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改变了中国!

深海官察 方家评说 2023-01-16


新华社刚刚发布消息: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著

谈峥  于海江 等 译

陆谷孙 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他曾告诉上海媒体,城市发展将以三大支柱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与扩大出口,以及加强科技与培训。(p102)


江泽民说,当代青年需要把自己的事业理想与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社会、国家、人民的需要,没有人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孤立的个人奋斗是没有前途的。(p168)



虽然当时正下着雨,但中国国家主席来到校园的消息还是迅速传开了。很快就有数百名学生赶来,围拢在这位著名的访客身边。“学生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江提出忠告,“文学艺术家如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但丁、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可以提高你们的审美情趣,完善你们的思想和生活。不要局限在你们的专业里面。”江说,理科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文科知识,文科学生则需要了解更多的理科知识。“如果你们想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知识,”他补充说,“你们就必须掌握外语。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们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床,背诵60个英语单词。”海南大学的校长担心中国的元首会耽误行程,试图劝说江离开。不过,这个曾两度想做一名教授的人正在自得其乐。“中国的未来在你们身上,”江对周围的人说道,“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知识的竞争。一位古代圣贤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江最后用毛泽东那句含义深远的话作为自己的结束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p211)



江泽民告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只有两种危险会导致亡党,那就是如果中国的经济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或者是如果腐败继续蔓延。(p221)


《关于新闻管理的十二条规定》。媒体应该“补台而不是拆台”,“团结所有社会力量而不是造成不和。”(p229)


在《科学》杂志撰写的评论中,江写道,我们“尊重科学家不同寻常的敏感和创造精神,鼓励他们进行‘好奇心驱动的研究’”。(p362)


一位研究者指出。江泽民是第一位将孔子学说的精髓引入共产主义的党的领导人。(p383)


一首四行回文诗,江曾抄录给朋友: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帘卷堂空日永,乌啼花落春残。(p421)


江给王慧炯私人信件:“世界的知识是浩瀚的,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p422)


中国的媒体向来是个敏感领域。对于媒体应该如何变革,胡锦涛有一些新设想。他决定,政治局每次开会,媒体都应进行报道,这是朝着提高执政透明度迈出的又一步。胡告诉主管媒体的官员,电视新闻把太多时间用于报道高级王部开会和日常视察。明呼吁播出更多“真正的新闻内容”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件,减少对高层领导人日常活动的报道,他在内部会议上批评这种做法是“浪费时间”。(p476)



结束语:江泽民的历史功绩


江泽民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的文明放在首位,当他发现19世纪的两条原则在21世纪行不通时,他明白必须加以改变。第一条是一味强调阶级斗争的专政理论。第二条是国家应当拥有一切生产资料。(p491)


江泽民的信仰体系可以说是由4个层次构成的。最根本的一层有两大支柱: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底蕴。这对江来说是终身不变的,是一切赖以建立的基础。


第二层是经济发展,在现代世界里,这是增强国力和振兴文化的唯一途径。


第三层是党的领导。江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统一和前途,这是中国发展经济、弘扬文明和恢复自尊所必不可少的。


第四层是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如今已经在“三个代表”思想中面目一新。(p492-493)


无论何时,在江的内心爱国主义始终置于优先位置。(p493)


建立在诸多格言和警句之上的江思想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三个代表”便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三个“文明”是最终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手段。物质文明指的是经济财富,包括各种产品与服务。精神文明包括文化、道德、伦理、哲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政治文明则是最终达到某种民主的社会与法制体系。


江泽民认为,为了使“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便使党的指导思想跟上当前形势。他总结说,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法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明确党的治国目标。对党内的要求是“三讲”,党内外的目标则是“三个代表”,江所展望的国家发展的近期目标是使中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


