 


项目单位:深圳市明示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深圳市明示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C01

展览主题:造之形


主题阐释:数字设计和制造技术是HANNAH的作品制作所固有的,它促进了新的材料方法,构造的连结,环境的可持续性,技术的可供性,空间的整合,以及建造的形式。在HANNAH,我们制造开源的建造机械,这必然地会影响我们设计和制造的方式——或者说应该在未来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来制造。


HANNAH项目的表现与建筑性的表达是来源于材料性,数字建造协议,机器人的程序以及自下而上的设计逻辑。同时,这些项目以多种混合的方式,受到以往先例,程序,生态考虑,集体劳动,个人迷恋以及对技术的创意性运用的各种启发。总而言之,各种互相冲突的方式与方法——机械的以及其他的——在告知我们该如何创造建筑性的表达以及设计的价值。


在Ashen Cabin(灰树小屋)中,不规则形状和被蛀虫感染和影响的 “ 废弃原木”被转成一种在人类世时期可利用的,可负担的以及的可持续的建造材料。在A New Robotic Brutalism – Additiv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新机器的野蛮主义——添加式的建筑组成部件)中,混凝土3D打印避免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和浪费,并促使古老的梁托结构(corbelling)在科技中的重新利用。在Log Knot项目中,计算机优化协议能够使用原木材料和几乎不用建筑模板来辅助搭建复杂曲率的结构。在HoloWall中,现实增强技术创造出了新颖且结构高效的交叉层压木材组件。在Unlog中,使用了受翡翠蛀虫影响的废木材,这些木材被机器人这些木材被机器人切片并有趣地组装成轻质的、可展开的结构部件,扩展了我们建筑想象力的极限——无论是字面意义还是象征意义上。


项目单位:CORNELL HANNAH

策展团队:CORNELL HANNAH



C02

展览主题:商业空间公共性的可持续探索


主题阐释:商业空间对于当代人不仅是寻求单纯购物和休闲功能的空间,从一定程度上说更是满足人们身心栖息的避风港,同时因随着时间推移而必然寻求不同体验的的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商业空间的公共属性空间更身兼这一重要作用。本次展出以项目案例分析,VR 展示和物理模型不同形式例证人们对商业相关不同公共空间尺度的定义。


项目单位:Benoy贝诺

策展团队:Benoy贝诺



C03

展览主题:Human by Design | 零碳校园


主题阐释:Perkins Eastman 于1981年成立于纽约,是全球知名建筑事务所。作为美国纽约规模最大的建筑事务所,我们在全球拥有1000名员工,涉及近20个专业领域的设计。公司的专业人员由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规划师、城市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施工规范员、施工管理员、经济学家、环境分析师、弹性专家、交通运输工程师以及其他几个专业学科组成。


Human by Design 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设计为心


设计可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我们运用最佳实践、可持续性等设计方法,以及对客户愿景和运营的深入理解,致力打造最人性化的场所和空间。我们多元化的团队与全球范围的业主合作,携手为不同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等需求的用户提供我们规划和设计的新一代的、更具针对性的项目。


项目单位:Perkins Eastman

策展团队:Barbara Mullenex, Juan Guarin, Trish Donnally



C04

展览主题:与时俱进的空间


主题阐释:气候变化、飞速的城市化、数字化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再加上全球疫情和经济波动,是全球社会面临的挑战。作为设计师,为我们的客户和社会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此次BDP作为全球前沿设计公司展示了其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经验,对应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智慧未来、包容性设计,以及城市更新这五个全球关注的话题,展示了BDP为创造地球和人类美好未来所做出的创新和实践。


参展单位:英国BDP建筑设计事务所

策展团队:刘亚惟、Samantha Smith、Pete Stoneman



C05

策展主题:附近·体育


主题阐释:这是一组朴素的,但关乎每个人未来低碳生活方式的研究档案。


在《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的推动下,全民体育正迈向促进建构健康社区和低碳生活方式:包括促进配套产业,15分钟体育设施覆盖,推动 “以体育人”等措施,正在广泛营造全民运动、倡导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许多城市硬件设施已建设良好,间接推动了运动行为的专业化、多元化、社群化、场景化,更多下沉社区的专业运动、更新兴的运动种类、更多样的运动自组织、更复合的运动环境,正在重塑地区市民文化,重塑城市的“附近”空间。


