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扬语言之美,传播华夏之音:“语言与未来”推普脱贫攻坚实践纪实

语言与未来小编 语言与未来 2022-05-19

点击上方“语言与未来”可以订阅哦

弘扬语言之美,传播华夏之音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与未来”推普脱贫攻坚志愿实践队

无论是遇上突如其来的“利奇马”台风,还是炎炎烈日的“秋老虎”高温,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与未来”推普脱贫攻坚志愿实践队出征的脚步丝毫没有停驻。八月中旬,队员们一路火车转乘汽车,终于到达了距离上海市1474公里之遥的湖南省江永县潇浦镇,在这片孕育了非遗“女书”的土地上展开了一段以语言为主题的奇妙旅程。

字里行间看中国

 “同学们,预备——起”,在队员的指令声下,童声齐诵瞬间响彻江永一小的校园,那是晨光熹微中最悦耳的一段旋律。“一日之计在于晨”,孩子们每天的第一节课都是经典诵读,“普通话读音讲堂”的序幕也由此展开——

“小朋友们注意看黑板,这个“窄”读作zhǎi不是zǎi,读zh、ch、sh这三个音的时候,你们的嘴唇一定要撮圆,舌头微微卷起,不要卷得太厉害,仔细看老师的口型……

“这里要注意了,“东”读作dōng不是dōn,我们再一起念一遍……”

“‘纤’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xiān,比如‘纤维’;一个读qiàn,比如‘纤夫、拉纤’”……

在这个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的课堂上,每天都会遇到各种读音问题,队员们发现孩子们除了某些发音不够饱满以外,对平翘舌读音和前后鼻音的区分也成问题。队员们课上就朗读中发现的情况即时展开专项训练,耐心地为每一个孩子纠正。

放学后,队员们例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共同探寻解决方案并用于第二天的教学当中。实践队最初以《普通话1000句》和《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入门蓝本,教授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和正楷字的书写,以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正所谓“教学相长”,在指导孩子们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队员们也练就了听辨纠错地方普通话发音的“好本事”

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语文教学的促进更是大有裨益。为此,实践队立足“语言与未来”的主旨进行选题,精编七篇经典美文作为拓展提高的诵读材料:

由《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出发,领略中华语言文字之美;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感受家国情怀的激昂豪迈;于《乡愁》《明天更辉煌》中走遍融情两岸的华夏河山;到墨香四溢的《论读书》里荡涤心灵、陶冶情操;最后感悟《中华少年》的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相信未来》。

除了对这些篇目中的易错字和多音字进行讲解之外,队员们将历史题材的影视片段引入课堂,方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们对家国所流露出的深情挚意。实践队希望借经典诵读之际,引导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诗句的感召下奋发图强,书写人生的璀璨诗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少年”。

别开生面的双语课堂

寓教于趣是实践队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了满足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期待,队员们巧妙地把普通话和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每天都安排了以中外文化知识为依托的视听说课程。

为了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效果,队员们决定实行小班制教学,将孩子们分为两个班,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言语互动。每天还安排了集体活动的时间,队员们针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设计了形式丰富的知识竞赛,每个班都派代表参与比赛,获胜的一方会获得精美的小礼品。

“老师,这个我知道,我要回答!”教室里的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语言与未来”的双语课堂上,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有时候孩子们太活跃,几乎把队员们的声音完全盖过去了,为此,一小校长李美丽老师还专门为实践队借来了音响设备,确保课堂教学能正常进行。

支教的消息很快就在镇上传开,每天都有家长来询问情况,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加入课堂一起学习,班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以至于集体活动时一间教室都容纳不下这么多学生。李校长赶忙将规模更大的会议室腾出来,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小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队员们精心准备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耐心地教孩子们英语的发音和拼读规律。除了讲解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点,口语交际是课程的训练重点,队员们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孩子们使用英语或普通话积极踊跃发言。此外,英语的律动操、童话故事、益智游戏都是双语课堂的“常客”,教室里不时传来充满活力的歌声、掌声、欢笑声。

在一节以“出行旅游”为主题的视听说课上,队员们结合动画短片和中国地图,教会了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如何用英语问路、指路,如何用英语正确描述中国行政区划的毗邻关系,以及如何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地区的中文名称。同时,孩子们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给中国地图填涂颜色、标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中文简称。

多模态的语言教学法把教学任务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孩子们的交流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队员们还鼓励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学好英语,用英语介绍江永文化,争做传播中华声音的文明使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大风车幼儿园的“不速之客”

在一个阵雨刚过的下午,空气中还带着点潮湿和闷热,大风车幼儿园的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突然,一群人敲开了幼儿园的门,老师高兴地对小朋友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欢迎上海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小朋友们还有点困惑,不明所以。队员们亲切地蹲下来跟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流,很快就融入其中。从幼儿园老师口中了解到,这里就读的多数是留守儿童,暑假期间留在园中的小朋友平均年龄只有四岁,最小的刚刚两周岁。

孩子对颜色和数字是最敏感的,妙趣横生的彩图读物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队员们将《幼儿普通话365句》分发给小朋友,普通话小课堂也顺势展开。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翻开第7页,看看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呀?”