第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创造性地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术语:“生产力”。第一个“代表”是党振兴中国的首要目标,即建设“物质文明”。对江泽民而言,第一个“代表”体现在科学和技术创新之中。如此一来,党就能代表知识分子,并且党自身也会知识化。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科技界最先热情拥护并支持江的新理论。中国的知识分子终于迎来了他们早就该有的翻身日子。在毛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人曾蒙冤含垢。如今,时隔30年,他们成了中国新时期的先锋队。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政治运动接踵而来,作为一名胸怀崇高理想的忠诚的共产党员,年轻的江对知识分子受到严厉惩处感到非常不安,因为在他眼里,他们本是建设中国的生力军。现在,作为同一个党的领导人,江总书记终于能颂扬和重用中国的知识分子了,因为他们是推动“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人才。


第二个“代表”,“先进文化”,把道德、文明同高尚的品格和先进的社理念、共同的信仰以及所有的艺术形式结合到一起。它是共产党振兴中国的补充目标,涵盖“精神文明”的建设,用江泽民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江认为,在先进的文化中,崇尚科学必须蔚然成风。


先进文化还标志着对中国数千年灿烂文明与伟大成就感到满怀自豪。尽管共产党因为解放中国而得到赞扬,但也因为损害,有时甚至是破坏中国传统文化而受到批评。例如,几十年来,儒家思想被作为“封建思想”受到批判。江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他力图恢复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并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第三个“代表”再次明确了党为人民服务的角色,涉及中国所有的社会阶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虽然第三个“代表”只是清楚地表明要为人民谋幸福,但它使党的范畴从传统的基础——工人和农民——扩大到所有人群,包括那些创造知识的人(如科学家),还包括争议较大的那些创造财富的人(如企业家)。


江泽民因为放宽入党的阶级条件,将那些科学和商业领域的创业者网罗进党内而招致批评。在江看来,唯有把创造现代社会知识和财富的人吸收入党,才能使党继续执政。


对冷溶这位知识渊博的党的理论家来说,“三个代表”是一种方法论。“它不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冷教授解释说,“但它是归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它不违背马克思主义,而是把传统理论与当前现实结合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延伸和发展。”“三个代表”是党适应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指导方针。“创新,创新,再创新,”冷溶说,“这就是党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的面向未来的方法。”(p494-495)


滕文生认为邓小平和江泽民有5次讲话特别值得一提:邓小平1978年12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启动经济改革);邓在1980年8月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启动政治改革);江泽民于1992年6月在中央党校作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讲话(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地位);江泽民在2000年2月作的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江泽民在2001年7月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使党现代化)。(p496-497)


在中国,早产的民主将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到政治纷争上,为短期的政治自由而牺牲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早产的民主也会在不同部门、团体和阶层之间重新分配收入,长期来讲,就很可能削弱经济潜能,无法给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化的利益。如果1989年中国实行了多党民主和新闻自由,那么人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活水平。


然而,在进步到一定阶段之后,这种经济活力会发生逆转,民主的不足从此抑制而不是推进中国的持续发展。(例如,在政治民主和新闻自由之下,腐败才会降至最低。)中国的新领导人必须计算出这一拐点合适出现(工程师是懂得拐点理论的)。(p498)


为使党获得新生,江泽民在党内倡导一种民主气氛,即“党内民主”。使争论发生在党内而不是不同党派之间。由于党内政见有所差异的人们各自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左右政策,推选人选,因此它们发挥着类似于多个政党的作用,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民主雏形。


外国分析人士不应过多贬损这些党内差异,而应设法理解它们的存在,只要保持合理的竞争关系,对中国民主的巩固和发展是有利的。一个政治体制下竞争缺乏,跟人类的本性和社会学原理是相悖的,是绝对不正常的;这种情况只能存在于独裁专制之下,而中国的制度并非如此。


冷溶副主任说:“在我们党内达成共识的程序跟美国的制度下的程序并无二致。“两者都是广泛采纳多种不同意见,达成一个几乎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接受的多数人的决议。“江泽民深谙此道。”冷说。当然,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与其一党制,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公众是看不到的,但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稳定。(p499)