“附近”(Nearby)的概念来自社会人类学家项飙,它明确了一个当下的日常实践议题——如何在普遍“流动”的现代性中重建“地方”。在社区中,体育运动是最为显著的都市新青年常见的“附近”,也是新青年在文化意义上重塑日常生活的流行活动。体育运动的流动性、具身性、积极性正鼓动着Z世代们重新拾回日常实践感——或者更尖锐一些,在被掏空的消沉日常中寻找“具体活着的感觉”。这里包含了两层方法论的意义:1)拒绝抽象符号的裹挟,从身边可见的、真实的内容开始;2)主投入实践体验,才能学习附近、融入附近、重塑社群。这是我们从体育中获得的启发。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附近体育是低碳生活方式的基础场景,是有待挖掘的市民新生活普适场景,因此其根本问题是入门问题。在寻常条件下,我们很难找到更多伙伴,也可能因不规范的尝试造成运动损伤,又经常因环境不合适心生退缩,那么“全民体育”这个愿景将远非简单硬件布置能够应对。在此,我们采集了10项附近常见的体育运动的故事,故事来自上海、深圳、重庆、长春、香港等发达城市、乃至浙江新河这样的乡村地区,或传统或新兴。我们尝试基于用户思维,以民族志档案为展示形式,观察,访谈,摄影,剪辑,描绘,最终梳理问题纲要,并记录为超链接多媒体文本,试图“重新发现”(Rediscover)这些附近的体育运动,包括其入门形式、现实的困难、潜在的新玩法、社群形成规律等等。这是一次探索体验优化潜能的调查,是人类学意义的档案整理,是反馈城市体育环境软硬件优化服务的建议,是将体育作为文化场景建设从而促进文体融合的第一步。


愿体育运动成为附近的习惯,愿热爱运动的人们找到共鸣!


策展单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环境设计 TONGJI D&I

策展团队:王衍、孙芷宣、沈静怡、袁亦雯

专题研究:慈雁如、陈颖钊、干亦洁、何 洁、孙芷宣、沈静怡、熊咏熠、姚欣怡、 袁亦雯 、赵一



D01

展览主题:设计 · 以人为本

 

主题阐释:BWSS的作品强调对“人”的关怀和重视。我们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并运用多种新技术、新手段,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同时,我们关注自然环境,将可持续设计全面融入项目的发展之初,籍此打造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生态复苏且具有经济效益的低碳社区。


参展单位: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王闻皓、钟涛、祁达、仲勇



D02

展览主题:焕醒 | 城市空间


主题阐释:城市发展进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存量更新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社会热点。竖梁社在十二年前就开始了存量改造方面的探索,从工业遗存改造到历史街区,再涉及乡村复兴和公共艺术活化手段。对于城市空间的激活,既是“唤醒”也是“焕新”。“焕·醒 | 城市空间”,以模型和图片的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竖梁社持续参与城市更新发展进程中的实践与成就,经验与思索。


参展单位: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钟冠球、柏芦苇、刘颖


E01

展览主题:设计的善意


主题阐释: 我们选取九个建成和在建的项目参加本次双年展分展“C位出发,建筑向未来”。水平线设计始终秉持设计的善意,在文化、酒店、商业空间和精神性场所的项目实践中,尊重场地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地域性和文化遗产,继承场地固有的历史与文脉,赋予空间共享叠加的使用功能,为场所创造永续的价值。


项目单位:深圳市水平线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琚宾、周志敏、陈道麒、罗钒予、魏来、田薪阳、陈欣然



E02

展览主题:智育未来


主题阐释:大界为院校提供智能建造实验室解决方案,包含配合专业老师进行科研项目申请,机器人软硬件的维护与升级,实验室场地规划,面向智能建造新学科的体系化综合人才培养方案,如机器人设备咨询、智能建造课程设计、课程工作营及产学研合作等。


关于大界——


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领先的建筑智能建造方案提供商。公司现有员工160余人,包含跨学科的硕博研发团队及机器人、自动化原厂技术专家。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建筑工业软件RoBim,创新型的连接建筑BIM数据端与机器人建造生产端,可自动识别建筑模型,快速生成机器人加工路径,支持多样化的建筑材料与建造工艺,满足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要求。


项目单位:上海大界机器人

策展团队:罗洋、陈静、朱鲁峰、葛晓银、陆欣、黎福康



F01

展览主题:有在酒店


主题阐释:有在酒店位于2010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的原案例联合馆,多年来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有在酒店通过对城市更新各个层面的操作,尝试突破常规的酒店模式,将多维生活、多重居住、共享办公、创意餐饮、多元活动融为一体。有在酒店位于上海浦西2010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原案例联合馆B4-3栋,曾经是江南造船厂的厂房,祖上是江南制造局。五位创始合伙人来自完全不同的领域,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室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和奢侈品贸易家。他们曾经改造并运营了五家百年上海老李弄作为民宿。每一家都非常成功,也成为全球超级房东。超过一千位访客和他们成为了挚友。因此他们决定走上更高的太急,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有在酒店”。他们跨领域的合作,开发、设计并运营了这个新的品牌。


