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同剧场的隐秘入口|第四届“北京ONE艺术周”强势回归!

Juan 北京ONE艺术周 2019-12-12

原创图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1308x0vgx4&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4北京ONE艺术周回顾



走过四年的探索和发展,北京ONE艺术周来到了2016,今秋,我们在东城区史家、本司、灯草、演乐、礼士胡同内务部街为主要构成的胡同社区内强势回归啦!

从第一届尝试打破戏剧常规空间,探索戏剧发生场地之多样性和与观者互动之可能性的“在美术馆里看戏”;到让艺术灵感进驻开放型社区,让文化活动与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碰撞的“艺术家城市——街巷的本色出演”,每一年,我们都在尝试更进一步地将艺术与创意活动引入更为广阔、自由的生发场地,并与自然空间和人文环境发生更为原生、直接的联系。这种有意识的尝试最终指向了对公共艺术领域的探索。



公共艺术,在今天的语境里,早已也早应该超越一座雕塑、几个铜像安置在街区花园的古老解释,它“不应该局限于实物作品——舞蹈、集会、路边影院甚至诗歌的内容都可与公共艺术联结” 1,它是结合地域特征社区参与性协作性的综合艺术实践。它交互、连通,不拘泥于形式或材质局限,兼具艺术美感和社会功能。无论艺术作品的体量大小,它应是“轻巧”而“具有触感的”,我们愿意将之称为“艺术事件的流动”。


什么是ONE?ONE,是个体,亦是群落;是特指,也是泛指;是一句话一场戏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次展出,一次遇见,一种经验;是开始,结束,持续,循环。ONE是艺术生发的初心,也是艺术交互的汇集。

 

我们希望促成艺术与时、地、人、事的双向流动,以一种减法归一的方式,将艺术美归还于它本来的发祥——即记录、留下、联结、沟通

为什么是艺术与设计?在人类活动的共同经验里,艺术与设计作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环境持续互动的重要媒介,建构着个体通往外部世界的路径。北京ONE艺术周旨在以艺术之名重新审视我们的空间与时间,重新打开我们生活的日常,重建个体与群落的情感联系。 对艺术家而言,通过更广阔、无既定疆域的传达,能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具有公众性和互动性的艺术渗透,邀请观者作为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对城市社区里的居民而言,在艺术活动发生的时空内,能近距离、无门槛地进入艺术活动本身,通过与这些可触碰的艺术活动建立联结,既作为被邀请的客体,也作为被卷入的主体,与艺术家一同打开城市文化生活的面向,也将这种持续动力带回日常。



此图片底图来源于网站 http://www.alicecaroline.co.uk


艺术与设计能为城市和社区做什么?致力于公共艺术研究的美国艺术史学者Cher Krause Knight认为“艺术的公共性在于艺术本身的质量和与观众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同时,艺术把参与机会延伸至社区,但它并不能给出一个特定的结论。” 它介绍和反映社会的想法,可是为公众留出空间,欢迎公众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近年来,公共艺术开始逐渐向更广阔更具有挑战性的平台扩大范围,拓宽应用,不断挑战和尝试跨过所谓的“公共领域”范围。这种文化干预往往被社区实现在“家园”和“乐居”这两个有利于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概念之中,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意义。 通过这种文化渗透,不仅能帮助社区和城市打造出建立在地域特征和人文环境上的文化名片,亦能形成强有力的文化磁石效应,让无论是原生态的居民群落,还是后进入的新社区居民对我们选择生活的地方产生深层次的认同与归属感。从安居,宜居,到乐居,是我们期待艺术与设计能为社区与城市营造的文化磁力。

为什么选择胡同?胡同,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沉淀,演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居民社区形态。在历史上和现实中,胡同都是城市市民生息的场所,胡同与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立足于让艺术和文化活动在公共空间自由生发的北京ONE艺术周,希望通过跟这一典型居民社区的有机结合,让公共艺术真正从在地发芽,让当代语境下的艺文图景真正与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交织共存,并持续生长下去。 而这种文化创意带来的可续性动力,或许将在不久的明天改变“胡同”这一容易在当今被人过度阐释的命题,最终还原一个既不受过度保护或开发的挟裹,亦不被人冷落误解的居民社区的本来面貌。 

我们做什么?2016年9月10日至17日,第四届“北京ONE艺术周”将在东城区史家、本司、灯草、演乐、礼士胡同内务部街为主要构成的胡同社区内,开展涵盖戏剧、舞蹈、音乐现场、当代艺术展览、文学、诗歌、沙龙、工作坊及讲座等系列互动艺术活动。
What can we do?The 4th 2016 Beijing ONE Arts Festival is going to be held in a historical neighbourhood, which is composed of Shijia Hutong, Bensi Hutong, Dengcao Hutong, Yanyue Hutong, Lishi Hutong and Neiwubu Jie, from 10th to 17th September, 2016. A series of interactive arts porjects, including drama, dance, live music,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s, literature, poetry, salons, workshops and lectures, will be present.  

活动期间,除了将有六十余个艺术项目在「视觉生态」「胡同声音」「文学渗透」「多元触发」四个主要版块内呈现,还有更多与植物学、环保、社会工作、心理学等各领域跨界融合的项目,从视觉、声音、阅读、多媒介互动、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渗透胡同的日常生活。 In addition to more than sixty art projects sorted by four sections – Literature Permeation, Sound of Hutong, Visual Environment, and Diversify Inspiration, the cross-disciplinary projects covering the fields of botany, ecology, social work and psychology will take place in the period of the festival. Those projects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everyday life of hutong neighbourhood by visual and acoustic communications, reading, multimedia,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除了中国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们,来自法国、德国、荷兰、丹麦、韩国等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将在胡同里呈现根据社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创作的艺术作品。居民、路人、游客、文艺爱好者们都是我们期待的观众。
Distinguished, local and globle artists and designers are going to present their art works based o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local community. Local residents, visitors, tourists, and art fans are our expected participants.

艺术节之后还有什么?艺术活动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但我们仍期望北京ONE艺术周过去之后,能为社区和城市留下更多。城市的精神面貌,邻里间的互动关系,居民与社区的情感联结,这些都是公共艺术或许能为城市的文化脉络搭建的隐形管道。我们希望城市能不断供给居民所需的文化养分,也愿意看到更多人藉由一点点闪动于城市生活日常中的灵感和美好,爱上,或更爱我们所栖息的地方
胡同剧场的隐秘入口

2016北京ONE艺术周在“隐秘入口”等你不见不散


END
 1. Public art: theory, practice and populismAuthor:Cher Krause KnightPublisher:Malden, MA :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