江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同辈人中达成共识,而不是依靠过去的强制措施,而这些同辈人大多长期在中央政府中工作。冷溶说:“江泽民使党‘正常化’。”江泽民执政时,每一个人,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对重大事件了解得更多了,发表独立见解也更加自信了,在这样一个个人意见越来越多的环境中,只有善于达成共识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江的功绩之一就是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几乎没有人愿意退回到过去时期去。(p499)


邓小平给江泽民提出了管理国家的四大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改革;集中精力抓军队,确保“党指挥枪”;防右,更要防“左”;选用业务合格、政治可靠的人。(p500)


江还是一位文化方面的斗士。他常说,如果一个中国人对贝多芬的交响乐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无所知,他就是精神贫儿。江还告诫身边的人说,中国应该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但是决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称为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的堡垒。他担心,如果西方文化吞噬了中国文化,那么中国的完整性将面临威胁。因此,江告诫中国的作家和艺术家要保持自己的活力、品格和独立性,不要让西方流俗淹没了自己。他鼓励学生要通晓中国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和哲学。就像他是一个自豪的政治爱国者一样,江还是一个热心的文化爱国者。(p500-501)


江热爱中国人民,他相信自己最懂得如何改善人民生活。他对人民的理想有自己的看法,并努力通过丰富的物质生活、社会主义理想、传统的道德观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来实现人民的理想。如果再融入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声誉,这可能是中国曾经制订出的最为广阔的未来远景。(p501)


“和他们那一代的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江泽民受到了振兴中华和复兴民族文化这种思想的驱使,”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说,“江经历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亲眼目睹了被压迫、受屈辱的中国所遭受的掠夺。事实上,他一直受到两大问题的困扰:第一,100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领先的技术,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家如今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第二,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执政党最终都丧失了政权?这就是江为什么把自己的两个目标确定为振兴中华和实现党的现代化的原因。他相信,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使命。”(p501)


街头巷尾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毛泽东的话一句顶一万句,邓小平的话一句顶一百句,江泽民的话一句就顶一句。”这句话或许意在贬江,但事实上却是在赞美他。在江的领导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权力越来越分散的社会,不再仰仗于某个人的心血来潮和反复无常,中国人对此应感到万分庆幸。(p502-503)


李洁明说“他是一个善于达成共识的人,一个善于左右局势的人。”(p503)


他抵制美国的制裁,抗击美国的压力,又与美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以此作为中国繁荣和强大的基础。(p504)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性化的一面……一个略显可笑的领导人要比一个骄傲自大、不近人情、自以为是的领导人好得多。(p505)


另有人私下批评江事事都相当专家,从政治理论、经济分析到文学、诗歌、艺术、科学。但对江来说,其动力来自满足内心需要,而非渴望他人的尊敬。他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p505)


江泽民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他能够把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融会贯通。在江看来,他在工程学方面所受的教育和20多年来在工业部门的从业经验使他的思维架构得以成型。在政府部门工作的30多年中,尽管江学会了像政治家那样运筹和抗争,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像工程师那样去分析和计算。他还是一个求知若渴的知识分子,一个喜欢吟诗作诗的文学爱好者。他热爱科学,钟情艺术。各种各样的知识积累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再加上他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和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江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兴趣和经验的独特组合,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实属罕见,集中在一个国家领导人身上则更为罕见,这种独特的组合赋予了江泽民特殊的品质。(p506)


虽然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实施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他人协助下)引导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安全驶过惊涛骇浪。虽然他没有从军经历,但他对军队实行了现代化改革,赢得了军队的拥戴。虽然他不擅政治伎俩,但他却成为协调众议、理顺党内关系、巩固权力的行家。虽然他不是律师,但他规范了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议事程序,让地方官员处在人大的监督之下。虽然他不是法官,却能惩恶扬善,给广大民众带来空前的财富。虽然他不是哲学家,却能阐明社会矛盾,传承文化、道德、文明和美德。(p5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