项目单位:有在设计

策展团队:王飞、王楠



F02

展览主题:废悟星球可循环木展架 


主题阐释:当今世界中废物的巨大显现,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反思。废悟星球,是一个基于废物进行思考和设计的展览模块。这里阐述我们的设计与人类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当下生活的关系和与可持续未来的关系。朽木、咖 啡 渣 、旧衣物、废纸都是该展区作品的物理依托和设计的触发源泉,他们勾勒出一个相互连接和成长的行星系统。让我们坚 信,在当今,我们依然可 以与自然和解,通过使用有机材料和可循环材料实现生物降解、永续利用和有机繁荣,可以通过选择绿色产品、改变生活方式和激发设计创意来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


采用回收木料,用建筑中常用的木格龙骨构造语言,打造一个站立于偏心十字底座的木格栅组,每个木格栅都似一个房子的侧面形态。这座拔地而起站立而起木结构不仅承载大部分展品,木结构本身也呈现木弯曲和机理艺术,体现有机、生态和固碳。


项目单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策展团队:周洪涛、谢雅迪、齐聿铭、齐聿美,郑康奕、王骁雄、葛红强、张颖、蔡妍妮、邢岩、卓悦、盖雨萌、田静雯、濮启航、侯婕、杨叶、刘韩立、刘静、李青羲、许心悦、徐诚禧、杨筠俐、孔令德、杨佑怡、沈熹榕、朱禹涵、赵清程、熊泽欣、倪好、白知娟、顾天渝、沈熹成、施仲颐、陈晓萱、余尧宸、吴希伦、柴文涛、魏佛兰、Saverio Silli、陆文韬, 上海众鑫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G02

展览主题:京师全图


主题阐释:雪城大学建筑学院与绘造社(李涵+胡妍)合作创作了《京师全图》,它是清代《京师全图》的当代摹本,拼凑杂糅了北京城的代表性建筑,对北京进行了再生性的测绘与设计。在1:100的沙盘中,三维的建筑模型用图像迁移算法混合了西方现代建筑的经典和北京民间建造的语言,从二维的图像中生长起来。本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场自组织的“游戏”。绘造社提供了京师的框架和创作路径。雪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在框架内部自由填充,又被一系列硬性规定的“风格语言”限制。图纸和模型成为独立的“自我”,构建了一个沙盘上的“独立世界”。


项目单位:雪城大学建筑学院与绘造社

策展团队:李涵、胡妍



特邀主题展览

展览主题:理想校园主题展


主题阐释:结合当下大范围的校园建设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建设品质,激发设计创新及活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目标,本次展览特邀了观筑建筑发展交流中心作为联合策展,组织策划了理想校园主题展,该展览邀请了上百家海内外顶级设计机构进行了中小学及幼儿园等校园项目成果展示。该展场位于建科院未来大厦B栋3-4楼。


项目单位:深圳市观筑建筑发展交流中心

策展团队:周一、段依萌、纪中义、黄泽珊、刘志斌、李玺、苏浩铭、郑慧敏、郑维丹



展览主题:UIA霍普杯—演变中的建筑 


关键词:低碳环保、新能源、碳管理


主题阐释:立足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筑减碳。霍普十一年独家冠名UIA-霍普杯,以“演变中的建筑”为主题,聚焦全球环境与社会发展,促进各方有机共生。本次展出历年部分获奖作品,希望借助新生代建筑师改革性的思维和探索性的创新为建筑、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带来启发和思考。


霍普解码低碳建筑、新能源、碳管理赛道。拓宽边界,助力实现建筑与人、环境、自然的统一和谐,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协调。


参展单位: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BING LIU、林斐、胡君同




C+生活,双碳进行时

C+CONVERGENCE,SHARED SUPERPOSITION

展览地点: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国际低碳城园区


主题介绍:由国内外知名高校、社区、艺术家等参与的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制定一套可递进式的教学单元以及开展与展览原型相关的讲座、座谈会等。