“shì个!”孩子们认真地掰着手指头,举给队员们看。

“数是数对了,但是念的不对哦,这是sì个……”

“好,小朋友们,看没看到天安门的这一页上有几行字呀,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我爱五星红旗’。”

“我是zōng国人,我爱祖国,我爱五星红旗。”

“小朋友们要记住,‘中’是读‘zhōng’,不是‘zōng’哦,我们一个一个来,读对的有小礼物哦。”

为了鼓励孩子们开口讲普通话,队员们把带来的文具奖给了读得又好又准的小朋友,然后给在座的每位小朋友发了一面五星红旗。

有个小朋友举手说,自己在广场上见过升国旗。队员表扬了小朋友,告诉大家要爱护手中的小国旗,就像爱护自己的小书包一样。一下午的时间匆匆而过,合影过后,小朋友们同队员们依依不舍地道别。离开之前,实践队将《幼儿普通话365句》和《普通话1000句》尽数赠给了幼儿园的图书角,希望这些读物能够让更多的学前儿童获益,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形成普通话的语感,懂得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街头巷尾的普通话大使

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队员们走上街道、走进店铺,发放推普脱贫攻坚的宣传手册,与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亲切地交流,询问他们对于教育的看法。队员们还教家长们在智能机上安装“语言扶贫”APP,向他们介绍了这款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一位女店主也表达了自己对语言教育的许多看法,他们一家刚刚从深圳搬回来,深切地感受到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她在深圳打工的餐厅时常有大学生和外国人光顾,两个学龄前的孩子因此较早地接触普通话和英语。但转学回乡之后,孩子们感到很不适应,经常回家经常抱怨学校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说话有很重的口音,自己听不懂。

一对带着孙子的老人非常认可普通话的重要性,邻里懂普通话的、会说两句英语的都去大城市打工了,大人们在家里虽然习惯用方言交流,但与孙子交流的时候用的都是普通话。但他们自认为讲得不好,也很苦恼自己现在不能辅导孙子的功课。实践队在走访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位年长的老人,他不但听不懂普通话,队员试图用长沙话和他讲话也行不通,好在老人家识字,队员们与他的交流才得以继续。

“女书韵”民宿的店主周红金也是一位老师,他告诉队员,以前从来没有上海的大学生来江永支教,这里也很难吸引到人才,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江永人,大学毕业后也不愿意回来当老师。因此,这里的师资很短缺,教育条件也比城市要差很多,他很希望实践队明年还能来并多待一些时间,好给更多的孩子们上课。

女书文化的新学员

江永街道上的店铺有很多都采用“汉字+女书”的形式,队员们初来乍到,很快就被这些独特的“语言景观”所吸引,四处拍照,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素材。

幸运的是,在实践队支教的同时,江永县的女书班也在江永一小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队员们也忙里偷闲,去旁听学习了几次,见到了以蒲丽娟老师为代表的女书传人。她们清唱了悦耳动听的女歌,演示了精巧细腻的女红技法,这是实践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女书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践队在返回上海前应邀去“女书意象”文化馆参观,馆长何跃娟老师曾任江永一小的校长,是最早的一批女书文化传播人,出席过很多重大的活动,也与语言学界的许多学者有过深入交流。她详细地给实践队讲解馆内陈列的女书文化作品,介绍作者的故事、作品创作的缘由、每一幅作品的来历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意义。队员们不禁由衷地感慨:从最初被发现到走入联合国为世界所知,女书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一代代学者与女书传人的心血和努力分不开。

何老师为队员们一一讲解了女书文字的构成、基本笔画、每个笔画所代表的意义、书写时应该遵循的笔顺以及部分女书字的读法。在这次活动中队员们学会了如何用江永话和女书来读写自己的姓名,倍感新奇的同时也不禁赞叹女书的秀美与奥妙。

实践出真知,十余天的支教生活短暂却充实。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学子,实践队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送教上门”的社会实践中去,实地了解中西部地区语言的“贫困”症结,以语为媒,以梦为马,为祖国的新一代带去知识、热情与欢乐,为推普助力脱贫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语言与未来”实践队的六名成员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来了,满载着青春的热忱;我们走了,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返程当天,惠风和畅,天高云淡,就像大家最初所坚信的那样,支教之路虽然平凡坎坷,前方却充满希望,洒满阳光!

往期阅读:

参会指南|首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开幕在即,最全攻略请查收~

语你读书 | 张蔚磊:大学英语教改转型时期的政策研究(转发参与免费赠书活动)

知识讲堂 | 曾泰元:英语词汇研究——词源视角,词典方法

工坊回顾|“语言与未来” 欧洲人类学暑期工作坊活动纪实

机构动态 |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与未来”团队入选2019年全国“推普脱贫攻坚”暑期实践专项实践队

现场快报 | 《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今日在京发布

文案 | 张勇晨 赵耀 张大羽

美编 | 刘黎

编审 | 赵耀

The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按给你身边的朋友

喜欢本文就点赞/转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