展览主题:BLUR 低碳浮岛


主题阐释:BLUR低碳浮岛是为庆祝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岗深圳国际低碳城分展场而建造的半永久性装置。 该装置以“BLUR”一词的缩写,围绕着四大概念展开,即亲生物设计、低影响开发、城市生态设计和功能活化。 亲生物设计体现在该装置采用的仿生形式(其六边形镶嵌图案隐喻了蜂窝,且进一步暗示了建科院的蜜蜂文化)和天然材料(如木材、藻类等),整个构筑物和周围自然环境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关系。 低影响开发体现在设计、施工和运营全流程, 在设计上,装置的底层为活藻层,这使其与水下环境融为一体,并同时优化了水下生物的栖息环境。 在施工方面,结构被设计成2.4m宽三角形模块的模块化系统(易于标准卡车货柜运输和人力组装)。 模块在工厂预制后运输到现场组装,这有助于提高质量和工期管理,同时也可以解决现场施工带来的噪音、粉尘等污染问题。从而致力于低影响开发。 在操作方面,该结构的照明系统由光伏系统作为可持续能源提供动力。 城市生态设计体现在塑料瓶、合成木板和钢材等回收材料的应用,这反映了当代城市中从日用品到拆除的建筑物,不同规模尺度的浪费,因此,回收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城市废品的循环使用,并进一步促进可持续性。 功能活化体现在装置的功能多样性上,且每一项都具备聚集周围居民的根本目的,装置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被应用于不同的功能,其分别可以作为双年展的临时标志物,公共装置的展示平台,以及公共表演的舞台,这些功能都可以鼓励公众参与,从而振兴公共领域。 通过这四个概念的展现,在中国 30/60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该装置为深圳在低碳城市践行上传递了相当乐观的态度。


项目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胡泽彬、卓可凡




C+建造,产业向未来

C+Construction, Industry Towards Future

展览地点: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C馆


主题介绍:由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拟)入驻的国家龙头建设科技企业、建筑数字科技企业参与的“C+ 建造·产业向未来”板块,围绕核心前沿建筑科学技术进行成果展示和品牌推广。

*展览地图:板块一“C+ 建造·产业向未来”


A01

展览主题:绿 · 见未来


主题阐释:华润置地推崇城市是鲜活的有机体,连结着人与土地、环境的关系,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无限可能性。华润置地双年展的策展要义以“绿色”为起始点,持续探寻与践行创新、低碳的发展之路。

展览以“绿·见未来”为主题,“绿”象征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以此,让建筑、城市、人文源源不断的发生;“见”是洞见,也是实践。华润置地通过对低碳发展的洞见,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低碳战略的不断更迭、技术不断的进步。“未来”即是在表达:华润置地将不忘初心,持续践行社会责任。与国家共命运,与城市共发展,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


项目单位:华润置地

策展团队:华润置地深圳大区城市运营事业部



A02

展览主题:装配世界  共筑未来


主题阐释:展出整体以“模块化建筑”作为核心,通过展位中央的模块化建筑模型阐述主题。模块化装置顶部设有灯箱造型并且悬挂模块化箱子逐级而上,模拟装配式建筑过程。整体展位布局开放简约,钢化玻璃结合木质结构展示各区域的功能板块,体现“装配绿色世界,精筑美好生活”的发展理念。领潮国家建筑工业化发展前沿,以建筑科技和全产业链专业服务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贡献海龙力量。


参展单位: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万汇文化



A03

展览主题: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


主题阐释: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运国际科教城中部。场地位于实现城市与自然融合的关键节点。设计重新梳理三大产业、六大集群的受众功能, 将充满活力的工作交往场所,和满足未来入驻建造企业各类需求的弹性灵活空间,形成“产业和城市无界联动”的建筑产业园区,为龙岗区提供以绿色示范标杆、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端建筑建造产业研究平台。


项目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凯达环球(亚洲)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华阳国际、凯达环球及MLA+团队



B01

展览主题:模块空间


主题阐释:智能建造、低碳建筑的未来是以标准化部品构件为基础,最终实现从方案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条打通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我们本次的展览“模块空间”正是基于这一思考的抽象化诠释。施工人员将40X40X40cm的工厂预制白色铝管连接组合成立方体,再将多个立方体拼装成一个因地制宜的围合式展览桁架系统,将小库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成果以不同的展示面、不同的媒介进行诠释,为参观者提供了绝佳的浏览体验。


项目单位: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B02

展览主题:建筑能源一体化


主题阐释: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中建科工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集合自身在钢结构建筑及模块化装配方面的优势,首发建筑用模块化光储直柔综合智慧能源箱。


该能源箱是建筑能源一体化的核心产品,可统筹光伏、储能、负荷、电网融合,实现能源的“高便利、高安全、高效能、高融合”,为消费侧用户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服务于节能与绿色低碳建筑。


项目单位: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中建科工研究院



B03

展览主题:见所未建


主题阐释:见所未建|BIM+AR建筑互动体验

以见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建筑科技和创新的企业,自2018年成立以来,便通过AR、AI等新技术的研发,结合BIM数据可视化管理和智能服务,应用于一见® BIM+AR 系列核心产品中,服务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为传统AEC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带来革命性突破。


此次展览通过自研的基于环境定位的增强现实技术,将 BIM 融入实景,通过使用iPad上预下载的一见®BIM+AR施工助手软件,将BIM模型1:1还原到现场,与数字世界融合贯通,探索BIM+AR全流程可视化应用的张力。

另外参展观众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查看以见科技在深港两地部分项目3D楼宇模型,开启AR入口,特别呈现。


参展单位:以见科技

策展团队:以见科技


C01

展览主题:三川智控™ C位出发,助力城市碳中和


主题阐释:三川智控™深耕电力物联网29年,拥有全系列的智慧能源管控自主知识产权,提出“整体柔性智能配电系统”,创新科技体系,突破了零过度电力继电保护控制器,实现了无电弧电力终端,配合AI控制模型,融合智慧配电、磁滞热效应的磁力蒸汽、超高效中央空调机房系统及智能城市供水、排水系统。三川智控TM提出的最可靠、最便捷、最智慧、最经济的强电+弱电+主动消防的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体系,经过20年超200宗涉猎各行各业的水电气热冷的智慧管控系统实践,三川智控TM为客户提供了满意的低碳节能、智慧运营,虚拟电厂等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广州三川控制系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三川智控™



C02

展览主题:信息能态:纽约未来能源规划


主题阐释:该展位由伦斯勒理工建筑科学与生态研究中心(CASE)负责策展。CASE是伦斯勒理工特有的跨学科发展平台。其成立的目的在于开发和研究新一代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所需的核心技术。在龙岗分展场,我们参展的项目,“Infomorphism” ,是一套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智能城市规划构架系统。通过介绍这套包含人工智能,城市形态,以及能源网络优化的集成系统,我们将探讨未来城市形态与碳中和,新能源效率,以及城市韧性之间的关系,同时讨论其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参展单位:伦斯勒理工建筑科学与生态研究中心 

策展团队:伦斯勒理工建筑科学与生态研究中心


C03



展览主题:建筑行业双碳践行


主题阐释:在国家3060政策的指引下,碳中和碳达峰的工作得以不断深入进行。各行各业都从自身出发全力探索和实践各种有效的减碳措施,努力去达到零碳排放的终极目标。作为全中国整体碳排放量占比高达51%的建筑行业,减碳任务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建筑行业的特点又在于离散度高,运营期间碳排放比例大,减碳的难度也是最大的。通过本次参展联合建筑行业相关方,一起探讨构建双碳互助生态圈,为中国双碳国策贡献力量。


项目单位: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 上海英盛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北京态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P01

展览主题:绿色科技助力“双碳”


主题阐释:在人类生产的所有能源里,有40%是被楼宇消耗掉的,这在我国,相当于楼宇每年要消耗掉3.5亿吨标准煤的发电量。我们需要一种经济环保、不影响楼宇使用的节能改造方式和产品,而运用Aqara楼宇自动化系统,就可以节约20%-40%的能源,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参展单位: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Aqara绿米




展览指南\

展览名称:“C位出发,建筑向未来”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岗区国际低碳城分展场


展览时间:2022.12.23– 2023.2.28(9:30 – 17:00,逢周一闭馆,特别活动日除外)


展场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国际低碳城/建科院未来大厦


预约通道\


可于现场扫码关注/预约


深双龙岗元宇宙\



展览名称: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岗区国际低碳城分展场


展览时间:2022.12.23 – 2023.02.28 (逢每周一闭馆,特别节假日除外)


展览主题:C位出发,建筑向未来


展场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国际低碳城\建科院未来大厦\新桥世居


指导单位:龙岗区人民政府、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组委会


主办单位:龙岗区住房和建设局承办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策展人:孙延超、卓可凡、王飞、周一


协办单位:华润(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华侨城城投低碳发展有限公司、 坪地街道办等


支持单位:深圳市观筑建筑发展交流中心、有在设计咨询(上海)事务所、湾区(深圳)城市规划设计、深圳玖伊绿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位形空间科技、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佛山市顺德区代建项目中心、深圳市品拓展览展示有限公司、艾比森会务、深圳波峰演艺传媒有限公司等


合作高校:美国雪城大学、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


联系我们:UABBSILCC2022@163.com



△更多活动,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